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钱江隧道试验井基坑开挖的工程为背景,对周围地表沉降问题,结合现场的监测数据,做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基坑周围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斌 《广东公路交通》2017,43(4):98-103
某隧道暗挖段工作井基坑位于临海软弱地层,具有地质条件差、水位高、周边环境要求苛刻等不利条件。为确保超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围护结构墙体竖向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混凝土支撑轴力、测斜以及坑外水位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及时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动态控制施工参数,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王朝晖 《公路》2007,(8):224-227
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江北段明挖段基坑主要为引道和盾构始发井施工做准备,由于该基坑规模大,并且紧邻长江北大堤,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该深基坑的降水是整个南京过江隧道众多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在盾构机进入始发井开始江底隧道掘进首先面临的难题之一,为查明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包括通过抽水试验、微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分析工程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文中介绍了在此试验基础上提出的基坑降水方案,重点介绍了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为深基坑工程,在长江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武昌地区修建大跨、长距离的深基坑难度极大,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武汉深基坑施工技术,重点论连续墙施工、基坑降水、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以及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波  陈飞飞 《路基工程》2023,(1):153-158
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明挖及工作井段深基坑为背景,针对其复杂的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结合支护方案及周边环境,采用疏干与合理布置降压井对深大基坑进行降水,并实时监测支护结构及周边敏感建筑物位移、沉降。监测数据表明:降水方案效果良好,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指标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6.
钱江隧道及其南、北接线共同组成了钱江通道,全长43.6km,北接沪杭高速,经桐乡、海宁,穿越钱塘江,再经萧山、绍兴,南接杭甬高速,是浙江省的重点项目工程。其中,钱江隧道是钱江通道的过江部分,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性工程,全长4.45km,设计为双向6车道,速度80km/h,投资近36亿。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直径为15.43m,是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机,而钱江隧道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法施工隧道之一。在钱江隧道稳步推进的同时,钱江隧道南、北接线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按照目前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郑国平  李伟平  张迪  汤渊 《公路》2011,(8):271-276
钱江隧道江北工作井起讫里程桩号(以左线计)为LK11+ 978~LK12 +005,是盾构机的调头井,在施工阶段需满足接收、调头、始发3个功能,在运营阶段,需考虑行车、通风、设备、消防、疏散救援等功能.基坑平面尺寸设计成49.4m×29.4m,深27.3m,属于软土地区超深基坑.围护结构采用54 m深、1.2m厚地下连...  相似文献   

8.
胡云华  史世波 《隧道建设》2015,35(Z2):50-56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梅子洲风井基坑开挖深度达到48 m,坑底以下为强透水的粉砂层及卵砾石层,场地地下水与长江江水间存在着直接稳定的水力联系,且其与防洪堤间的净距仅为18 m,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对梅子洲风井基坑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周边环境要求,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防止坑底突涌破坏并保证井内结构施工期间的基坑抗浮稳定与安全,实现井内结构干作业,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规避减压降水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相应地,坑内采用干开挖与水下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土方开挖。梅子洲风井的实践经验表明,对开挖深度大、承压含水层厚度及埋深均极大导致隔水帷幕难以穿透承压含水层的基坑工程,采用水下开挖方式可有效防止基底突涌的发生,并能改善围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 而水下封底混凝土的设置可承受坑底巨大的承压水压力,是确保工程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依托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南坪站及上部基坑开挖工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隧道埋深以及基坑分层开挖、岛式开挖和盆式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以此分析基坑开挖对下部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上部基坑深度一定时,隧道埋深越大,则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越小;不同的基坑开挖方式对下方隧道的影响存在差别。推荐此类基坑工程采用岛式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坑工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是保证安全施工的关键.根据钱江隧道试验段深基坑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从地面沉降、地连墙测斜、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变化等4个方面对深基坑开挖的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提出了钱塘江围垦区域地面最大沉降和地连墙最大侧向变形两个指标的建议控制值.实际工程表明,该施工监测和控制方案效果较好,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文地质问题是海岸沙滩地带建设燃煤电站过程中首先要研究解决的课题,它直接影响燃煤电站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若能妥善处理,对缩短工期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印度洋岸边某燃煤电站工程的场地调查、现场水文试验及分析研究,得出了水文地质问题的有关参数,为燃煤电站的防渗设计、基坑支护与降水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工程位于长江南岸,施工场地距长江约500m,为长江一级阶地,地质条件差,承压水位高,且承压水与长江水有联系。同时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结合该工程介绍了高承压水软土地区深基坑防水、减压降水、基底加固等关键施工技术,根据规范和经验公式并对施工引起周边环境的沉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钱江盾构隧道江北明挖段的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基坑深度和基坑安全等级,结合工程场地条件和地质情况,对深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SMW工法桩、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及放坡开挖等型式的运用.阐述了软土地区大规模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要点、地下连续墙叠合结构计算要点、隧道上部风塔与主体结构的共同作用的分析要点以及明挖隧道耐久性设计要点,为类似越江隧道岸边明挖段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钱江隧道盾构段内部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霄  李伟平  高翔  郑国平 《公路》2011,(8):260-264
钱江隧道是高速公路项目——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的过江隧道段,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根据钱江隧道的净空断面、建筑界限及横断面布置,主要内部结构为行车道板、路面、烟道板、泵房、疏散滑梯、救援楼梯、防撞侧墙.通过对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及设计,钱江隧道的盾构段满足了隧道的总体工期需要,解决了同步施工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及...  相似文献   

15.
王告函 《公路》2000,(12):66-69
二郎山隧道出口端受和平沟南沟龙门山断裂带,在洞室开挖中发现一条具有特殊成因类型的地下洞穴和暗洞,与一般岩溶洞穴和暗河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与水文工程地质特征,对隧道勘测、设计、施工和水流的防范与开发,需做专门的水文工程地质地分析与评价。文中就暗河的基本特征,对基成因机制做初步分析与探讨,并针对隧道施工处理时应注意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水源开发可行性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杭州市香积寺路西延工程盾构段下穿220 kV半霞线线、半霞线电力管沟横穿东侧明挖段隧道基坑(4#工作井)及燃霞、燃湾线电力管沟与中间明挖隧道基坑呈“L”形交叉等施工难题,首先,通过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地表隆陷变化规律以及电力管沟对地表变形适应能力评估的研究,采取优化掘进参数、控制泥水压力、掘进速度、出渣量、盾构纠偏量以及同步和二次注浆等措施对管线进行保护;其次,为降低施工难度,现场采用工字钢横梁顶托混凝土电缆沟和钢筋混凝土盖板托撑电力管沟的就地保护措施对管线进行保护.对220 kV电力管线采取了合理的施工保护措施之后,工程隧道基坑得以顺利开挖,盾构按时始发,既节省了费用,又缩短了工期,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筑基坑工程近接既有已运营地铁车站和区间施工,车站渡线地下结构与新开挖建筑基坑之间形成有限土体,有限土体中有已运营地铁盾构区间隧道。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区间隧道管片开裂,多次出现漏水、漏砂。结合既有工程工况、监测数据分析,认为在有限土体情况下,由于侧向卸载,改变了盾构区间土体应力场和区间周边土压力分布,土体对区间隧道的侧向约束降低,区间隧道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扩张,区间管片接头张开。对区间隧道的加固进行了简要介绍。目前关于有限土体条件下基坑近接盾构区间施工的工程案例的介绍较少,机理仍处于研究阶段,而工程实践中遇到类似情况的概率越来越高,本文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91-195,M0021
围绕地铁盾构隧道周边基坑开挖引起隧道的变形开展研究,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分析了不同加固条件下基坑与隧道的变形,并针对盾构隧道洞外土体加固与洞内堆载等辅助保护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从而选择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案,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地铁盾构进洞遇到的复杂施工环境,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铁盾构进洞整体接收装置。为保证盾构进洞整体接收装置在实际盾构进洞工程施工安全,该文通过数值计算和工程现场压力试验对盾构进洞整体接收装置进行了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盾构进洞整体接收装置设计满足杭州地铁2号线钱江世纪城-钱江路站区间江南风井盾构进洞工程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海市迎宾三路隧道需预留超近距离地铁盾构穿越工程实例,对该穿越节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比选,采用了超短地下连续墙与长SMW工法桩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在设计中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既预留了盾构顺利下穿条件,同时确保了隧道基坑施工及后期安全,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