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路全景虚拟现实仿真与漫游系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虚拟现实语言建立公路常用模型,采用模型优化算法,充分考虑计算机负荷能力,使得在计算机上进行大场景漫游成为可能,同时实现公路场景的实时交互.  相似文献   

2.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船舶液压起货机的教学和培训工作中;以船舶液压起货机及其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仿真建模软件建立了包括码头、船舶、控制台、液压泵及马达、液压管路及阀件等在内的三维场景;通过虚拟手柄及按钮等人机交互元件驱动仿真对象,并通过半透明的壳体处理,漫游观察虚拟元件内部随手柄位置变化的动作过程;仿真效果逼真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虚拟现实技术特点及轮机系统领域知识构造的同时,建立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轮机仿真系统框架,并探讨了虚拟现实在轮机系统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半虚拟现实座舱中用户视觉真实感与人-座舱交互性能,提出了一种增强半虚拟现实座舱技术,将手图像实时融合到虚拟座舱环境中,使用户能实时看到自己的真实手。通过肤色检测算法实时分割摄像机采集图像,应用改进的自适应加权立体匹配算法与视图变形算法对图像进行视点校正,通过虚实匹配与虚实融合将手图像无缝融合到虚拟环境中,为用户提供增强虚拟环境中的可视化图像。测试结果表明:增强半虚拟现实座舱技术方案中触觉与视觉反馈真实,在头盔式虚拟环境中用户交互能点击到的最小方块边长为8mm。采用增强半虚拟现实技术方案完成座舱内典型交互动作的时间比传统数据手套方案与半虚拟交互方案平均分别降低约50%与18%,极大提高了人-座舱交互性能,可有效增强虚拟现实座舱系统实用性,并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5.
船舶锚机控制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然采用手动控制,若采用常规控制方法,很难写出其数学模型,为实现对船舶锚机的自动控制,文中提出用模糊算法实现对起锚5个阶段的模糊识别,并用绕线式电动机和转子电阻调节器实现锚机的无级调速。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在实船上广泛使用的Alfa Laval S系列分油机的EPC-50控制系统,设计了船用分油机的三维视景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实物仿真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式,采用STM32作为主控单元设计船舶分油机仿真控制单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基于3ds MAX和Unity 3D平台,进行三维建模与仿真,利用以太网通信技术实现仿真控制单元和三维模拟界面交互.该三维仿真系统具有很好的沉浸感、训练经济性、交互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Creator和Vega软件的虚拟道路交通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是一种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技术,已经从面向军事用途扩展到很多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并在对虚拟现实软件MultiGen Creator 和Vega的三维建模技术、LynX图形界面与API函数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中,建立虚拟道路交通系统,并利用Vega声音仿真模块加入了声音效果.经仿真试验,该系统在一般配置的计算机上可以流畅的运行,满足实时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基于微机平台仿真培训系统的特点,系统结构和开发方法,介绍了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最新成果在仿真培训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科技领域的一个热点。文章简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多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分析了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学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对虚拟现实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汽车驾驶仿真的特点,对三维主动驾驶仿真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该设计方法实现了该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1.
CRH3动车采用众多高新技术,给动车驾驶带来了极大挑战.CRH3动车虚拟驾驶仿真系统的开发,旨在对动车司机进行模拟驾驶、故障处理、非正常行车处理等方面的多媒体教学培训,培养动车司机的操作应变能力.CRH3动车虚拟驾驶仿真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CRH3动车组驾驶进行全三维虚拟化列车逻辑模型仿真,可以展示不可视、不可摸、不可入列车部位的结构、布局及连接方式,轻松设置现实中不经常遇到而采用实物方式设置又很麻烦的故障,能反复无破坏地设置、查找和排除电气设备等系统故障,提高了培训效率、降低了培训成本,解决了铁路部门在高速铁路现场难以进行司机培训的问题培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CRH3型动车组是目前中国铁路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动车组车型之一。动车组模拟仿真驾驶器是国内外很多高校、科研及铁路培训机构广泛使用于列车模拟驾驶教学、训练及考核的设备。该设备高度模拟真实司机驾驶室环境,主要用于铁路司机的教学演练及示范,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相关行业在铁路司机教学和培训方面的效率。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为满足高校教学需求在其定制软件中需设计含有教学管理功能,以方便对于学员的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管理,而学员信息的数据部分一般是以数据库形式存储在服务器后台。本文具体围绕基于SQLserver的教学管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进行阐述,就相关系统模块功能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在公路运输勤务模拟演练中的应用,给出其系统框架。详细描述了该模拟演练系统中的白方、蓝方和红方系统的具体组成功能部分,并且提出了实现这些功能的软件平台,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在已提出的系统框架之上,进一步给出实现的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技术和电子商务都是基于Internet的,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在使用电子商务系统时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成功地解决了虚拟现实系统与外部数据库和用户交互的接口问题,使用户能够在一个三维的虚拟商务场景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传统动车组检修设计和培训方式效率低、周期长和难于理解等问题,满足信息时代快速响应动车组制造企业、检修基地大批量产品检修培训和作业要求.针对标准动车组模块化设计制造特点,提出了模块化LOD检修模型构建方法、基于模型与仿真驱动文件分离方法、复用性虚拟检修仿真生成方法,实现并应用了基于虚拟现实的标准动车组虚拟检修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虚拟检修系统提高了模块化产品检修仿真的生成效率,使检修内容更加明晰,减少了操作真实样机进行检修设计和培训的成本,提高了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单车制动实验训练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Unity3D引擎的虚实结合式的单车制动培训系统。该系统以C64单车为对象,采用Maya软件建模,使用NGUI、DoTween动画、C#等插件和脚本语言创建三维虚拟交互环境,同时利用单片机技术,串口通讯技术等实现了以模拟单车试验器和制动实验仿真为核心的虚实结合单车制动实验培训系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单车制动实验训练方式,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便利性和学习高效性,能够满足广大用户对单车制动实验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RD)的基本组成。根据锚机工作条件提出SRD系统硬件要求,针对锚机工况要求阐述了在不同阶段系统的控制策略。将SRD用于船用锚机控制系统有助于实现锚机的自动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船舶电气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归纳了车路协同及其仿真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典型仿真结果探讨了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阶段下的仿真需求、经典方法与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交通主体建模、群体行为仿真、测试结果分析的3层新型虚实交互仿真测试架构;针对混合交通主体仿真需求构建了异构交通主体模型,解析了混合交通运行机理,以此作为仿真系统底层模型支撑;结合设计的虚实交互仿真测试架构,突破了混合交通群体智能场景生成技术,提出了混合交通群体智能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叉口和路段典型交通场景,开展了不同群体智能决策控制方法的仿真试验,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效能;最后,总结了车路协同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仿真测试方法,提出的虚实交互仿真测试方法的系统仿真粒度从500 ms减小到100 ms以内,仿真规模从9个节点和500个交通主体提升到150个节点和2 000个交通主体,仿真场景数量由36个扩展到98个,实现了异构交通主体渗透率0~100%动态可调,有效提高了车路协同混合交通仿真测试的效率、规模和覆盖度;目前新型混合交通环境下车路协同仿真测试需求快速朝着群体化、智能化、规模化演变,开展基于虚实交互和运行环境数据模拟的车路协同群体智能仿真测试方法技术研究,将有力推动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用户眼前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使人感到非常真实的一种技术。结合虚拟现实的特征,针对目前《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虚拟现实在《船舶结构与设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运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用户眼前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使人感到非常真实的一种技术。结合虚拟现实的特征,针对目前《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虚拟现实在《船舶结构与设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运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