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洛湛线DK2 61+72 0~DK2 61+870线路右侧山体滑坡的特点 ,确定综合整治滑坡的有效方案 ,针对性地阐述滑坡整治的施工方法 ,吸取滑坡发生的教训 ,总结整治滑坡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索整治高边坡病害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合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在渝怀铁路DK615 + 60 2~DK615 + 83 3段路堑边坡治理滑坡中成功应用的实例 ,从预应力锚索的成孔、锚索入孔、注浆、锚墩制安、锚索张拉、锁定、封锚等施工工艺入手 ,重点介绍预应力锚索加固高边坡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区段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龙厦铁路象山隧道DK 24+083~DK 24+232和YDK 24+098~YDK 24+304段为半封闭岩溶洼地,周边为花岗岩、砂岩全风化地层。溶洞、溶槽、管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储水构造。隧道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后,开挖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淹井灾害,地表坍陷。通过地表施作洞内"透水不透泥"堵水塞,完成进口端反坡安全抽水。随后对岩溶区段采取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完成溃口处理。研究结论:(1)通过地表深孔投料注浆,可以实现"透水不透泥"堵水塞结构的施作;(2)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在满足质量的基础上,比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速度提高1倍以上;(3)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的施工原则,成功地处理了突水突泥溃口。  相似文献   

4.
土工网在膨胀土路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 DK411+95 0~ DK413 +2 80段用土工网加固膨胀土路堤边坡的施工 ,着重介绍土工网保持路堤边坡稳定的原理和作用 ,土工网铺设的施工工艺及取得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建南广铁路广西段杏江大桥2~5号墩右侧山体表层堆放了大量附近采石场弃土,由于长期连续干旱和降雨交替作用,山体局部出现坍滑及多处出现裂缝,极不稳定,该滑坡对拟建桥墩产生巨大影响,对滑坡物质来源、滑坡成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设计采用了下部抗滑桩,上部适当刷方减载,并加强边坡加固防护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治理了滑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蒙华铁路工程安山隧道为例,基于DK1825+312~DK1825+357浅埋段地形、地质及气候等特点,对开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从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角度对优选盖挖法施工原因进行深入探讨。考虑雨季影响,重点加强了洞内、外的防排水措施;为保证开挖后洞身的稳定性,制定了合理注浆加固范围及工艺控制措施。监测结果显示,该段地表测点累计沉降均不超过15 mm,施工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软土的基本物理特性分析入手 ,结合内昆铁路 DK411+60 0~DK411+92 5段高水位软土路堑的施工 ,介绍井点降水、设置纵向渗水盲沟、及时封闭开挖面、基床加固等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六潜高速公路LY-06标工程康皮畈2号隧道施工YK54+845~YK54+886段时,其右线岳西端隧道出口段约73m的位置位于两山体之间的山洼冲积地段,为长年冲积形成的松散地表,含有浮土、碎碴、杂草,该隧道穿越该段地表较浅,为典型的浅埋松散地段。介绍在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穿越松散地段的情况下对明挖、半明半暗、暗挖等方案取舍的情况,并最终采用地表回填注浆加固、抗滑钢管桩、坡面钢管注浆加固、超前长管棚、自进式锚杆等综合处理措施成功穿越的暗挖方案。对隧道内的结构处理、施工掘进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陈德平 《铁道勘察》2011,37(2):45-48
某沿海铁路DK247+485~DK248+135软土路基工点地处沿海滩涂地带,地基为深厚层淤泥和软塑黏土,软土层层底面形态复杂,软土中含有孤石.经综合分析比较,施工图设计采用CFG桩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因受孤石影响,部分桩端未进入持力层,部分路段产生侧向变形,采用刚性桩局部补强加固,并在未补强路段采用超载预压.铺轨通...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合福客运专线DK493+012~DK493+038.27段岩溶路基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压力注浆技术对该段路基进行加固处理,结果表明:注浆后岩体节理裂隙中充填有水泥结膜,溶洞处可见水泥结块;单位岩体长度吸水量明显下降;频散曲线不离散,进入基岩后介质速度快速提高,未发现低速度异常,注浆加固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