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等级较高的地震,常常发生在岩体强度高的深切割地貌区,因而震后次生灾害的危害预测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G213映秀至汶川公路抢险保通的工程实践为例,总结了极震区崩塌灾害对公路造成的危害,结合震区地质环境,对崩塌物源的危岩体的发育和崩塌体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危岩体防治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托珠海市某中学后山边坡崩塌防治工程,对岩体加固的预应力钢丝绳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对4个典型的危岩体钢丝绳应力的监控,得出钢丝绳的受力随危岩体逐层破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锚拉钢丝绳在危岩体逐层破解过程中的工作状态,确保施工过程中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清除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龙沟湾崩塌危岩体进行现场调查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和综合评价,为危岩体的整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和计算,综合分析确定Wy3、Wy4、Wy13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11个危岩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应尽快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析预测了龙沟湾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危岩体的稳定性计算及其整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造成崩塌滚石灾害的诱因之一。以青川某崩塌滚石灾害为例,运用DDA方法,对地震诱发斜坡危岩破坏,发生崩塌滚石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及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危岩体因地形及高程产生放大效应时,破坏加剧,运动能力增强;崩塌滚石运动主要以滑动、滚动、跳跃为主;坡面摩擦增大时,能够显著限制滚石的运动能力;DDA方法能够模拟崩塌滚石的运动路径,可以为防护结构的设置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了四川省九寨沟的九环公路的危岩体崩塌的成因模式,并将崩塌失稳后的运动过程分为自由落体运动、弹跳和滚动等3个阶段。利用PFC软件模拟崩塌体的运动行为,预测其飞行高度和滑落距离,以及对破面的冲击回弹作用和防护设施的冲击能量,展现崩塌体自脱离岩石母体,到掉落静止或破碎的全过程,并对尚存在危石的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规避危岩崩塌风险,在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概括设计阶段危岩崩塌风险评价指标.以贵州省兴义环城高速公路峰林特大桥岸坡危岩体为例,从地形地貌、危岩体规模、地质因素及工程措施方面着手,建立适用于依托工程的危岩崩塌概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定量计算危岩崩塌概率,结合专家调查法得出的崩塌后果严重等级,对危岩...  相似文献   

8.
通过宝成铁路下行线K313+950~K314+300段右侧边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对坡体的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结构面、坡面组合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区裂缝下方的崩塌体在暴雨或地震作用下,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大;裂缝上方的坡面结构松动,再次产生小型崩塌的可能性大;东区山体已被两条裂缝深切,目前已形成大体积的危岩体,产生大体积崩塌的可能性大。基于变形机制分析的治理措施,重点放在控制西部崩塌体整体滑移和东部危岩体的大体积崩塌上。  相似文献   

9.
国道316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国道316白河~石泉段(K1732+100~K1871+500)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沿线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归纳了崩塌灾害的形成条件.根据危岩体形成的力学机制和其规模,得出沿线崩塌为中型崩塌,并且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倾倒等3种.结合灾害规模和治理难易程度等相关因素,针对不同破坏模式,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百色市凌云县弄福屯危岩体发现已久,近年来多次发生零星崩塌掉块现象,严重威胁山下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了弄福屯危岩体发育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危岩体形成的原因、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其破坏方式分别进行稳定性计算,评价危岩体的稳定性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8.0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震后产生的不稳定变形体(危岩体)仍威胁着灾区恢复重建安置区、公共基础设施及厂矿企业的安全。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对擎天峰危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失稳破坏模式做了研究,并以数值模拟对擎天峰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张家口西太平山崩塌W19危岩体治理工程实践,针对柔性防护技术在崩塌地质灾害中型号的选用、计算公式的选取及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柔性防护技术对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距三峡大坝27 km,一旦失稳,将危及长江航运及大坝运行安全,为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投巨资对链子崖T8~T12危岩体进行了工程治理。在介绍影响链子崖危岩体变形因素及链子崖防治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治理前、中、后的变形监测成果,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危岩在山区公路边坡中广泛发育,其失稳崩塌对公路沿线的行车通畅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该文基于稳定性分析法,建立危岩力学模型,给出危岩体失稳弹冲动力参数计算方法;通过数学与物理描述,得到了判别崩塌体失稳的重要指标;指出危岩体动力失稳瞬间系统的临滑聚能释放并转换为崩落动能,揭示了动力系统能量释放量与弹冲动力参数的关系.为确定危岩的致灾能力及致灾范围提供计算依据,有利于更好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5.
李萍  王首智 《路基工程》2019,(5):219-223
选取S210省道两河口危岩有代表性的三块危岩单体W-4,WBD-2,WBD-3为研究对象,调查危岩体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S210省道危岩体在暴雨,地震下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易发生崩塌及滑塌变形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西部山区典型危岩体为例,通过现场调查、赤平投影整体稳定性评价、典型单体稳定性计算和运动轨迹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危岩带在自然工况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欠稳定;危岩体一旦发生崩塌,会以滚动、跳跃、撞击的形式威胁到坡脚处人员及设施安全。针对研究区危岩体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所处的稳定状态、失稳方式及危害对象的特点,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理论公式法和Rockfall程序数值模拟法,对四川省汶川地区裕丰岩上部失稳危岩体孤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地震和暴雨工况下,暴雨工况是危岩体孤石失稳的主要因素。孤石在下落时运动特征具有随机性,通过对孤石弹跳高度和运动能量的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对危岩体孤石进行防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近水平软硬互层边坡在我国西南有广泛分布,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大量岩腔,导致凸出的岩层形成危岩体并产生大量的拉裂型崩塌灾害.人工切坡从形成到因差异风化产生岩腔,从岩腔上悬臂危岩崩塌到边坡达到最终稳定状态,反映了边坡演化的典型过程.以万州地区人工高切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万州地质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软硬互层边坡差异风化岩腔的形成过程和的形成模式,分析了高切坡悬臂危岩崩塌失稳条件和崩塌规模控制性因素,推导了悬臂拉裂型崩塌灾害的岩体失稳判据,模拟分析了岩腔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应力场分布及特征,为此类边坡的工程防护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力分析法对海龙屯龙虎大道倾倒式危岩体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危岩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依据规范判断其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运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应力场的分析表明,危岩体在主控结构面周围处于受拉状态,并且从主控结构面底部至上部拉应力效应逐渐增强;基于位移场的分析表明,危岩体沿主控结构面且靠近临空面的一侧发生了较为显著位移,在主控结构面的顶部位移最大。总体上其倾倒式危岩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需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蓉遵高速公路K338+850上行线危岩带为背景,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公路高陡危岩体调查评价方法.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坐标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基于SFM法合成三维高清实景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提取坡面岩体结构特征,明确调查区7处危岩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危岩体的运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