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清海 《路基工程》2010,(4):151-153
为建立合理的岩溶地面塌陷分析评价和切实的防治设计方法,文中通过对铁路路基典型的岩溶地面塌陷模型进行分类和抽象研究,归纳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模型和塌陷机制,提出了塌陷物质特征、运移与塌陷通道特征、运移与塌陷动力特征三个岩溶地面塌陷基本因素。结合塌陷模型机理和塌陷基本特征对预测评价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了建立岩溶地面塌陷动态预测评价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肇西江特大桥南引桥岩溶地质灾害造成大面积塌陷,塌陷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塌陷方量达到20万方,并且引起已完成桩基及承台的偏位。本文介绍了发生塌陷后的监控方案、回填方案、已完结构物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城市道路塌陷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我国频繁发生的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对城市道路塌陷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表观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探讨了城市道路塌陷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为城市道路塌陷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孙树珩 《路基工程》2011,(3):133-135
分析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棉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态及采空区塌陷机理,并应用ANSYS软件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棉矿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形态为采空区塌陷坑伴生地表裂缝、长列式串珠状地表塌坑、碟形和椭圆形塌陷坑及长列式单体塌陷坑。矿柱强度、矿柱数量及矿柱宽高比是引起岩体移动的决定因素。ANSYS软件数值模拟表明,采空区范围变形破坏仍在继续,总体变化趋势较大。建议加强监测,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岩溶地区,覆盖层的塌陷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从省内三个大型公路建设工程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出发,概述了三大工程的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地质条件以及塌陷情况,详细分析了发生塌陷的机理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生塌陷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塌陷的地质因素,按这些因素水平,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此作为预测的依据,探讨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对塌陷进行预测。最后,根据发生塌陷的机理,简要地提出在工程实践中的处理措施,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岩溶土洞塌陷是岩溶区路基施工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以铜仁市松桃至玉屏城际快速道路岩溶土洞塌陷为例,介绍了岩溶土洞形成的条件和塌陷的原因,分析了路基施工对土洞塌陷的影响,提出了路基施工中土洞塌陷的防治与治理措施,可供其他路基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溶塌陷对人民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长沙市某勘察区岩溶塌陷进行危险性评价,是保证塌陷治理使其稳定的重要前提。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塌陷的形成机制和诱发因素,并选取岩溶发育特征、覆盖层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地貌条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为权重因子,对勘察区进行了定性经验指标预测法评价。其结果是岩溶塌陷处于中等-强烈发育阶段,且具高频率、高密度特点。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主要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莱新高速公路莱钢水源地岩溶路基塌陷的现象,阐述岩溶塌陷的基本理论,分析岩溶塌陷的机理及其危害,提出莱新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的种类、处治技术和加固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兵  杨为民  王辉  李占强 《公路》2007,(10):101-105
基于现场调研和室内测试,详细研究了青兰高速公路邯郸~涉县段沿线北八特采空区地表塌陷特征,分析了地表塌陷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该区地表塌陷形成的宏观和微观机理。这项研究可为拟建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方案的选择,以及路基路面、桥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晋南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风险,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归纳了主要影响因素,对塌陷过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进行预测,分析影响程度,作出采空区地面塌陷风险评价,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广西某铅锌矿矿区经过40多年的开采,昔日矿山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矿区岩溶地表塌陷严重.从岩溶发育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特征、塌陷概化模型、塌陷形成阶段等方面对该矿区岩溶塌陷的成因进行分析,表明该矿区因采矿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地表塌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快速扩张,道路塌陷事故呈多发、频发、复发态势,严重威胁社会安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建设韧性城市大背景下,预防道路塌陷,已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因此,确定有效地进行道路塌陷的探测方法、分析典型道路塌陷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某一典型区域产生空洞前后的物探数据对比,确定探测方法的适用性;通过管道内窥检测、道路沉降监测对塌陷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道路塌陷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鉴基 《路基工程》2012,(1):168-171
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20年来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分析和探讨地面塌陷形成类型、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并提出预防地面塌陷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张石高速公路保定段地面塌陷区域的地质、水文和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勘察,分析了产生地面塌陷的原因,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提出了切实合理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南省溆怀(溆浦-怀化)高速公路寺前段多处发生地面塌陷,导致工程停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通过地面塌陷分析,确定其类型为岩溶塌陷;分析该工程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原因,除了地质地貌外,更重要的在于煤矿开采、施工排水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地应力场以及岩土结构,其中煤矿矿坑疏干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确切反映隧道施工塌陷地表稳定情况及塌陷治理效果,需对隧道上部地表及邻近建(构)筑物进行监测与分析。结合某施工隧道的水文、地质情况,地表塌陷事故发生后采取治理措施及监控量测成果,分析该施工隧道发生塌陷主要原因是地形条件、复杂的水文与地质条件、降雨影响、施工工艺;最后,结合监测结果综合采取塌陷治理措施,实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来分析隧道塌陷,着重对隧道中小型塌陷的处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覆盖型岩溶地区铁路路基的塌陷机理及岩溶路基的稳定性评价,详细介绍了岩溶路基塌陷的处理方法——灌浆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岩溶土洞回填后再次塌陷的问题,分析了土洞形成的机理及条件,并推导了土洞形成的起始条件中地下水位降幅的表达式。进行了红黏土三轴试验,得出三轴试验结果与压实度的关系;根据地面塌陷临界地下水位降幅表达式与三轴试验结果,得到地下水位降幅与回填土压实度的关系,并据此确定了土洞塌陷处回填后,避免再次出现塌陷回填土的最小压实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冶互通匝道附近出现的岩溶地表塌陷的研究,运用扩散角法、顶板厚度跨比法和散体理论分析法对该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