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信息     
潭邵高速公路韶山互通至韶山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图设计通过了外部评审;粤湘高速公路博罗至深圳段初步设计通过了外部评审;岳阳至长沙(湘潭)高速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通过了外业验收及施工图(方案)设计外部评审;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朱岗至怀集怀城段A2合同段通过了初测外业验收;广明高速公路(广州段)辅道工程通过了定测外业验收……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北环快速路工程的功能定位,诠释了"人·交通·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全线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辅道"的建设形式,其中和轨道交通共线段采用"高架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一体化共建"的模式。论证了工程的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提出了总体布置方案,对横断面布置、立交节点、匝道布设、轨道车站设置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互通密集区主辅分离式高速公路的辅道设计速度选取问题,以广深高速公路深圳段为例,充分考虑道路条件、交通条件、驾驶员心理影响等因素,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不同主辅分离式车道分配方案下设计速度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辅分离式车道分配方案设计应保证车道分配比例与承载交通量比例吻合,辅道设计速度应低于主线设计速度...  相似文献   

4.
大跨分岔式隧道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强  吴金刚 《隧道建设》2011,31(6):668-677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莲塘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分岔式隧道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计算,对"2+2车道"和"2+3车道"分岔的断面形式,连拱段结构设置的必要性,钢支撑的选型以及系统锚杆的布设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主要结论:1)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取"2+2车道"的设计形式;2)小净距段隧道受力状态及施工工法前后转换方面均较连拱段有优势,建议取消连拱段;3)大跨分岔式隧道分岔部一般设置在隧道工程地质较好地段,以方便大跨分岔结构的实施,如莲塘隧道将分岔部设置在Ⅲ级围岩段,而对于开挖跨度接近30m的大跨段,初期支护一般应设置钢格栅,此时应优先选用"钢筋格栅+喷锚"的初期支护形式;4)莲塘隧道分岔部位于Ⅲ级围岩段,系统锚杆设计长度以5 m为宜,应于拱部、侧墙均匀布设。  相似文献   

5.
长合高速公路是重庆市"三环十射线三联线"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枢纽重庆"和"中心重庆"的重要支撑。该文重点对重庆地区桥梁建设条件、孔跨布设思路及桥梁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方案设计中引入了"仿生学"、"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其成果,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路与汽运》2004,(3):102-102
近日,交通部批复同意建设首都机场北线公路。据悉,该线路起自鲁疃,接已建成的京承高速公路北京四环路至高丽营段,经董各庄(南)、枯柳树(北) ,止于首都机场北,接规划的机场北外环公路,全长约11km。公路主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另建南侧辅道6km ,北侧辅道5km。工程总投资估算约  相似文献   

7.
在用地紧张、交通繁忙的地区,下立交具有建成后不侵占原有地面空间,对原有地面景观环境无影响,对相交道路交通不产生安全隐患,可因地制宜采用暗埋段、敞开段、与桥梁结合等不同形式的优点。望园路跨G1501节点地处南桥新城,横穿G1501高速公路及地面辅道,地下水位埋深浅,节点方案的选择需节约用地,尽可能减少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为了合理设计,根据工程情况进行上跨、下穿多方案比选,对下穿方案进行设计计算论证。结果表明,所选结构形式合理,为穿越重要横向道路的下立交提供了新的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8.
游蓉 《中外公路》2007,27(2):1-3
针对苏沪高速公路上海段位于两省交界附近以及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等特点,结合苏沪高速上海段初步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路线跨省衔接、两省联合收费站及服务区布设、横向通道设置等实际问题,从设计角度作出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并没有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的布设做出相应的规定,施工中的一些不合理设置大大降低了作业区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并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运用交通仿真技术对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以及作业区各主要控制区段(如预告段、合流段等)的长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到高速公路改扩建期作业区的长度设置标准和布设要求,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业区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交通检测器合理布设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检测和确认交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性质,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管控效率.运用一种基于偏差阈值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选取了200 m、400 m和600m等3种交通检测器布设间距,利用VISSIM仿真软件,以济青高速公路济德段为例进行验证性仿真;通过分析有无事件情况下交通参数的变化趋势,确定高速公路检测器最优布设间距,为高速公路监测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设计层面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水毁发生的原因及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提出了基于GIS的山区高速公路排水设计方法和流程,设计了排水GIS的系统框架。基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建立了路域数字地形模型、水文数据模型,实现了对路域空间数据和水文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了路域水文建模算法,建立了路域水文空间分析模型。结合依托项目,对基于GIS的山区高速公路排水设施布设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排水设施进行了水力仿真与评估。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山区高速公路排水GIS建模与仿真,可进行排水设施的综合布设及适应性评估,实现了排水设计的自动化、可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涉及路线方案布设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结合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段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过程,具体分析、探讨路线方案布设的部分主要影响因素,浅谈该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沈海高速公路福鼎段新增邦福枢纽互通为例,根据既有高速公路与新建枢纽互通的平面布设及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利用新建枢纽互通匝道和既有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拼宽部分作为车辆通行过渡道路,并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匝道及收费广场,大大减少了工程数量,并降低了工程投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庆艳 《公路》2021,(2):239-243
上海市高速公路存在四方面问题:地面路堤形式阻隔两侧地块横向联系;承担客货、省域市域等多种功能交通拥堵严重;进出立交节点匮乏为周边城市化地区服务功能差;影响区域路网完善。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高架系统具备如下交通功能:打通横向道路、缝合城市空间,分离交通功能、缓解交通拥堵,优化节点布置、方便沿线地区对外出行,构筑复合通道、完善区域路网。给出了不同城市化水平下横向道路合理的间距要求以及适合的主线抬升方案,提出了高架高速主线+地面干路辅道、高架客运高速+地面客货高速、拓宽段高架+老路地面、地面局部高架+单侧地面辅道等4种高架系统的建设模式及其适用条件,给出了应用案例。能够较好地甄别高速公路高架化的功能需求及其相应的建设模式,为特大城市高速公路高架化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通过改建地方道路完善高速公路网的工程实践逐渐增多.与高速公路加宽改造不同,地方道路封闭改造成高速公路将面临新建辅道、既有路两侧房屋拆迁、居民通行等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湖南省某一级公路改建高速公路的设计案例,提出了改建方案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速公路大规模进入山岭区,地形、地质条件趋于复杂化,路线走廊带内的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场区布设条件越发受限,从公路灵活设计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地采用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交合并的方案。文中分析河南省郑西(郑州—西峡)高速公路尧栾(尧山—栾川)段白云山互通式立交与白云山服务区合并设计的必要性,根据服务区、互通式立交与主线之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提出5种布设方案,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M3路段高架桥布设为例,简要介绍了山区高速公路高架桥布设的原则,并对为克服桥位处路线平曲线半径较小、路线纵坡较大、地形、地质情况复杂等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了论述,以指导山区高速公路高架桥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开洛高速公路开封至郑州段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综合设计,包括;排水桥梁与灌溉涵的布设,路基边沟的设置,路面的纵、横向排水,路肩及边坡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并给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算法及线圈检测器布设间距,设计了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人工神经网络事件检测算法,并研究基本路段检测器布设间距在200~700m不同情况下的事件检测效果。利用VISSIM4.2软件仿真获得数据,并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中计算,验证了所设计事件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得出基本路段线圈检测器的合理布设间距。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诗樵 《中外公路》2003,23(1):92-95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很快,加快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收费很高,把不少的汽车都撵到老路或辅道上去了。为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作用,建议国家适当调整高速公路收费的有关政策,并尽快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公路管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