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海教育研究》2010,(4):11-11
作为“香港航运周”的重点活动之一,香港海员工会航海研习中心2010年10月28日正式开幕。香港成立航海研习中心,是要协助提高海员整体航运水平及供有意参加专业牌照考试升级的船员使用,期望借此对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作出贡献。香港海员工会目前正积极推广航海研习中心,期望该中心日后成为为本地和非本地的海员提供充实航海技能的重要场地。  相似文献   

2.
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俞晓晶 《水运管理》2009,31(7):11-14
以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为研究对象,总结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及影响因素,认为集疏运体系特别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向应该致力于成为国际化港口集疏运体系网络中的一环,促进区域性、规模化港群式发展,建设高效率的综合运输网和信息管理网。  相似文献   

3.
伦敦依然是为国际航运界提供广泛商业服务的全球领先中心,在介绍伦敦国际航运服务集群概况基础上,从十年间航运服务的国际份额、就业人数和海外收入三个方面,通过评价矩阵、联系矩阵、比例关系矩阵和自我中心分析伦敦国际航运服务的关联和结构,发现以船舶经纪为核心,密切联系保险经纪、海事法律、船舶检验和船舶融资的集群视图,提出伦敦国际航运服务集群关键在于航运服务的发展统计、推广促进、教育研究和专业机构,为我国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国际航运中心总体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国际航运中心体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现行的中国国际航运中心总体布局形成了南、中、北三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架构,促进了核心港口的高速发展,带动两翼港口的长足进步。但从结构体系、物流集散和港城关系看,似  相似文献   

5.
《航海》2012,(5):2
大16开全彩印融航海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为一体创刊于1979年的《航海》杂志,是中国航海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立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航运,服务社会,与英国航海学会等建立合作交流机制。航海学术交流:侧重于航海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技术交流、管理模式、业态分析等,为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技术水平、评定职称提供平台。航海文化传播:侧重于航海历史文化的发掘,航海探险、科学考察的经历,以及现代航海文化生活的全景式展示。航海知识普及:侧重于航运、造船、港口、环保、军事等方面的科技动态和知识  相似文献   

6.
梁富伟 《航海》2006,(5):F0002-F0002,1
2006年7月11日,全国所有悬挂五星红旗的船舶鸣笛一分钟、共庆第二届中国“航海日”,弘扬中国航海人“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豪情壮志。节庆大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发来贺信。交通部部长李蛊霖为中国“航海日”永久性标志揭幕,并与上海市市长韩正共同为“中国航海博物馆”揭牌。韩正在致辞中强调,上海力争到2010年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成为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中国“航海日”组委会向我国现代航海及海洋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0位船长颁发“郑和航海贡献奖”。本刊记者梁富…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国航海文明、推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实现中国成为航海强国的伟大目标具  相似文献   

8.
曾毅 《中国港口》2020,(1):49-52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推进,中央南沙自贸区发展建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推广建设促进了广州港拖轮安全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广州港拖轮对船舶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监控和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IS、ECDIS与CCTV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为完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将大力推动拖轮安全生产信息化优质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伦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关键组成——伦敦国际航运服务集群出发,分析为其提供全球领先和专业知识的航运服务教育和研究,并以提供直接教育和研究支持的英国两所院校之一——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为重点,为我国建设和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国际航运服务集群的直接教育和研究支持,通过分析伦敦城市大学的发展阶段、院系布局、专业设置、课程层次和推广策略,从国际化导向、广泛性学科、模块化课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高水平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专项资金的合理投入和使用,可以解决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也能借此丰富与完善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理论,为其他省市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参考意见7月24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5)》在上海发布。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球前10位国际航运中心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中国香港、鹿特丹、汉堡、上海、迪拜、纽约、釜山、雅典。近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凭借其资源优势、配套优化措施和服务质量提升使其建设稳步推进在国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7,(2)
正各位代表,各位同仁:在上海市航海学会四十华诞临近之际,业界同仁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推进学会创新发展。值此,我谨代表中远海运集团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回首近四十年发展路,上海市航海学会以加强航海科技创新与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促进上海及中国航运业健康稳定发展为宗旨,认真落实学会各届理事会的总体服务目标及各项年度工作计划,与业界同仁特别是会员单位相伴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为了加快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深入研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广州市心建设对广州市、珠三角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积极探索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新理念理念、新思路,广州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特举办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际航运中心"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征集活动,《中国水运》杂志社提供学术和媒体支持社提供学术和媒体支持,港口圈提供电子媒体支持,具体事  相似文献   

14.
资讯     
《中国水运》2010,(4):64-6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作表率,今年航海日主题突出海洋、海员、海峡,武汉加速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五大重点项目开工,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7月5日是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开馆八周年纪念日。作为建馆纪念和宣传"中国航海日"的重要活动,为期6天的第二届"航海生活节"于当日开幕。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通过展览、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多维度、多视角地向市民宣传中国航运和航海文化,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弘扬航海文化。此次"航海生活节"包含航海科技主题展、航海互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航海日”大会在上海召开今年的7月11日,是我国第二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2006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发来《贺信》。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和中共上海  相似文献   

17.
陈敬根 《珠江水运》2006,(Z1):25-29
21世纪初,中国提出了建设航运强国的目标,并相继做出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重要决定。但一些国家和地区“担忧”中国航海实力的增强和航运强国的实现会给东南亚乃至世界构成威胁。对此,文章以时为航运强国的明朝及彪炳史册的郑和航海活动等史实论证了“不称霸”和“浸润文明”是郑和精神的主要内容。溯史及今,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例,论述了中国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是郑和精神的又一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7月11日,为积极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新丝路背景下的航海大发展,在上海市交通委的指导下,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海事大学、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高峰论坛在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机遇、新动力、新空间"为主题,是2017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地区的主题活动之一。会议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主持。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代  相似文献   

19.
<正>7月8日,以"海上新丝路航运新引擎"的2015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在广州南沙启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意在深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珠江黄金水道和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力打造珠江水运升级版,努力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徐祖远发表视频讲话,预祝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圆满成功。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广东海事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航海保障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与建设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我国航海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建设航海保障信息化体系在满足中心信息化建设需求、促进数据资源整合、加快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理顺标准体系架构的编制思路,探讨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逻辑结构等建设内容总结航海保障标准体系与整体标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