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依托贵州北盘江大桥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项目,探索出了一种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新工艺,此新工艺成功解决了大跨度钢桁梁步履式顶推过程中设备需跟随节点移动、墩顶水平力控制的技术难题,形成了集顶推施工工艺及顶推设备于一体的大跨度钢桁梁步履式顶推成套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速公路钢桁梁桥跨越既有道路施工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公路工程中大跨、简支钢桁梁桥的顶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通过对钢桁梁顶推施工中临时结构的合理设计,优化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并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3.
桥梁的施工方法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原来的单一选择,而是采用多种施工方法比对后的最优解,受限于地形、营运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顶推施工成为许多钢结构桥梁施工的第一选择,因此对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施工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以滨州市某100 m钢桁梁顶推施工工程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顶推施工过程中关键杆件的应力和挠度进行模拟分析并对钢桁梁的横向抗倾覆稳定性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钢桁梁顶推施工过程中关键杆件的应力和挠度满足规范要求;钢桁梁的横向偏移对其抗倾覆稳定性影响较大;当风力等级大于6级时,对横向抗倾覆稳定系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某双层6线大跨度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为例,针对大桥设计荷载重,结构设计新颖、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深水无覆盖层倾斜岩面基础施工技术、拼装式多用途桁片技术、跨多股道既有铁路干线顶推施工技术、双层铁路钢桁梁双悬臂架设施工技术4项技术要点,确保了大桥的安全快速优质建成。  相似文献   

5.
张奉春 《公路》2021,(3):148-152
陕西合铜高速公路水苏沟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上承式3×80m钢桁-混凝土组合梁,墩身为薄壁空心高墩,盖梁尺寸较小,采用连续千斤顶顶推施工困难,且顶推时竖向力产生的附加弯矩对墩身影响较大。经研究,利用步履式千斤顶进行钢桁梁顶推,设计了配套同步施工的组合钢垫梁、支承梁等结构,确保了空间桁架体系节点受力特性,降低了顶推施工对墩身的影响。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对以后同类型钢桁梁顶推施工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高墩大跨度三跨连续刚构桥中跨顺利合龙,需在合龙前进行水平顶推控制,以贵州排调河一号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专业桥梁结构分析软件MIDAS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工过程,以消除墩顶水平位移为原则计算顶推力大小,并就顶推对该桥成桥状态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实际顶推过程中对位移和内力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将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顶推施工是合理、可靠和有效的,确保了顶推过程中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在成桥状态下的受力与顶推施工中的受力有较大的不同,为了明确箱梁顶推施工过程中受力性能,以国内第一座采用整体式顶推施工的大跨度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为例,采用板壳实体模型详细计算了组合梁在顶推过程中各个部分构件的受力特性。揭示了箱梁不同位置处截面上顶底板混凝土的应力变化规律、支墩反力变化情况和梁体的变形等,可供分析计算同类桥梁结构受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泸州沱江四桥变曲率竖曲线钢箱梁顶推施工为背景,基于单步模数搜索合成法确定的标高调整方案,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箱梁顶推全过程杆系模型,对顶推过程中梁体与支墩的受力状态及其对标高调整量误差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大跨度变曲率竖曲线钢箱梁顶推过程受力特性。结果表明,钢箱梁顶推过程中,结构的各项受力指标未超过限值,滑道标高调整方案可行,顶推全过程结构受力安全;支点反力对标高调整量很敏感,滑道标高的调整精度宜控制在5 mm以内;当调整工况中出现多个位置同时调整时,各支点调整应分级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分2联布置,第1联为(120+5×168+120)m的六塔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第2联为5×120 m的连续钢桁结合梁桥,钢桁梁架设采用多点连续同步顶推施工技术。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钢桁梁顶推施工计算,根据墩顶反力和摩擦力,每墩配2台350 t的连续千斤顶。该桥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距离为1 080 m,顶推总重量27 000 t,边桁主动顶推,中桁被动移动,采用计算机多点连续动态控制技术。导梁结构与主体钢桁梁通过连接节点由斜桁变直桁。在墩旁设滑道,通过滑道前端千斤顶进行滑块体系转换,实现桁架结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10.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桥主桥为11-(2×100) m 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两孔一联共11联,总长2200 m 。钢桁梁采用顶推与悬拼相结合方式进行架设。顶推施工前对大型临时结构中的拼装支架、滑道梁安装进行施工控制,顶推过程中对三桁起(落)顶高差、横向偏位、顶推里程进行控制,实现了对钢桁梁三向精确控制,确保拼装线形与设计线形一致。  相似文献   

11.
板簧模型对车架强度计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陆波 《汽车技术》2002,(4):9-10
轻型载货汽车钢板弹簧对车架的支持往往简化为对车架的弹性约束,由于悬架系统的工作特点,当车架受力变形时,可以带动车轮在地面上有微小的滚动,从而实现整个钢板弹簧的协调变形,为车架提供支持力,利用前后置处理软件MSC/PATRAN(V8.5)和有限元求解器MSC/PATRAN ADVANCED-FEA(V8.5)能够对轻型载货汽车钢板弹簧的模拟方式进行若干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得出能较好模拟真实结构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卢浦大桥引桥 T梁构造形式、跨径布置 ,并对不同跨径、不同桥宽的 T梁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盾构掘进机刀盘研制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盘是盾构机中的重要部件,具有开挖地层、稳定开挖面、搅拌碴土等功能,处于盾构机与地质状态紧密关联的最前沿。文章通过对刀盘研制实例的剖析,简单介绍了刀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刀盘的制造工艺以及刀盘样机在工业性试验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林巍  刘晓东  王勇  刘洪洲 《隧道建设》2015,35(11):1188-1193
沉管隧道的回填防护根据功能需求,在纵向上可按照普通段、航道段及近陆域段3个分区进行防护。近陆域段防护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多,且安全风险高,是沉管隧道工程防护设计的重点。以正在建设的港珠澳跨海通道工程中海底沉管隧道近人工岛陆域段的回填防护为研究对象,针对近陆域段采用柔性与刚性2种防护方案进行研究比选,提出适合项目特点的护坦潜堤式柔性防护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柔性防护方案的设计细节,通过防撞、防锚及稳定性方面的计算分析以及工程实践,证明这种防护方式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西江特大桥桥墩冲刷防护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江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为实例,系统地分析了该工程冲刷防护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袋装砂、级配石、块石三层防护结构的设计方案及其优化,总结了基于抛投试验的冲刷防护施工组织,并对施工后各结构层的厚度、标高与设计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各结构层袋装砂、级配石、块石的抛填厚度和顶面标高均满足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铺筑室内土基足尺试验,模拟南方气候条件的变化控制地下水位,实测得到1年内各个月份的土基模量值,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了典型路面结构各个时期内各计算点处的应力、应变、变形,进而对常用的路面设计指标弯沉、疲劳、车辙进行了损伤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考虑最不利季节模量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对于我国半刚性路面,土基模量的季节性变化对弯沉和疲劳损伤影响较大,而对于车辙损伤的影响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东海大桥陆上段约长 2 .4km,为 4~ 6跨一联的 PC连续梁桥 ,基础持力层取 71-2 层 ,即灰黄色粉砂层 ,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综合分析 ,认为持力层以上的 71-1,即草黄色砂质粉土较均匀 ;71-2 层的标准贯入度 N63 .5及比贯入阻力 Ps的变异系数 δ较大 ,反映了持力层较大的不均匀性 ,在沉桩施工中则出现相应不规则的断续分布、突发性较大变化。对此 ,设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并与管理、施工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协作 ,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挺拄火焰淬火是采用火焰对挺拄底而加热后再进行油冷淬火的一项新工艺。因火焰稳定性控制是保证该工艺质量的关键,所以采用二级减压方法对火焰气体流量进行控制。挺柱经火焰淬火后,淬透层为5~7mm,底面硬度≥63HRC,杆部硬度为93~104HRB,满足了技术要求,解决了盐浴淬火工艺挺柱全淬、裂纹变形的问题,产品不合格率仅为1%  相似文献   

19.
基于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方案及自卸车货箱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参数化驱动,从而自动生成指定规格的自卸车货箱图纸,实现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盾构刀盘形式的选择是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面临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为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现场原位监测等方法,对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颗粒流动和地表沉降的机制进行了研究。1)通过室内大直径(300 mm)试样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砂卵石地层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和EDEM离散元三轴数值试验,标定了离散元数值模拟需要的参数。2)基于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面板式刀盘盾构和辐条式刀盘盾构三维机械模型。3)将盾构三维机械模型导入离散元软件EDEM中,建立了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揭示了面板式刀盘和辐条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对砂卵石地层扰动状态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机制。面板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刀盘前方、上方的"强烈扰动区"范围为(0.3~0.5)D(D为刀盘直径);辐条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的"强烈扰动区"范围不足面板式刀盘的1/3,且扰动程度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