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湿地以其建设运行成本低、耗能少、运行维护方便、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氮磷去除能力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在处理污染水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上海市东区水质净化厂二级出水中存在的问题,以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的影响和控制因素,开发高效、低成本的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COD、氮、磷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微滤技术运行原理、应用范围、技术特点等,并以淹没式膜连续微滤装置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处理回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应用试验.在试验中分别研究了运行压力和反冲间隔时间与膜通量关系,对处理后的出水COD、TP、TN以及细菌和悬浮物等杂质的影响.该装置在运行压力为19~85 kPa,反冲洗间隔为25 min的条件下连续运行.细菌和悬浮物等杂质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净化后的水清澈透明,浊度近于零.另外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用于污水回用具有较高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采用混凝-超滤法处理低温低浊时期松花江水的中试试验效果,并与水厂常规处理水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超滤法出水浊度恒低于0.3 NTU;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超滤膜对CODMn去除率达到50%~58%,膜出水色度为6~8度;此外,投加混凝剂可以使膜渗透性能得以改善.因此混凝-超滤法可以作为低温低浊水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SBR工艺在处理豆制品废水中的运用及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用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的试验说明,对SBR时序的有效调整可以大大降低小试SBR出水的COD浓度。同时,混凝、絮凝沉淀及砂滤法等化学、物理方法对于去除SBR出水中的COD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市静安区走马塘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常规混凝土护坡与生态护坡对河水中COD、TN与TP的去除效率考察两种材料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常规混凝土护坡与生态混凝土护坡的COD、TN与TP去除率分别为26.41%、46.42%、37.22%和64.26%、73.50%、48.99%;生态混凝土护坡较高的去除效率主要是通过空隙内微生物降解与材料吸附协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大意义,尤其是人工湿地,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污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并充分发挥有机资源再利用潜力。以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针对人工湿地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全面规避气候与温度问题、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最大程度避免填料堵塞、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目的在于通过发挥湿地生态学系统作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选取炉渣、铁碳基、钙基膨润土、普通膨润土、生物陶粒、火山岩、沸石、砾石等8 种填料,通过对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等温吸附试验,优选两种填料进行组合,进一步考察分析填料组合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初始TN浓度约为20mg/L,总磷浓度约为5mg/L的条件下,单一炉渣填料对TP和TN的去除率最大,分别达到29.7%和22.6%;炉渣+铁碳基组合填料对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1.8%和23.2%,出现“1+1>2”效果;填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后续搭建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动态试验时,需要培养驯化功能性微生物,通过生物作用实现氨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是太湖流域较早建设的复合型人工湿地提标处理示范工程,已稳定运行了3 a多。介绍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参数和基质植物配置情况。对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CODCr、NH3-N、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27.5%、42.5%、20.4%和29.4%。探讨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植物选择不合理、处理效果受进水水质影响较大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保护公路沿线水体环境,对公路运营产生的沿线水资源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公路运营可能影响路域水文水系,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使用融雪剂会引起周边水体氯离子升高,沿线设施污水达标排放率和中水回用率有待提高.结合公路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归纳提出:径流净化技术向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很好地实现径流净化基本功能外,生态边沟和调节池与人工湿地串联技术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化效果,生态种植槽能将净化后的雨水储存,待缺水时再利用,径流监控与应急处理系统可实现危化品泄露事故应急功能;使用环境友好型融雪剂能有效降低对路面基础设施的腐蚀,减轻对路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沿线设施污水处理领域,人工湿地和土壤渗滤技术在南方地区具有推广价值,组合处理技术在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涵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307-309,313,397
该文针对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以上向流生物沸石曝气滤罐进行中试试验,分析去除氨氮、藻类、CODMn和浊度的效果,优化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高温期动态自然挂膜21 d后,由CODMn和氨氮去除率,以及微生物镜检判定,生物膜可达成熟;藻类易于爆发的高温期,在离子交换、物化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下,V类地表水经处理后可达到Ⅲ类,出水氨氮低于1.0 mg/L,CODMn约2.5 mg/L,溶解氧高于6.5 mg/L,藻类去除40%~60%,藻类生产潜力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1.
拉顶管工艺作为由定向钻牵引工艺改良而来的新型工艺,具有施工占地小、对周边建筑扰动小及对现状道路路面破坏小等优点,在城市管网建设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当在深厚淤泥层或液化层等软弱土层中应用时却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拉顶管工艺改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有效可行,可为该工艺后续应用于软弱土层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智  李红 《公路》2011,(1):36-46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正在征求意见当中.本规范对于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一是扩充了用于路面桥面的纤维材料品种;二是提出了补强与抗裂两种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的不同施工技术要求;三是在施工工艺中区分了拌和与层布钢纤维混凝土两种路面.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贯彻规范的内容,文中...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应力吸收层在其模量和厚度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行为,建议其模量的取值范围为400~600 MPa,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2.5 cm,混合料设计空隙率的合理范围为1.0%~2.5%,研究成果对应力吸收层的材料组成设计及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Superflex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uperflex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粘度、软化点和针入度,混合料具有粘结性和高温稳定性好、抗车辙能力强等优点.可用于"白改黑"工程应力吸收层、薄层加铺等工程领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美国环氧沥青、日本环氧沥青两种钢桥面铺装材料在不同厚度下分析铺装层受力变形规律。推导出铺装层最大拉应力、剪应力与弹性模量、铺装层厚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铺装层最大拉应力、剪应力同铺装层弹性模量均可用多项式4次方程拟合,铺装层表面横向最大拉应力随着铺装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横向最大层间剪应力不随铺装层厚度增加而减小,而是在铺装层厚度处在40~50 mm之间有一个峰值,而后随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线束图纸的标准化是较为繁琐且耗时的工作,往往需要开发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但是,利用图纸各个部分的相关逻辑,结合CAD绘图软件的相关功能,往往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根据多年CAD软件操作的经验,分享CAD图层管理在线束图纸标准化中的应用。项目研发初期,在线束CAD图纸的开发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对图层的管理来快速编辑图形;通过对图层颜色的区分,又能够便于目视化管理;通过设置图层的特性可以控制图形的颜色、线宽、线型,以及是否显示、是否可修改和是否被打印等。用好CAD的图层管理,不仅会在图纸开发过程中给开发者提供很大的便利,在图纸更改、设变下发、图纸标准化时,也将会给开发者提供十分便捷的操作。  相似文献   

17.
新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性能,基于不同级配特点,确定了新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最佳级配,提出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并对比研究了其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9%的沥青用量情况下,研发的新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大厚度水泥碎石分层施工时不同施工方法导致层间结合状态介于完全连续和连续光滑。根据FWD实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层间结合系数,通过引入弯沉计算系数,计算不同结合状态下的路表弯沉;最终通过铺筑试验路,验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与复合地基有关的各种技术标准中,有一些规定存在着争议。建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后不小于相对应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值;建议在使用承载力比法确定复合压缩模量后再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量时,对目前使用的天然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建议荷载试验时,试验结果应考虑荷载试验垫层的影响;建议在载荷试验确定各种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沉降比指标统一且与相应的天然地基的指标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主跨桥面沥青铺装的设计要求,详细阐述桥面铺装各结构层——防腐层、防水粘接层、缓冲层和沥青混凝土铺装下层和面层的性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