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铅中毒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职业中毒,工业生产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起病缓慢,呈隐匿性过程,有时早期无任何症状,仅出现血液上变化,临床以失眠、多梦、头昏、便秘和腹泻多见,体征可有口腔铅线,手指、眼睑、舌震颤,手心多汗,膝反射活跃。严重有贫血、腹绞痛、多发性神经炎、铅麻痹、铅脑病,而铅中毒引起眼的改变,国内未见报道。一九○九年A lexander氏对慢性铅中毒的许多眼症作过报道,但是慢性铅中毒的眼部体征未被重视。近一、二十年来,国外对铅中毒的眼症有较多的论文。一九六三年Sonkin氏提出视网膜点彩(Stippling of the retina)作为铅中毒早期诊断的一种新体征。基于铅中毒患者缺乏客观体征,古典体征口腔中铅线与口腔卫生关系密  相似文献   

2.
肠吸附剂治疗铅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学者用活性炭做为肠道吸附剂内服,对实验动物和人的铅中毒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染醋酸铅动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血和尿中铅的浓度、尿中粪卟啉含量、网织红细球等均比对照组减少;慢性铅中毒病人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血铅、尿铅、尿δ-ALA、尿粪卟啉等指标明显好转。肠吸附剂治疗铅中毒的机理在于吸附胃肠道中的铅,阻断肠壁对铅的重吸收;吸附肠道中的胆汁酸,促进肝内胆汁酸的生成,激活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  相似文献   

3.
关于慢性轻度铅中毒对脑电图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对40例确诊为慢性轻度铅中毒患者的脑电图进行了个例分析,并与对照组做群体对比研究,今报道如下。一、对象及方法观察组40人为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已确诊为慢性轻度铅中毒。对照组26人为某食品厂的健康工人,见表1。仪器为日本光电4217型17道脑电图机。按国际导联采用单极与双极常规描记法并用地  相似文献   

4.
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中毒,目前采用依地酸二钠钙治疗,其疗效虽可靠,但也有一定副作用,给临床长期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果胶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胶状糖衍生物,可从苹果、甜菜渣、菠萝皮等果品中提取。应用果胶排除体内的金属毒物,国内外也曾有过报道。本文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果胶对实验性铅中毒的治疗、预防及其对铅化物致LD_(50)的影响,现介  相似文献   

5.
尿铅及尿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已被国家列为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不同地区对正常人尿铅、尿δ-ALA含量的测定结果,报道不尽一致。为了探讨其正常值,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铅中毒,做好防治工作,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我厂104名正常人进行了尿铅、δ-AL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些只表现有网织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增多,尿中δ-ALA和棕色素升高,而没有自觉症状和劳动能力没有下降的作业工人,是预防职业性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应用D-青霉胺口服作为工厂保健站治疗早期铅中毒里最合适的药物。D-青霉胺是一种比较新的络合物,口服时具有缓和的促排作用,没有付作用和并发症。作者在蓄电池厂保健站应用D-青霉胺进行治  相似文献   

7.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锌治疗铅中毒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锌(ZnDTPA,商品名锌促排灵)是国内外还没有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铅中毒的有效络合剂。24例轻度铅中毒和8例铅吸收患者隔日肌注0.5g/d共3~17次后,大多数症状、体征和化验异常逐步恢复,并有明显的尿驱铅作用,但不如依地酸钙和钙促排灵那样突出。它的优点是用药期间不排锌而补锌,因此治后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的活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8.
车辆制造业铅中毒问题,以前进行过数次调查;每次都发现慢性轻度铅中毒2—3例。本次未见中毒病例只有二名铅吸收,因此我们认为油工的铅中毒是不严重的。不过由于使用的原料中,含有铅、苯、二甲苯、汽油、松节油等毒物,还是不能忽视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油工健康水平普遍较差。本次调查的79名工人中患有各种慢性病者,竟高达59名占75.6%,显然,如此高的慢性病发病率不能排除职业性因素,兹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铅的毒作用中,其靶器官之一就有视觉系统。急性或慢性铅中毒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近年,由于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条件改善,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率普遍下降,严重铅中毒的比例显著减少。目前,国外对于长期低浓度铅接触所致的“无症状性”铅中毒的眼部改变的研究,特别是对生长期儿童的眼部改变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国外有关铅的眼部毒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西某大学附属医院门诊5 843名儿童血铅(Pb)水平及其与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5 843名0~14岁儿童(男3 905名,女1 938名)血Pb、Zn、Cu、Fe、Ca、Mg含量,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以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制定的铅中毒标准(血铅浓度≥100μg/L)为界线,儿童血铅超标率为10.2%;男童血铅、锌、铜含量明显高于女童;铅中毒组血钙含量明显低于非铅中毒组,血锌、铜含量高于非铅中毒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铅中毒组血铅与钙呈明显正相关;非铅中毒组血铅与钙、铜有明显负相关,与锌、铁、镁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体内铅负荷过量可能会干扰血液锌、铜、铁、钙、镁的代谢稳态,以致累及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1.
铅中毒的早期诊断是防治铅中毒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不少新的进展,获得了一些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强的指标,有的已列为铅中毒诊断指标和预防性体检的常规项目。对于某些习已常用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经多年使用的经验积累和检查方法的改进,其使用价值方面亦有新的评价。本文就有关铅中毒早期诊断指标方面的研究近况简述如下。一、反映铅进入机体内代谢水平的指标人体自外界环境摄取铅。其途径有:铅及其化合物以铅烟和铅尘的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铅也可以由于手和食物被污染而通过消化道进入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诊断铅中毒患者时,若根据职业史及临床表现疑有慢性铅中毒而尿铅不超过正常值者,可进行驱铅试验以辅助诊断。但由于地区、对象、用药途径和剂量的不同,驱铅结果的阳性指标尚不一致。为了探索铅作业工人使用驱铅药物后尿铅排泄水平,我们在铅中毒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11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驱铅试验,并作部分非铅接触者加以对照。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资料报道,铅、铁、钴都有致癌作用: 一、铅目前还没有由于职业性铅中毒而引起的任何类型癌症发病率升高的证据。但在1953年,Zollinger报告了接受磷酸铅注射的大鼠患肾癌。这一发现曾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并观察到注射以外的途径给予磷酸铅、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均引起肾癌。诱发的肾癌仅见于大鼠和小鼠,对田鼠诱发肾癌未  相似文献   

14.
铅毒性的早期监测,实验室检查颇为重要:随着劳动条件的改善,重症工业铅中毒已消灭,故需寻找较为灵敏的特异指标。近年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及锌卟啉已列入检测项目,但二者均为反映卟啉代谢障碍的指标;而且大部报道的均为横断面调查资料,有关铅对其它主要靶器官如肾脏等的影响尤其是超微结构的改变国内所见甚少。本文用兔作实验,研究了某些铅毒性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偏硼酸钡酚醛防锈漆(以下简称硼钡防锈漆),是一种新型防锈漆。由于它在实际应用中除达到红丹漆性能外,尚有附着力强、干燥快、遮着力大、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是预防油工铅中毒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国在车辆、桥梁、化工设备及各种钢铁结构的大气防腐蚀方面已经开始应用。为进一步推广使用这种新型防锈漆,摸清硼钡防锈漆在应用中的卫生学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我们对硼钡防锈漆在车辆生产中的应用信而有做了卫生学调查,同时做了脱离铅接触后油工铅中毒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产物,即它在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的作用下生成合成血红素的中间体卟咀原。当过量的铅离子进入人体后,能抑制酶的活性,阻碍卟胆原的生成,而使δ-ALA在体内的含量增高,并经肾排出,故尿中δ-ALA含量增高。近些年来国内外推荐δ-ALA作铅中毒诊断指标,国家在铅中毒诊断指标中规定尿中δ-ALA含量不超过6.0毫克/升。但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见到无论接铅工人以及大多数铅中毒病例其尿中δ-ALA含量均明显低于这一数值。我们考虑可能是地区性差异所造成,因此我科于1979年6~7月间调查了201例正常人的尿中δ-ALA含量,推算本地区尿中δ-ALA含量的正常范围,为本地区开展铅中毒防治工作所用。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CO急性中毒后发症,系指CO急性中毒昏迷清醒后间隔一定时间续发性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而言。后发症国内外屡见报道,黑色冶金企业尤为多见,约占急性中毒的30%左右。职业病临床一般分为五种主要症状或类型,即精神症状,神经症状、震颤麻痹、其它脑部症状及周围神经炎等。轻者经合理治疗病情可好转或治愈,重者久治不愈,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目前关于如何防止后发症的专题论述尚未见报道,只是在分析后发症病例中略有提及。鉴此,本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铅中毒的发病机理和早期中毒的诊断指标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但是,由于很多的生化指标都是非特异性的,故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铅中毒早期诊断在生化指标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铅对机体的卟啉代谢和酶的影响。本文试以探索铅接触者中铅对红细胞游  相似文献   

19.
铅作业工人下运动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研究获得的结果非常不一致,一些作者对没有神经病学症状的铅作业工人研究发现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某些改变,而另一方面对显示有神经疾患临床证据的铅作业工人进行一些调查又没有发现任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为此,作者选择了一个电池工厂的94名男性铅作业工人,进行了有关早期铅中毒的神经病学和生物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是合成树脂的增塑剂,或作油漆、合成橡胶、聚氯乙烯制造中使用的有机磷剂。在1899年首先见到由TOCP引起末梢神经损害的报告,以后在欧洲、美国等也报道许多病例。在日本,被TOCP污染的食用油中毒的一些报道中,其症状以神经症状最为明显。职业性TOCP中毒,使用丙酮和TOCP混合涂料2年出现锥体束征。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