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爪沟地形软基区高填路基变形规律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鸡爪沟地形软基工程地质条件和高填路基工程情况,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鸡爪沟地形软基区高填路基变形规律,在提出处置措施建议的基础上,分析了软基未处理及处理后路基变形、不同宽度反压护道下变形规律,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高填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与压实控制技术的研究发现,路面结构之所以出现早期破坏,是由于高填路堤非均匀沉降诱使刚性基层、沥青面层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弯拉效应,出现附加弯拉破坏应力的结果,由此加剧了路面结构的疲劳破坏,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山西省煤炭开采现状以及采空区路基变形基本规律,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不同开采方式下的路基变形与受力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引起采空区顶板发生变形,影响路基稳定;煤层开采宽度越大,路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位移越大;不均匀沉降引起路基弯曲、倾斜、基应力集中等现象;煤矿的复杂开采方式过程对路基变形影响差异较大,实际工程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将填石路基摊铺工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摊铺工艺分类方式,以及摊铺过程的施工控制。表明:渐进式摊铺法施工的表面更为平整;孔隙比随着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孔隙比一定,动变性能随着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建议不均匀系数取10~20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土梁峁丘陵地区道路建设中大量的高填方量,大孔隙黄土和特殊的地形地貌问题均会使建筑物基础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开裂甚至坍塌,从而对人身财产造成威胁。因此,研究了黄土梁峁丘陵道路路基沉降变形规律。首先根据道路沿线场地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以及道路沿线地层结构介绍工程背景,其次通过构建离心实验测试路基沉降变形规律,最后根据施工期路基沉降变化及运营期路基沉降变化,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进行结果分析。对黄土梁峁丘陵道路路基沉降变形现象进行了分析及归纳,以期揭示黄土地层对道路改扩建的影响,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路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技术,首先介绍了防护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路基的开挖填筑,然后分别在植被防护、浆砌片石工程防护、柔性防护以及锚杆框架防护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种坡面防护技术的适用情况及施工注意事项,可以为相关设计、施工人员了解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技术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齐白公路齐齐哈尔至泰来(省界)段公路路基设计为背景介绍了黑龙江省西部沙丘地区路基横断面的选择,以及沙丘地区路基边坡的防护形式,为沙丘地区路基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想,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等特点,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时,首要面临的是路基的稳定和变形问题,特别是对路面变形要求非常严格的高速公路工程,控制软土地基的过量沉降变形将成为公路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高寒冻土区路基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以漠北公路K6+200断面处的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和K8+200断面处的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为研究对象,在路基不同部位和路基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埋设温度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研究了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路基实测温度和变形演化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公路建成2年后,路基下出现了明显的融化盘偏移现象,新建宽幅路基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变形特性,路基下形成了2个融化盘,其中一个明显向路基坡脚处偏移,左坡脚和路中冻土上限明显下降了3~4m,路基下原天然地表处沉降达4~9cm,而路肩处冻土上限基本保持稳定;在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的条件下,除了建成初期路基土体存在一定的变形(工后沉陷)外,由路基下多年冻土不均匀融化导致的变形很小,因此,在低温冻土区公路路基稳定性相对较好。可见,研究结论进一步阐释了高温冻土区路基、路面变形严重的成因,为高纬度、高寒冻土区路面结构抗融沉破坏设计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揭示了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纵裂、沉陷等不均匀变形破坏的特征和成因,相比高温多年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下低温多年冻土区路基具有相对良好的稳定性,这一结论对于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冻土路基的设计及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红砂岩填石路基质量较难控制、压实度不够的情况,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通过对红砂岩填石路基的强夯试验和地表变形、深层变形等的观测分析,提出了采用压实度确定强夯设计参数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强夯的加固效果、变形规律,确定了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击影响深度的关系,并获得了其具体拟合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唐玉宽 《交通标准化》2012,(12):116-117
从多个角度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不均匀变形原因,并总结路基不均匀变形的特征及其影响,最后提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参数及要点.  相似文献   

12.
王智方 《交通标准化》2011,(24):115-119
通过介绍法、德两国路基变形模量检测试验以及铁路、公路的变形模量标准和应用情况,分析认为:变形模量是力学指标,能反映路基的压实质量和受力性能;变形模量标准与压实条件和填料有密切关系,应经过大量试验研究来制定。建议我国公路进行研究或参照高铁做法引入采用。  相似文献   

13.
黄春丽 《交通标准化》2014,(16):222-225
对采空区路基路面建立模型,研究了开采宽度和开采厚度对路基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路基的最大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随着开采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较大;路基路面各种位移和变形值随着开采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空区路基路面位移和变形值的大小与开采厚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太旧高速公路K417+455—K417+540段为半填半挖路段,右幅填方段路面出现多条纵向沉降裂缝,对路基稳定及行车安全有一定影响,对此段路基的处治情况进行了介绍说明,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路基土室内永久变形试验结果得到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参数;根据交通类型、车道宽度等因素将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简化为4种形式;采用分条分层总和法对3种交通横向分布频率、3种路面结构组合形式下的路基永久变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道路横断面上,路基永久变形可以用一条向下凹的盆状曲线进行描述,且永久变形的最大值及产生位置与各自的交通横向分布形式相一致;路基内不同深度处各亚层路基土永久变形值随着路基深度增加而均匀递减,路基模量的衰减将引起路基内相同位置处的应力应变增大.  相似文献   

16.
结合修正后的路基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和应变分层总和法,在考虑粘土、粉土和砂土3种不同土质状态下,分别预估了荷载作用于板边、板中及板角时路基产生的永久变形.计算表明,对于一定的路面结构和交通轴载,粘土路基的永久变形量最大,粉土次之,砂土最小;对于同一种土质,板角受荷时路基的永久变形最大,板边受荷次之,板中受荷最小;当荷载作用在板边时,板的尺寸越小,路基的永久变形越大;板角受荷造成的路基永久变形对水泥路面的受力状况是最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柔性路面路基土的永久变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提出了一种柔性路面路基土在车辆重复轴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的计算方法,采用现行路基路面设计理论中将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分别处理的通行准则,结合本文作者提出的一个路基土永久变形特性的实用模型,给出了计算永久变形的步骤并演示了一个算例,还分析了路基土的永久变形对柔性路面结构中两种常见损伤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库地区路基断面设计与防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水库路基时,应根据水库的运行特点,考虑库水浸泡、渗透、水位升降、波浪侵袭、水流冲刷、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和地下水壅升引起的湿陷等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造成库区路基病害的原因,从填土造地、渗透稳定、滑坡治理、塌岸防护等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出发,探讨了库区新建路基和改造路基的形式及构造。研究了路基本体和地基的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路基断面形式、防渗设施布置形式以及路基填料等在不同水位差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preliminary testing performed on a subgrade soil, a testing methodology for repeated load testing was established. This testing protocol was verified using data from subgrade soil.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is testing protocol on the two subgrade soils proves that it can provide consistent, reliable results. A power model was used to fit the accumulated axial strain over load repetitions with the first hundred cycles excluded from the data set. A number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permanent de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fining pressure, load frequency and density are relatively minor contributors to deformation accumulation. Moisture content, deviator stress and first cycle freeze-thaw are major factors governing permanent deformation. The effects of stress history resulting from staged loading are dependent upon the level of applied deviator stres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ch and consistent deformation data derived from this testing protocol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relative to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rategy of highway subgrades as well as railway roadbed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ports a practical constitutive relation for highway subgrade soils. The proposed model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laboratory repeated-load testing of four subgrade soils. Statistical parameters generally used in the power model of subgrade permanent strain are expanded into material constants with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The constitutional relation report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in the mechanistic-based pavement design of highway flexible pavements and railroad tra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