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夏润禾 《隧道建设》2019,39(10):1601-1609
为掌握地铁隧道坍塌事故机理,强化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地铁隧道施工中重点环节、关键工序的风险管控,对当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塌事故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深化对地铁隧道施工坍塌形成机理的认识,提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施工安全标准规范为准则,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结合具体案例对盾构隧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探究事故原因和违法违规追责行为分析基础上,从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出发,完善地铁施工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地铁施工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分级分类建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地铁隧道坍塌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区间隧道马头门工程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斌 《隧道建设》2012,32(2):201-204
地铁隧道马头门既是隧道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转换的关键环节。在马头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开设马头门时出现拱顶坍塌等工程事故。通过总结北京地铁区间隧道马头门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施工竖井设置位置等因素对地铁区间隧道马头门工程施工风险的影响,系统地总结了降低马头门工程风险的综合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章从灾害预警的角度,通过文献查阅及现场调研,统计分析了大量隧道坍塌工程实例,对隧道坍塌提出了分类,全面分析了隧道坍塌影响因素对隧道坍塌发生机制的作用;针对隧道施工阶段坍塌安全事故的特点及成因规律,对引起坍塌的风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在原指南坍塌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构建了坍塌风险施工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在依托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重安江隧道为工程背景,以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基于国内隧道坍塌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及隧道自身情况,确定风险因素。根据类似工程中的统计数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利用相对标度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将所得模型应用于实际隧道中,获得不同里程段隧道坍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多风险因素耦合作用对隧道安全施工的影响,在分析2009—2019年国内101次隧道施工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将影响隧道安全施工的风险因素区分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方面; 将风险耦合理论引入隧道施工事故风险分析中,探讨隧道施工事故多风险因素的耦合机制、分类和解耦原理,利用N-K模型构建隧道施工风险耦合模型,揭示隧道施工事故多风险因素间的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参与耦合作用的风险因素越多,耦合作用形式计算的耦合值越大,则隧道施工风险越大。在3个风险因素参与的耦合过程中,人为-设备-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造成的隧道施工风险最大;在2个风险因素参与的耦合过程中,设备-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造成的隧道施工风险最大。基于解耦思想,可以减小隧道施工中各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效应,进而降低隧道施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舒荣财 《路基工程》2017,(5):170-175
爆破工程属高危作业,迫切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爆破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管理、风险预测及对策研究。以京包高速德胜口特长隧道的爆破工程为例,对其光面爆破进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光面爆破能有效降低爆破作业对围岩的扰动,控制坍塌安全风险并有利于降低隧道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胶州湾隧道在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施工时,发生坍塌、冒顶、突水、突泥等事故,结合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通过采用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过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结果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常金 《交通科技》2015,(1):126-128
针对东皇庙隧道左洞进洞段掌子面处发生冒顶坍塌事故,分析引起冒顶坍塌的原因,提出冒顶坍塌后的处理方案、坍塌段和影响段的施工方法以及在日常施工中防止冒顶坍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溶洞的存在降低了围岩整体性,在隧道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水害等事故,严重降低了结构安全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正下方溶洞对衬砌结构受力及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下部围岩存在空洞降低了围岩整体性,导致隧道仰拱下部填充不密实,降低了围岩强度;隧道下部溶洞对仰拱处影响较大,衬砌仰拱中心处外侧受拉严重,极易发生开裂,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以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段尖山Ⅰ号隧道Zk1745+061岩溶坍塌为工程实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钻孔、地质测绘手段,首先查明溶洞发育规模及空间形态分布;数值模拟了岩溶隧道坍塌的机理,认识了隧道顶板溶洞块、碎石土的塌陷破坏,以及引起地面出现塌坑的过程;为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采用大管棚辅以小导管超前支护、洞内加强支护结构、三台阶七部法施工措施;隧道强支护处治措施后,隧道安全、顺利地穿越了岩溶发育区段,处治过程中未出现二次坍塌等事故。成功处理了该岩溶坍塌问题,为类似隧道溶洞块石土填充坍塌的处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广(南)砚(山)高速公路小那丫隧道,地处云南省砚山县境内,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坍塌事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展.文章在研究隧道工程地质、水文、设计、施工等基础上分析了其坍塌变形原因.并利用双层钢拱架加固初期支护、小拱部开挖支护、大管棚预支护等施工技术顺利通过了坍塌体.成功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隧道坍塌处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净距大跨度城市隧道施工风险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磊  李俊松 《路基工程》2010,(1):158-160
广安翠屏山小净距大跨度城市隧道是国内首次在施工阶段对塌方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隧道。施工中根据揭示的隧道地质变异情况与设计施工情况识别出可能导致塌方的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计算出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值,再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同时降低塌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最终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投资和避免工程事故发生的目的,从而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卓  马超 《隧道建设》2016,36(11):1337-1342
为了准确预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以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水事故的风险,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统计研究及综合分析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不良地质、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倾角和围岩裂隙6个主要因素作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价指标。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影响因素的权重有较大差异,为避开影响因素权重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进行评估。在对突涌水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优化隧道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某隧道进行突涌水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一致,并结合超前预报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避免了隧道突涌水事故的发生,以期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礼球 《隧道建设》2018,38(Z2):25-30
为预防改扩建隧道施工发生安全事故,提高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新建后祠隧道坍塌风险事件为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可拓模型确定各指标关联度、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分别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判别风险等级。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新建后祠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中,结果表明: 基于可拓理论和风险矩阵的评估方法对改扩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瓦斯是隧道施工安全的重大风险源,本文通过典型瓦斯隧道事故的分析与研究,归纳了影响瓦斯隧道风险的因素集,建立了瓦斯隧道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瓦斯隧道危险性指数评判瓦斯风险等级,并提出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通过典型隧道瓦斯风险等级分析实例,验证了评估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于加云 《隧道建设》2013,33(4):315-318
盾构到达时易出现涌水、涌砂、上覆土体坍塌等事故,是盾构施工的重大风险点之一。通过盾构到达突发涌水事故解决实例,介绍事故发生后采用钢筋混凝土接收洞室进行盾构水中到达的施工经验。钢筋混凝土接收洞室基于平衡到达理念,采用密闭的箱型混凝土结构与隧道洞门密闭连接,并在箱体内灌入填充物,以达到与土层压力平衡,模拟盾构在土体中的掘进状态,使盾构安全进入接收洞室内。  相似文献   

17.
隧道涌水是铁路施工过程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问题,它对隧道施工进度及隧道施工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针对西南地区某铁路隧道施工期间发生的涌突水事故,结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了此次涌突水事故的机理,对隧道继续掘进的涌突水风险进行了预测,同时对后续的施工提出了相应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给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和一定施工风险的山岭铁路隧道施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减少隧道开挖过程中塌方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山岭铁路隧道施工塌方特点,依托成昆铁路邓家湾隧道,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确定塌方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权重及隶属度,引用风险后果当量估计法建立风险事故后果评估模型,2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可以用于评估事故发生概率的模型。[JP+2]根据铁路相关管理规定和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对其危险等级进行具体划分,得出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和后果当量估计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与隧道实际开挖情况吻合程度较高,可以作为塌方风险的有效评估模型应用于山岭铁路隧道施工中。  相似文献   

19.
为防范高应力深埋隧道开挖过程出现的岩体失稳风险,促进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某深埋铁路隧道施工 过程中的围岩破裂情况进行监测,用不同的微震活动性表征隧道潜在的不同的高应力灾害风险大小; 利用监测区域内的微震活动 动态演化过程所表征的隧道高应力灾害风险大小变化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序、施工时机、施工方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 结果表明: 利用微震监测方法获取的围岩微震活动规律可指导深埋隧道施工过程管理,有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 人员、设备的安全,可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重大深埋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宋健 《路基工程》2018,(1):200-205
广州某地铁隧道发生坍塌事故,使隧道衬砌背后形成空区,且有民用液化气罐埋在塌陷区。为消除安全隐患,采用陆地声纳法对塌陷区及影响区进行探查,探明了液化气罐分布位置及衬砌背后空区,对修复工程的安全施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