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车辆在B型喇叭立交环形匝道上的交通特性,提出了B型喇叭立交环形匝道线形指标的取值范围(如设计速度、平曲线半径等);通过分析B型喇叭立交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六种提高B型喇叭立交运行安全性的措施;最后建议B型喇叭立交环形匝道宜采用水滴形卵形曲线来布设,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该方法在B型喇叭立交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1,66(7):95-99
T喇叭互通型式是指一个扩展的类别,包括双喇叭、双T(Y)、T(Y)+喇叭及各种变化型式,主要讨论T喇叭类型式在不收费互通中的运用。双喇叭互通型式用作不收费互通、特别是枢纽互通时存在较多的争议,一方面具有灵活性、限制条件较弱、占地较小、造价较低等优点;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匝道设计指标偏低、运行速度较低,部分方向车辆绕行较远、经济效益较差,以及存在交织运行等缺点。提出设置分离匝道消除交织的理念,通过改变匝道布置方式,减少或消除T喇叭互通立交型式的主要缺陷,并列举实例,叙述了T喇叭枢纽互通立交型式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以改善服务水平、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单喇叭立交为例,探讨了互通式立交设计中诸如平交口的渠化设计、环形匝道中央分隔带的过渡、匝道的超高、分流鼻处的偏置加宽等细节处理问题,以更好地完善设计,提高互通式立交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单喇叭立交为例,探讨了互通式立交设计中诸如平交口的渠化设计、环形匝道中央分隔带的过渡、匝道的超高、分流鼻处的偏置加宽等细节处理问题,以更好地完善设计,提高互通式立交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在主线车辆高速驶入低速环形匝道,同时A匝道上跨的情况下,主线车辆驶出环形匝道视距不良,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单喇叭互通立交采用A型.依托国道110线包头北绕城段公路工程实例,结合交通量、平纵线形、视距等方面因素,对A型、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的工程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具体方案进行了比选.总结认为,在主线左转驶出流量不大、A匝道下穿主线不影响驶出匝道视距等情况下,B型单喇叭立交型式并不劣于A型单喇叭立交型式.  相似文献   

6.
将公路安全性评价的理念应用到立交方案设计中。结合广清立交工程设计实践,从立交型式、匝道与主线速度协调性、匝道出入口设计、地面交通组织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城市枢纽性立交在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公路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已建高速公路上增设服务型互通立交时3种常见立交方案的优缺点;考虑到长深(长春—深圳)高速公路葵岗互通立交的限制因素较多,经多方对比论证,确定采用B形单喇叭立交(A匝道下穿主线)方案;为降低下穿主线匝道(A匝道)施工对主线交通的影响,提出3种桥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单孔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8.
匝道是互通式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交的使用功能、立交规模以及交通安全。本文从自然条件、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设计依据和匝道的照明设计等方面对匝道设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互通立交匝道纵面设计的总体原则,针对互通立交匝道设计综合性高、平面与纵面间相互影响、匝道与匝道间相互制约等特点,对匝道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拉坡顺序、超高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公路部分区域路网的日趋完善,作为交通节点的已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由于交通量的增加,或者原有交叉各路的升级换代,或因新增道路而需要进行改扩建。介绍了立交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并以单喇叭(T型)互通立交改建为(十字型)枢纽立交的工程实例为基础,通过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限制因素逐一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综合诸多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1.
互通立交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大量的设计经验和知识储备,同时互通立交设计工作量极大。通过介绍一种基于匝道平面图形模板的立交孪生自动化设计方法,快速完成两条主路交叉下的立交布线工作。结合基于此方法开发的辅助设计软件,实现立交平面自动定线功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介绍兰州市南山路东岗立交桥方案线形设计,结合立交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周边的交通服务等要素,介绍了全互通立体交叉的选型设计,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姜宝臣 《隧道建设》2017,37(4):486-493
由于线网完善和城市规划调整,地铁建设无预留换乘节点的改造换乘站数量在增加。如何解决深埋、编组不匹配,无预留节点等改造换乘问题,成为地铁建设新的挑战。广州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存在深埋、编组不匹配,无预留节点和周边环境复杂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换乘形式进行分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L型平面换乘方式、单循环换乘的客流组织模式、台-台加厅-厅组合通道换乘形式;在结构设计上,通过采用明暗结合法满足了古树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以及既有运营线安全等多项建设控制条件,成功实现了城市中心区复杂条件下的地铁换乘设计和建设问题。设计方法和实施经验对该类型的换乘车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阳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9-22,I0002,I0003
红光路是沣东新城连接西安市区东西向的重要交通干道,西三环是西咸一体化的南北向快速通道。该节点是区域出行的重要交通转换节点。介绍红光路-西三环立交的位置及节点周边现状建设条件,通过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及交通量预测,提出4个立交方案。通过对立交线形、交通组织、占地及工程规模等进行综合比选,给出节点改造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州市番禺西环路与禺山西路交叉口改造问题,结合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现状条件等多种因素,对交叉口改造的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四阶段”法,依据交通观测所得的现状路网流量等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选定了分离式立交改造方案.经过多轮专家论证,认为分离式立交方案符合交叉口实际情况,具备可实施性,同时为远期交通流量进一步增大预留了改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兴义环城高速公路项目终点接线位置与原兴义西互通重叠的问题,为了同时满足兴义环城高速与汕昆高速之间交通转换,以及地方道路上下高速的功能需求,须对兴义西互通进行改造。从优化路网节点出发,因地制宜地提出了3个不同形式的互通改造方案,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出最优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东省东莞市各级公路及市政道路的发展及完善,公路与市政道路间的交叉日益增多,交叉形式多样化。为更好解决道路交叉问题,以西部干道立交为例,从地形、地物、地质、规划等角度考虑,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为类似互通立交设计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香丽高速虎跳峡地下立交工程是香丽高速公路关键控制工程之一,为国内目前断面最大的山区地下立交隧道。该工程的超大断面隧道中间外凸处最大开挖跨度达28.96 m,拱顶呈扁平状,施工时易引起围岩松弛失稳、坍塌; 有无中墙连拱隧道结构复杂、受偏压影响较大,施工时易引起初期支护开裂。为满足快速施工及安全要求,对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将连拱隧道先行洞中侧拱脚设计成扩大式拱脚,2层支护结构改为3层。针对超大断面隧道围岩加强支护,注浆后采用二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相比最初采用的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效率提高近3倍,大幅提高施工速度。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施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达到施工目的及要求。  相似文献   

19.
长福路为南宁市外东环以东地区重要的南北向快速路。基于规划路网,对长福路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在交通量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长福路的建设规模;结合建设条件,对长福路的横断面布置、主要立交节点及其与沿线铁路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方案研究,并合理确定了长福路的总体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