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渝西北地区长寿、垫江、梁平铁路沿线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修建这条铁路可强化该地区交通体系。在铁路选线过程中,以沿线的经济、自然条件和工程特征为基点,结合现场调查,对线路走向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方案布局影响较小。线路的设计坡度以适应沿线地形、地貌条件,与邻线坡度衔接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根据线路所处地理位置决定在南、北两端分别接轨于渝怀铁路和达万铁路,并对接轨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一条既能与沿线城镇基础设施和建设规划有机协调配合,带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发展,同时又能较好地适应铁路运输要求的线路短、工程小、投资省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2.
浙赣铁路既有线青山至峡山口段线路长8.1km,线路平、纵面情况复杂,坡度陡,连续陡坡地段长度约占1/2,站间距短且有大桥相隔,有多条专用线接轨,本区经济较发达,受地形地物限制,增建第二线难度甚大。经多方调查研究,精心比选,在五大方案,优胜劣汰,多次优化,遴选出最优方案,复线现已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3.
格库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一条重要的路网性干线铁路,横贯柴达木、塔里木两大盆地,翻越阿尔金山,地形高差巨大,线路最大坡度的选择是该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格库铁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运输组织、牵引质量、机车选型和综合经济性分析,对最大坡度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提出在地形高差大的艰险山区,适当提高线路最大坡度,采用16‰最大坡度,通过充分发挥大功率机车的牵引力优势,优化铁路移动设备与固定设施合理匹配,可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节省运营成本,实现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最优的目的;提出在坡度方案比选中采用单位坡度线路长度缩短率、单位坡度桥隧缩短率及单位坡度经济性等系列概念,可将最大坡度变化引起的线路长度、桥隧长度及工程造价变化程度大小予以准确量化,将通常笼统的、概略性的评判精准化。  相似文献   

4.
胡江民 《铁道勘察》2011,37(3):70-73
限制坡度是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限制坡度的选择对线路长度、工程规模和投资有着直接影响.在既有线改建或者增建二线项目中,第二线限制坡度的选择对线路走向、既有设施的利用均有较大影响.以多丰、虎丰线增建二线限坡方案研究为例,阐述增建二线坡度选择与项目所经地区地形类别、自然坡度、相邻线坡度、牵引质量及机车类型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重载线路设计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载铁路由于列车轴重的增加,对线路的破坏影响较大.改善线路的基本参数,特别是减缓线路的限制坡度、加大最小曲线半径,是各国改造重载运输线路、适应列车轴重提高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研究各国重载线路的参数,以及参考国内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的线路参数,结合我国铁路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重载线路提出建议性参数.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高速铁路追踪间隔宜采用3 min。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的建设,部分线路受地形条件限制,形成了连续的长大下坡,最大坡度超过了20‰,线路坡度对动车组速度以及追踪间隔的影响较大。分析长大下坡对动车组运行速度、闭塞分区划分、追踪间隔的影响,并以大西客专为例进行检算,为高速铁路长大下坡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多加速度计融合的列车运行坡度测量装置.该装置通过不同角度的加速度计来测量列车的实时加速度,结合加速度计融合算法,可动态计算出列车所在位置的线路坡度值.该方法使得列车不依赖于精确定位和电子地图就可进行超速防护,提升了安全性和可用性,有利于推广应用到互联互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长大连续坡道上无缝线路的力学特性,以贵阳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建立包括钢轨-桥梁-桥墩的一体化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坡度、列车制动荷载和扣件间距条件下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列车制动荷载的增大对钢轨的纵向受力、变形以及桥墩受力均不利,设计时应该合理控制线路的坡度;对于高架结构,随着扣件间距减小,梁轨相互作用增强,贵阳地铁1号线高架结构扣件间距建议值为0.625 m。  相似文献   

9.
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线路尤其是地下线路的纵断面设计不同于常规铁路的线路纵断面设计,针对其自身特点,结合天津地铁1、3、6号线等具体工程设计实践,论述车站和区间线路埋置深度、车站站坪及站端节能型坡度设计、竖曲线与最小坡段长度的配合、区间线路纵坡设计,论述最大坡度的设置条件及注意事项,并着重就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对相邻坡度差最大限值尚无明确规定的问题,从行车平稳性和乘客舒适度、方便设计、有利施工、减少轨道养护维修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研讨,并提出建议性意见:坡度差限值30‰,困难时35‰。  相似文献   

10.
在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和运输组织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动车组在不同最大坡度上的运行模拟、最大坡度与相邻线路的适应性分析以及不同最大坡度换算工程运营费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与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IN25201《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的设计准则螺栓连接》对紧固件的风险等级分级、设计、防松和安装等要求,并与我国目前铁路用螺栓紧固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列举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在应用上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紧固件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 1999年得到欧盟批准、并由欧盟提供所需资金之半数的课题项目 :“适用于铁道基础结构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方法”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安全和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其实际应用、铁道的基础结构及风险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铁道基础结构机械装置的可靠性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减速顶的生产、维修实际,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减速顶的制造、维修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为减速顶生产、运用、维修质量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定义、分类,灭火机理以及在地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网络的稳定和优化,关乎整个信号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以真实线路硬件和组网方式为基础,模拟仿真了网络中的单播泛洪网络风暴,收集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通信系统(DCS)网络结构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的专业化管理与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支持管理和科技人员快速查询全国铁路资源及铁路沿线环境状况,实现政务办公、综合分析、战略决策、信息管理等方面自动化,以及防治铁路灾害决策科学化。本文从我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入手,探讨全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