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BIM政策的引导与支持,BIM技术在市政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介绍了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外环快速路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难点以及BIM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BIM技术在快速道路工程、高架路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管线工程中的交通仿真、管线碰撞、动画演示、工程量统计等方面的帮助作用。此外,还对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在其应用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现通过BIM技术特性分析,总结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的主要难点,同时从对象化、模块化、可视化三个角度阐述BIM设计的优势,结合BIM优势分析并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出BIM设计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原则,包括需求确定优先原则,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协同设计原则等,为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领域的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行业中BIM技术已经被逐渐认识与应用,但在排涝泵站工程的建设中尚处于初级阶段,而排涝泵站的特点非常适合于BIM的应用,能给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带来便利。阐述排涝泵站工程应用BIM技术的必要性,从目前开展的排涝泵站工程BIM应用状况分析项目组织、牵头单位、经费来源、人员配备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BIM在排涝泵站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是上海市2015年BIM应用试点项目之一,也是上海市首个全线全覆盖应用BIM技术的特大型城市道路工程。基于北横通道新建工程特点,编制涵盖道路、桥梁、隧道、下立交多工程类型的BIM交付标准和行为标准;结合北横通道新建工程特点,立足技术创新,进行设计方案比选、虚拟建设、工程漫游、施工工艺模拟等BIM应用,并研发了"特大型城市道路工程基于BIM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平台"。其研究成果将提高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建设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由于技术沉淀不足,仍存在建模困难、可视化效率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路线长、结构异形、受地下环境影响大的隧道工程,BIM技术难以得到高效应用。通过对市政隧道工程进行BIM三维设计,提出基于Bentley平台软件的隧道工程多维度BIM设计方法,在此多维度数字化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对山地城市隧道工程与近接建构筑物关系进行可视化应用,探索了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BIM技术作为管廊工程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依托南宁市某管廊工程,在施工图深化设计、施工准备和施工实施三个阶段开展BIM技术应用,详细分析了碰撞检查、净高分析、虚拟仿真、场地布置、施组优化模拟、点云+BIM误差校核、工程计量以及二维码等BIM技术的应用效果,并针对管廊BIM技术应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平台在施工全过程的应用逐渐丰富。集成整合平台背后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数据,并将数据传递至工程建造各个环节当中进行应用,是BIM平台发挥作用的本质。如何在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收集和整理工程数据库,并传递至各个工作流程中发挥作用,是开展BIM平台建设的重点。以乌鲁木齐市东进场高架道路工程为实例,重点研究BIM平台中工程数据库的建立,分析如何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采集工程数据,并将工程数据库应用于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基坑工程的需求,引入BIM技术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既能够发挥BIM技术在可视化等方面的优势,又能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将BIM技术引入上海某基坑工程实例,运用CATIA建立BIM基坑支护模型,结合Navisworks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并运用BIM模型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分析,研究了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工程案例应用表明,BIM技术结合有限元分析,在基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BIM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实施的总体管理模式。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总体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工作原则、组织与管理、BIM模型构建及交付标准制定、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BIM应用与成果管理和数字化交付管理等。实践证明,建设管理方主导+BIM总体管理模式适应于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BIM建设和管理,并可为数字轨道交通生态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车道边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研究,结合车站的整体建筑布局、周边路网、交通量等提出了简单、实用和高效的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2.
梁惠  赵建栋  周利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46-148,174,M0017
以静安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为例,针对工程施工防汛要求高、项目点分散、绿植搬迁与水工作业难度大以及周边保护要求严的特点,提出了汛期施工安全施工、科学划分施工段、绿植移栽养护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上述措施有效解决了工程进度、施工安全、绿植保养和施工对周边影响等工程问题。通过对该项目施工措施与优化的总结,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超大、特大城市的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有效衔接,集约利用城镇密集区的交通走廊资源,总结了广州市的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经验,分析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用交通走廊的统筹谋划要点,建设模式分类,总体设计的纵断面、横断面,以及立交设计思路和方案,分析了其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减少工程建设用地和拆迁,节约工程投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钟澄平  黎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20-22,M0005,M0006
基于安全性设计原则,具体分析匝道平、纵指标,讨论了T型立交匝道设计速度的合理取值。以"高接低"与"高接高"两种情况为例,分别探讨了A型和B型喇叭立交安全方面的优劣性与适用范围。结合T型立交与喇叭立交,提出了三岔互通立交安全性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崇伟  李世晨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08-211,217,I0019,I0020
以新农至西中岛公路项目为例,基于BIM技术,以实现针对复杂地形、周边在建项目、分级边坡等多重复杂情况进行高效建模并对土方数量进行精确计算,以及利用BIM软件中的三维技术实现场地平整项目中数据的可视化、直观化。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应用,BIM技术主要具有快速计算、有效把控、直接明了、方便沟通、优化便捷、出图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宜昌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对宜昌市夜明珠路进行改造,受众多因素控制,道路改造难度较高。介绍了工程建设条件及总体设计方案。总体方案结合路线两侧现状地形、控制因素等不同特点,将路线分为沿河线段和合流线段两个典型路段,并进行方案比选,综合各方面因素,得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胡杰  韩鹏  李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58-161,M0018,M0019
结合广州机场高速流溪河特大桥,分析了大交通量长线路城市高速公路桥梁的运维特征与关键安全指标。设计构建物联网系统,同时结合典型运维数据,分析阐释大桥当前运维特征,为运维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并为物联网技术在城市高速公路桥梁运维管理中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设计中,转向系统是底盘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开发中,转向系统振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管柱、传动轴组成。转向系统的低频共振主要体现在转向盘共振,主要指车辆在怠速状态或者低速行驶时的转向盘振动。以某型轿车为例,对转向系统低频共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浦东机场围区堆填了大量来自市内建设区域的盾构渣土,由于土质原因无法直接用作市政道路的路基,化学固结是基于施工特性和经济效益的最优选择。先简单阐述了固结剂的选择,用于路面结构层位和稳定渣土材料的设计过程,提出各层次的掺量、压实度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需求,以设计目标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最低要求为依据,通过对浦东机场软土固结处理方法进行先期模拟,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固结层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点,确定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固结层的地表沉降变化曲线以及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研究表明,硬壳层的扩散应力以及封闭效应的存在使得其更好地保护下部软土,从而体现出更好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为顺利实现海外工程建设的需要,也为旧有桥梁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现针对中国桥梁规范(JTG D60-2015)与英国桥梁规范(BS5400)中关于钢筋与混凝土部分的内容,对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包括:对混凝土、钢筋材料的强度与变形性能方面的对比研究,比较应用于桥梁设计的混凝土与钢筋力学指标取值异同;并以一简支梁桥算例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差异对实际结构设计的影响。研究成果清晰地指明了中英桥梁规范关于材料力学指标的异同,为基于英国桥梁规范开展桥梁设计和我国相关规范的再次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