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2020,(4)
为探究路基强夯施工对近距离高层建筑物振动影响,针对建筑物各方向振动速度与夯点距离的关系,不同楼层振动响应特征,减振沟减振效果和建筑物振动频率和振动加速度变化规律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各个方向振动速度随夯点距离增大而减小,9楼水平方向有显著振动放大效应;减振沟对9楼水平方向、1楼竖直方向振动减振效果较好;建筑物水平方向振动主频4.5~5.5Hz,竖直方向振动主频8~9Hz,建筑物振动速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加固地基由于其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强夯引发的地振动对邻近的建(构)筑物的影响受到业内的日益关注。文章基于高速公路强夯加固地基施工中现场采集的207条振动记录,对强夯振动的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随振源距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参照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烈度分级对强夯的地振动效应做出评价,指出《安全爆破规程》由于其振动主频范围原因而并不适应于强夯振动评价,并建议了在该强夯能级下不同结构类型的允许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3.
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可能造成周围已有建筑物损坏,开展强夯振动衰减规律研究以确定施工时已有建筑物所需安全距离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相关研究多围绕低能级强夯展开。为研究高能级(8 000kN·m及以上)强夯施工引发的地面振动衰减规律,依托沿海地区某软土地基加固工程设立了现场试验区,通过布设的高频振动采集仪器采集距夯点不同距离处地面振动数据,对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 50868-2013),确定了高能级强夯施工下已有建筑物所需安全距离,可为施工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李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2):171-173,16
为评估强夯置换施工对周边油气管道的影响,结合大亚湾石化区强夯置换加固路基工程,在试验路段(周边无油气管)布置了位移边桩、测斜管和强夯振动监测点。利用全站仪测量了地表变形情况;数字测斜仪测量了土体内部的侧向变形情况;振动测试仪记录了强夯施工时地表监测点的振动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深层侧向位移在2~4 m深度范围内衰减较快,5 m以下深层侧向位移基本为零;强夯置换振动的影响范围为25~30 m。对位移和振动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可知在5 000 kN.m的夯击能时:强夯置换施工的影响范围为25~30 m。  相似文献   

5.
闫东霄  邓小龙 《公路》2022,(6):70-74
强夯法作为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在公路特殊路基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托西北地区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加固振动的衰减规律及其对临近构筑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实测数据显示,强夯引起的地面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振动速度随着振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通过修正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引入,建立了3 000 kN·m能级夯击下振动速度指数衰减公式。参考当前规范中关于工程振动对建(构)筑物影响的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振动速度数据及振动频率数据,确定了构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该分析方法及评价过程可为类似条件下路基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加固地基由于施工程序简单,工程造价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近些年,强夯引发的地面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不断被重视。文章基于强夯法地基加固过程中现场采集的207组振动记录,研究了强夯引发的地振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振动峰值(振动峰值加速度PGA和振动峰值速度PGV)随振源距的衰减规律,研究表明PGA和PGV的衰减符合指数衰减规律。计算了工程场地的振动能级,参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对工程场地进行了环境评价,表明强夯引起的地面振动等级远大于现有的规定值,强夯引起的周围地面振动问题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就强夯周边CFG桩复合地基在强夯振动下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强夯针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8.
汕汾高速公路外砂段地处韩江三角洲平原 ,地基中软土和可液化砂土分布范围较广且深度较深。其中K2 7+2 6 5~ +36 5为强夯法处理段。通过强夯地震效应的测试研究 ,探索强夯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范围和损坏强度 ,以便指导确定强夯处理可液化砂土和软土设计受周边建筑物的限制范围。  相似文献   

9.
李宝  李金龙  陈曦 《华东公路》2015,(3):117-119
通过模型试验就强夯周边CFG桩复合地基在强夯振动下的加速度随桩距变化的影响进行规律研究,并拟合出关于夯击能、夯击距离的桩身最大拉应力的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10.
针对皖江城市带典型软土路基复杂特点,结合现场监测,对高真空击密软基处理法的软土路基强夯加速度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现场载荷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真空击密过程中土体最大加速度与夯击点距离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服从lgy=algx+b的双对数曲线关系,夯击点离测点越近,振动加速度在土体中传播衰减率越大;高真空击密的第一遍低能量强夯在水平方向上的有效影响距离为30 m左右,而在竖直方向上的有效影响深度为6 m左右。加固后的路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35 k Pa以上,超过路基设计承载力特征值120 k Pa,现场载荷试验验证了高真空击密法能够较好地处理皖江典型软土路基。  相似文献   

11.
任新红 《路基工程》2007,(2):106-107
在分析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从夯击能的传递机理、强夯时效理论以及强夯振动波压密理论等方面探讨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并以绵阳南郊机场地基的加固为例,对卵石粘性土地基采用强夯处理的有效性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压路机施工对周边建筑物产生振动破坏这一现象,运用振动衰减公式,分析振源、传播介质和建筑物三者之间的振动响应关系,并参考国家对建筑物安全振动速度的标准规定,对具体型号振动压路机进行仿真,得出建筑物的极限安全距离,对保护施工场地周边建筑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高速公路结构物基础混凝土灌注桩与强夯加固台后地基土层交叉施工所发生的工序性技术问题,推导了桩侧土受强夯振动作用时,土层传给桩身的横向与竖向振动力的大小和桩身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并根据工程实例有关桩身物理力学指标和强夯施工夯击能等数据,采用该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夯点到桩的最小安全距离和夯击能大小与桩身位移的关系,通过工后桩身质量检测结果验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强夯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强夯的技术参数介绍强夯效果的检验及振动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强夯法能够对失陷性黄土进行有效地压实加固,通过夯击能使黄土达到固结沉降,有效地改善并消除湿陷性,处理效果良好。通过对比2 000 k N·m、4 000 k N·m能级强夯法,得到对应能级的有效处理深度分别为4 m、7 m。根据强夯试验前的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可以推断2 000 k N·m能级强夯实验区的黄土可压缩性高于4 000 k N·m处,因此推断该场区平面上的黄土分布差异性较大。利用相关性分析软件SPSS,分析4 000 k N·m能级强夯法对黄土的影响程度与埋深H之间的关系,得到二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908,显著性系数为0.028,说明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机场基岩上覆土层地基垫层强夯法、强夯置换墩法处治工艺,以某地级市机场新建工程为依托,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固体体积率检测、压实度检测等对处治前后地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强夯后土层强度提升幅度为0.8~2.0,且较深处土层强度增幅较大;基岩上覆土层在经过4000 kN·m强夯处治后,干密度和黏聚力均有所提高、含水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客观评价强夯振动对周围房屋的影响程度,采用数字地震设备,通过现场测试及数据处理,量化分析其对周围民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常聚友  王剑 《路基工程》2012,(3):100-102
首次对戈壁滩在建的兰(州)新(疆)高速铁路的玉门镇段的4.40 m厚不均匀圆砾土层路基,采用强夯地基处理,取夯锤直径2.50 m,,锤高0.70 m,锤重267.0 kN,提升高度大于10.00 m,强夯能量大于2 670 kN·m;点夯三遍,满夯两遍,强夯地基下沉量达0.27 m,改善了圆砾土的不均匀性,强夯地基强度明显提高;强夯结束15天后,采用动力触探、静载试验对强夯地基进行承载力检测,动力触探深度4.70 m,静载试验取钢质正方形承压板宽度2.20 m×2.20 m,最大荷载1 782.4 kN,检测影响深度达4.40 m,静载承载力特征值184 kPa,满足设计180 kPa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胡启青 《路基工程》2003,(2):25-25,35
介绍锦阜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利用偏心轮振动碾对路基进行强压,及台背进行强夯以解决东北季节性冻土对路基填土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强夯处治方法,对湖南长沙浏阳(黄泥界)~醴陵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浏醴高速)工程1~4合同段中遇到的Ⅲ类红砂岩高填方路基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浏醴高速中遇到的Ⅲ类红砂岩崩解时间较长,对于高填方路基宜采用强夯进行处治以减小工后沉降;采用1 200 kN·m夯击能强夯的夯沉量监测表明,前6击的夯沉量较大,最后3击单击夯沉量均小于10 mm,累计沉降量也趋于稳定;1 200 kN·m夯击能强夯处治中夯点有效夯实系数α都超过了75%,最大值为第6击的87.5%,随后有效夯实系数α降低为86.8%;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靠近地表土层相对下面土层有一定的隆起,但各层土体都是由于夯实而处于下沉状态.深度9 m以下土体沉降量减少的很明显,深度越深减少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