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合管廊属线性工程,明挖施工的基坑呈"窄长"型特点,与工业与民用建筑大面积方形或圆形的基坑有较大的不同,管廊基坑在两排围护桩共同约束下中间土体稳定性得以提高,若采用现行规范设计偏保守。基于平潭综合管廊基坑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地下综合管廊在5种不同桩长支护下的基坑变形特征,得到最优的桩长(19.7 m)比原设计桩长(23.7 m)较短;通过现场的实际监测表明,优化后的桩长能满足基坑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通过对管廊基坑支护桩长的优化,不仅节约了造价,也加快了进度。该优化思路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在综合管廊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根据国内管廊工程建设环境特点,通过分析传统管廊施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创新性地提出U型盾构机械化施工工法。该工法将明挖法开挖与在盾壳内完成主体预制拼装结构相结合,通过研制相应装备将传统固定支护结构转变为刚性可移动支护结构,实现了明挖法管廊施工的机械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介绍U型盾构工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节点处理,对比U型盾构与传统明挖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U型盾构适用范围及其工法优势; 通过海口市椰海大道管廊试验,验证了该工法在明挖综合管廊施工中具有较高的进度优势、经济优势和推广应用价值; 最后探讨该工法在小曲线半径、矩形或U型断面工程以及明挖框架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综合管廊及类似工程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3.
拉森钢板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拉森钢板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介绍了拉森钢板桩的设计、施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杭长高速公路主线高架桥长13.266km,项目位于杭嘉湖平原区,软基覆盖层较厚,大量桩基位于淤泥质土层中。在承台基坑开挖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经验,基坑支护方案以拉森钢板桩支护为主。在本文中,根据杭长高速拉森钢板桩基坑支护施工实例,从钢板桩受力计算、施工、监测等方面介绍了拉森钢板桩基坑支护在淤泥质土层的应用,并总结了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钢板桩施工技术在路桥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路桥工程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进而增强了路桥工程的强度、使用寿命及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投资成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求不断提高钢板桩施工技术水平,规范路桥施工工艺,有效提升现代路桥品质的衡量标准。本文主要对路桥工程施工中钢板桩的概况、基坑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应用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杜文举 《路基工程》2011,(2):147-149
介绍了钢板桩支护在沪宁城际铁路一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钢板桩围堰的检算,确定了较好的支护方案和施工工艺,控制基坑开挖防护的关键环节,有效地保证了既有线铁路的正常运行和基础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7.
依托上海市北洋泾路扩建工程,重点研究了软土地基深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围护的关键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根据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和支护方案,总结了软土地基深基坑拉森钢板桩支护施工的难点。结合支护施工方案,分析了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工控制技术参数和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为拉森钢板桩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建筑越来越多,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渐提上日程,而基坑工程恰恰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基础,其安全、可靠常受周围环境、天气变化、施工技术等影响。现通过概述市政管廊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市政管廊基坑工程施工及检测技术,旨在为基坑支护设计者及施工者就相关基坑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桥梁墩承台若处于水中,常采用钢板桩围囹基坑支护方案施工,施工中支护结构中的基坑侧水土、挖泥降水、围囹支撑系统相互作用复杂,有一定的施工风险.利用有限元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依据预测结果确定施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确保基坑开挖和基坑结构的安全.以白沙河大桥15号墩承台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工程进行了建模,分析了施工中钢板桩及围囹系统的受力情况.通过施工关键工况模拟分析,分析了桥墩基坑支护结构中基坑侧水土、挖泥降水、围囹支撑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白沙河大桥桥墩基础支护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罗开泰  赵其轩  李彦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99-203,I0020-I0021
针对位于丘陵区的某综合管廊深基坑,综合考虑沿线紧邻的既有道路、桥梁、地铁和河道等多种复杂边界条件之后,分段采用“双侧喷锚”“双侧灌注桩+内支撑”和“单侧双排桩”三类支护。该基坑支护方案实施之后,有效限制了基坑变形,保障了周边重要建(构)筑物的安全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丘陵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车身轻量化需求,提出一种在开发早期阶段进行白车身轻量化的方法,以控制车身性能与质量。通过考虑多工况下的白车身载荷传递路径,布置车身结构形式;结合隐式参数化建模技术,搭建全参数化白车身模型,从结构替换寻优方面提升车身性能,从断面尺寸优化及零部件厚度优化方面降低车身质量。通过在某SUV车身设计中应用此方法,在确保模态刚度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车身减重27kg,为白车身后期的详细设计提供了合理的基础结构。  相似文献   

12.
王嘉伟  王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202-206,M0022
以实现综合管廊轻量化、标准化建设为发展目标,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和设计理念,分别从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日现行综合管廊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结果表明:我国管廊标准断面的净宽和净高均大于日本;结构上的作用种类及荷载计算方法上,两国较为接近,部分取值日本更为保守,但是结构设计计算原则和弯角部位的处理上,我国的设计裕度更大;虽然日本管廊规范中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的参考性不高,但其设计理念有助于减少设计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王崇伟  李世晨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08-211,217,I0019,I0020
以新农至西中岛公路项目为例,基于BIM技术,以实现针对复杂地形、周边在建项目、分级边坡等多重复杂情况进行高效建模并对土方数量进行精确计算,以及利用BIM软件中的三维技术实现场地平整项目中数据的可视化、直观化。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应用,BIM技术主要具有快速计算、有效把控、直接明了、方便沟通、优化便捷、出图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街道是展示城市风貌与气质的窗口,优秀的设计对于街道来说是重要的前提却不是全部。如果仅有好的设计不一定会有好的展现,但优秀的设计辅以精细化的实施就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体验,这一点对于街道设计或者市政工程来说,至关重要。在欧洲,荷兰虽不像德国那样以"严谨和认真"著称于世,但他们的城市在街道设计和实施中对于细节的追求和质量的控制,依然有很多独到与特别之处,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立学  曾海权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143-148,M0016,M0017
顶推施工技术作为大跨度钢桁梁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其不仅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而且在不影响既有线路正常运营。依托兰州市北滨河西延段工程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项目,从施工方法、措施、技术、安全、质量保证上对顶推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对顶推过程中钢桁梁的受力特性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通过研究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技术与工艺流程要点,优化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并节约工程造价,可为同类工程建设管理和施工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BRT专用车道的定点停车位作为铺装的薄弱点,若铺装层的高温动稳定性不足将造成该处形成剪切推移、车辙等病害。以贵阳市中环路为背景,对BRT专用车道站台段钢桥面铺装的四个方案进行比选,并选取热拌式沥青混凝土作为实施方案,经验证效果良好,可为国内外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中文  刘峰  汪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97-99,124,M0011
某斜吊杆下承式系杆拱人行天桥,结构较为新颖,但其整体刚度较小,自振频率低,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舒适度设计要求。为此根据该天桥的特点确定合理的单人及高密度人群荷载模式,对天桥在人行荷载下的振动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优化TMD系统设计参数确定了TMD减振方案。其结果表明,该天桥在不增加结构截面尺寸的前提下,通过设置TMD系统减振,其最大加速度响应减小了26%,能够满足国外相关规范舒适度设计要求。人行天桥振动响应计算过程可为同类型人行天桥振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海平  曹淋淋  赵君委  于增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54-157,I0014,I0015
为了解先张法折线预应力工字梁成桥后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幅、冲击系数等动力特性实测参数,通过对其进行动载试验,将有限元计算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自振频率、振幅、冲击系数等动力特性实测参数均小于理论值,表明桥梁整体受力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运营荷载等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盼  陈嫣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98-201,205,M0022
上海作为人口数量多、经济实力强的全国超大城市,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和土壤入渗率低的典型区域特点,传统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及参数在上海的适用性受到限制。结合上海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在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分析基础上,针对性提出适用于上海的源头控制、中途转输和末端排放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为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