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解决城市停车供需矛盾问题,使停车设施分布相对合理,提出最大限度地满足停车设施使用者、投资者、管理者三方效益最优的停车选址优化模型。建立综合考虑使用者的出行效益、投资者投资利润率与管理者区域服务水平的多目标约束模型,采用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公式来优化基本遗传算法并求解该模型,给出模型求解过程。最后,经实例分析,得出规划区域内最优公共停车场建设个数、各停车场的具体位置以及泊位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合理过渡,避免城市停车资源的浪费,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近远期规划衔接的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并通过案例对其进行了验证。首先基于ArcGIS 进行近远期公共停车场选址规划,然后研究了二者间的衔接机制,将公共停车需求与规划用地类型相结合,探讨了不同类型规划下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模式,并给出临时公共停车场取消后的公共停车需求解决方案。实例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近远期规划公共停车场的有效衔接,其划分的公共停车场建设模式可实施性较强,所规划的公共停车场选址位置与泊位缺口突出地区能较好地匹配,可有效指导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因城市停车资源有限造成的停车难问题,根据共享停车理论和智能交通诱导策略,提出了居住区泊位参与的共享停车诱导服务流程,探讨了实现居住区共享停车的基本条件,建立了诱导服务的泊位协调控制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上层以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最小为目标,作为衡量该诱导服务能否实现区域范围停车资源均衡利用的指标;下层以驾驶员停车后平均步行距离最小为目标,作为衡量共享停车是否可行的依据.根据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原理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思想,设计了该模型的粒子群嵌套优化算法,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鹤祥园小区最低泊位空闲指数为0.301,最大高峰泊位对外共享率为0.093,即只利用了不足1/3的闲置泊位就缓解了远洋城的停车问题;平均步行距离为160.59m,说明共享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已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普遍性问题。本文从停车供给的角度,以公共停车场为重点,探讨了城市各类停车供给设施的功能定位和结构比例。结合交通小区划分,分别考虑基本停车需求和动态出行停车需求,构建了停车结构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公共停车场规划控制的全过程,构建了公共停车场规划指标体系,并量化了公共停车场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占地要求、交通要求、泊位要求等控制指标,以更加清晰地指导公共停车场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216-217
在对毕节七星关老城区停车现状矛盾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近期和远期停车需求预测,同时梳理研究相关控制因素和解读分析上位规划的要求,进行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同时进行单个停车场项目的详细布置,以期对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选址规划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中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同时解决机动车辆出行过程中停与行的问题,减少车辆巡泊产生的无效交通,提高出行效率,提出了服务于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的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第一阶段是以停车场距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停车设施类型、有效停车泊位数、停车费用等4项指标对候选停车场进行初选;第二阶段为组合选择过程,以步行距离最短、停放可行性最高、停放成本最低、停放安全性最高、驾车至停车场行驶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各候选停车场的决策排序.该方法求解效率高,且充分考虑驾车者意愿,适用于出行前的停车诱导系统.  相似文献   

7.
基于路网容量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双层规划模型从城市动态变通和静态交通的相互约束关系出发,以城市道路网动态交通容量及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预测城市中心商业区可以容纳的最大停车泊位数量,在双层模型中,上层模型以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停车泊位数量最大为目标,约束条件是城市道路网路段上动态变通流量不超过相应的容量;下层模型是普通的用户平衡分配问题,用来优化用户出行的路线选择行为。文章的最后,应用该双层模型具体研究了大连市的中心商业区的停车泊位数量。  相似文献   

8.
区域内停车场停车量分配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管理措施使停车量在各停车场合理分配,建立了区域停车的停车量分配优化模型.模型以总行程时间(包括行车时间和步行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考虑了OD(起终点)约束及各停车场周转量约束.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通过仿真示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挤,车辆行驶速度低,空气污染严重是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城市外围或城市中心区边缘地带设置停车换乘设施截留部分进入城市中心区域的车流已成为交通工作者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了确定城市外围停车换乘系统的停车泊位容量问题,同时设计了该模型的求解算法,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算例,算例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目前公共停车场不足的问题,首先考虑从旅游度假区功能布局、停车设施分布、客流及停车特性等方面分析停车供需状况;然后结合广州市旅游发展趋势及长隆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预测旅游度假区未来年客流规模及停车需求规模;最后基于尊重现状、分散布局、停车共享、均衡疏解及规划预留等布局原则,从停车场选址、泊位规模、设置形式等提出旅游度假区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Monte Carlo 模拟技术刻画路网状态的随机性,优先考虑在交通网络瓶颈路段设置可变信息板待选点,建立多目标优化可变信息板选址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为基于不确定风险决策最小和诱导效益最大的双目标规划模型,下层模型为考虑局部网络有排队延迟现象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采用增广Lagrange 对偶算法与相继平均算法组合求解下层模型,采用非劣排序遗传算法-II 求解整个双层规划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在可变信息板资金预算约束下,非劣排序遗传算法-II 能够有效求解可变信息板选址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得到6 组Pareto 解.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道路网可变信息板诱导配置的优化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停车场限制的物流中心选址问题,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以物流中心费用最小来确定物流中心的位置,下层规划建立了配送/采购车辆与城市道路交通组合分配模型,最后,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驾驶人停车行为特征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集计理论中的BL模型以停车场类型、停车费用、停车目的、步行距离为特性变量分别建立平日、节假日公共停车场选择模型,研究公共停车场驾驶人停车行为的总体规律及所选城市的一般性规律;以停车费用及步行距离作为假设变量,建立改进的BL停车行为模型,研究平日、节假日优惠费率交换步行距离的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平日公共停车场停车目的相对集中,以通勤为目的驾驶人对停车费用较敏感且更倾向于选择公共停车场;节假日停车目的较为离散,停车费优惠措施对驾驶人停车场选择影响降低,因此,通过停车费优惠措施提高路外公共停车场利用率需考虑平日与节假日相区别的政策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停车场选址、停车场管理、出入口设计、车位诱导、停车选择行为等方面,而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模型的参数获得和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研究避开现有模型中参数标定难、部分调查数据误差较大和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首先,利用增长率法获得满足未来停车需求自然增长的公共停车场期望供给规模;其次,采用圈层外推法快速获得公共停车场影响范围内周边道路的最小路网容量,反推公共停车场最大可接受规模。综合考虑停车需求增长和路网容量限制两个因素,获得规划公共停车场最适宜的建设规模。研究最后对计算方法给出实际算例,交通调查及计算过程均较为简便,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大型活动后车道单行优化的双层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大型活动后疏散期间的拥堵,建立了车道单行优化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交通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共同作用.模型的上层模型的优化目标是总疏散时间最短,下层模型的优化目标是出行者自身疏散时间最短.将离散粒子群算法用于解决该双层规划问题.用简化的实际交通网络检验优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车道单行方案能减少总疏散时间20%.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并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在轨道交通停车换乘(P&R)条件下,研究区域停车设施的选址方法及规模测算方法.基于随机用户选择原理,构建城市中心区及外围区域的停车需求预测Logit模型.以车辆总出行距离最短为目标函数,构建轨道交通P&R站选址优化模型.提出城市中心区及外围P&R站的停车场规模测算方法.以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圈为研究对象,开展停车需求调查并分析其特征.依据调查数据,进行轨道交通P&R站选址规划与规模测算案例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具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该方法较传统规划方法更有利于引导停车需求在用地空间上的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7.
城市核心区交通量大,交通拥挤程度高,停车难问题突出;而核心区停车设施布局基本固定,可调整空间有限。通过提出区域停车诱导系统三级诱导标志牌的布局策略,构建了以上层管理者和下层出行者成本均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广义"成本-效益"双层目标规划模型,确定三级诱导标志牌的布设数量;然后根据交通组织原则、对比不同点位的诱导信息量大小,提出了城市核心区域三级停车诱导标志牌的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GA的公共停车场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共停车场选址的重要性,公共停车场规划选址的原则覆相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了遗传算法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算法和相应的步骤,并分析了本文的模型和算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谊模型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为以后的停车场的选址提供了依据;最后,以兰州市为实例进行了简单的验证,并对结果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外地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各停车换乘备选点(P+R)合理停车泊位规模的确定问题,在分析市外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出行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以所有客流出行(自城市外围到达市中心区域)总的出行费用(私人车辆行驶时间与公交行驶时间总行程时间、换乘时间、停车费用等)最小为目标,建立确定各P+R处停车泊位规模的双层规划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仿真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路内停车是城市公共停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路内停车定价对于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均有积极作用. 本文微观上分析车辆停放的选择过程,结合车辆停放者的行程时间、停车场搜索时间、停车等待时间、出口时间和停车场自身费用,建立当前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 通过效用函数建立了车辆停放者的概率选择模型,通过考虑停车选择的约束条件,在提高整个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路内停车定价模型. 结合容量加载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铜陵市路内停车定价优化模型的实例,实例证明了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