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奇妙的嘴     
人们说手是万能的。你可知道鱼的嘴也是功能多变,甚至千奇百怪。先说贪婪的鲨鱼。它那新月形的嘴生在头部的腹面,尖厉的牙齿决不肯放过一条小鱼。这种形状的嘴在自上而下捕食时,十分灵便。但它也有不得意的时候。当捕食对象在它上面的话,只能“屈尊”地转动身体,甚至必要时得倒转身体才能完成一顿美餐。  相似文献   

2.
鱼类趣闻     
△红海里有一种鱼,当它被鲨鱼追得走投无路时,会放出一股“救命”的液体来。鲨鱼一闻到这种液体的气味,就会立即停止追逐,调头游去。国外有些科学家对这种液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主要成份跟肥皂、洗发剂相似。有些厂家参照这种液体大量生产了新型的驱鲨剂。南美洲亚马逊河谷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奇特的玻璃小刀鱼,它身体狭长,状如小刀,而且几乎全身透明,因此得名。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身上带有电流,但电量相当微弱。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  小锭 《航海》1997,(2):39-41
加布林鲨鱼是一种凶猛的噬人鲨。它那锐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直立的三角刮刀.寒光闪烁:特则是它的鼻吻比以凶猛残忍著称的虎鲨还要长还要尖.样于十分可怖狰拧,让人不寒而栗。这种加布林鲨鱼由于只在深海活动,而且尖牙利齿,凶猛异常.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魔鬼鲨”,至于它的皋名倒很少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 《游艇业》2009,(12):115-115
来自古巴的渔夫圣地亚哥经历了一无所获的85天,终于在海上遇到了一条传说中的大马林鱼,他驾驶着小船,追逐了两天两夜,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但上天对他的考验并未结束——他遇上了鲨鱼,老人从一个猎手变成了“猎物”。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是一幅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  相似文献   

5.
Andy 《游艇业》2012,(7):76-79
它的身形与大白鲨不二,在水中急速驰骋身姿矫捷;撕裂了海面,击破了浪花,忽而下潜,忽而腾空跃起。这不是真正的白鲨,也不能称其为游艇,这是美国鹰耐斯公司生产的一种鲨鱼艇。它的诞生从此颠覆了我们对于游艇的概念:在海中驰骋的不一定就是游艇,也可能是鲨鱼艇,它像是可以潜水的过山车。  相似文献   

6.
鱼的眼睛     
你注意和研究过鱼儿的眼睛吗?全世界的鱼儿种类很多,已知约有25000种,而且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它们的眼睛也就形形色色,名堂还不少哩! 鱼的眼睛没有眼睑(眼睑俗称眼皮),一天到晚眼睛都是睁开的,睡觉时也只好睁着眼睛,即使死了,也“死不闭目”。有人牵强附会说,鱼死得不甘心,这是不科学的说法。鱼还是“近视眼”,一般只能看近的物体,12米以外的东西,基本看不见。因为鱼眼的水晶体是圆球形的,而且水晶体的弯曲度不能改变。但是鱼很敏感,通过光的折射作用,人在水边行走,鱼儿就能感到了。会跳的弹涂鱼,眼睛大而奇特,突出在头部背上,可前后左右地转动,因此,它不必转动身体,就能看  相似文献   

7.
唐黎标 《中国船检》2003,(10):70-71
太平洋鲨鱼岛以西的科立史洋面,暗礁旋涡多,海兽鲨鱼多,人和船如果误入这片洋面。不是被飓风和海浪送入地狱。便是让鲨鱼和海兽吞食性命。当地的渔民和水手都称它为“死亡之海”,谁也不愿到那儿去。  相似文献   

8.
唐黎标 《航海》2003,(6):26-28
太平洋鲨鱼岛以西的科立史洋面,暗礁漩涡多,海兽鲨鱼多,人和船如果误入这片洋面,不是被飓风和海浪送入地狱,便是让鲨鱼和海兽要去性命。当地的渔民和水手都称它为“死亡之海”,谁也不愿到那儿去。 基娜和尼里克是澳大利  相似文献   

9.
前沿军闻     
★英最新“猎迷”海上侦察攻击机完成首飞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型快艇,其造型奇特,速度飞快,还具有很好的隐身性。这种快艇就是“隐形高速攻击侦察艇”,由于其缩写与英语中的“鲨鱼”谐音,因此又被称为“鲨鱼”快艇。2000年,美国海军驱逐舰“科尔”号在也门亚丁湾遭遇恐怖袭击,被恐怖分子用装满炸药的小艇炸了一个大洞。这起事件引起了美国国防部的高度重视,如何在近海保护军舰免受袭击成为美军的重要课题。“鲨鱼”快艇就是美军心目中的军舰“保镖”。“鲨鱼”快艇的模样很怪,它采用“小水面线双体…  相似文献   

10.
邵康英 《航海》1998,(6):39-40
鲨鱼的种类很多,世界海洋中至少有350多种-鲨鱼,在古代叫做鲛、鲛鲨、沙鱼,号称“海中狼”。鲨鱼食肉成性,凶猛异常,连“海中之王”鲸鱼,见了它也得退避三舍。它那食饵时的贪婪凶残本性,给人们留下了可怕的形象-它可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嗅觉探测食物存在的方向和位置。  相似文献   

11.
黄洽 《航海》1999,(6):34-34
在海洋鱼类王国中,竟然有长“锯齿”的鱼,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锯鳐。 锯鳐的“家谱”,属于鱼纲、鳐目、锯鳐科“家族”。因为它的吻部向前伸长如“锯”,故得名“锯鳐”。长锯的两侧生着21~26对大小相对应的锯齿,齿长4厘米,齿宽1.5厘米。这些锯齿是由盾状鳞所变成的,齿根深深地埋在吻部软骨的齿窝里,十分坚韧。整个锯齿,像一把双面有齿的锯子,非常锋利。 锯鳐体长4~5米,它的锯就可长达2米,锯宽30厘米。锯鳐仗着这个“锯齿”武器,在海洋里威风凛凛地巡游着,即使凶残的虎鲸、鲨鱼也要  相似文献   

12.
奇鱼趣事     
在广袤浩瀚的大海之中,生活着无数种鱼类,其中不乏有许多奇鱼,本文选取几种,讲讲它们的趣事。 躲在海参肚内“避难”的隐鱼 当你有机会买到活海参,用力破开海参肚皮时,往往会发现海参肚内隐藏着一种细长的小鱼,取出小鱼丢在地上,小鱼一定是活蹦乱跳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隐藏在海参肚皮里的这种小鱼名叫隐鱼,为了避免被大鱼吃掉,就经常躲在海参肚内“避难”。进去时,它从海参肛门口游进海参肚内;出来时,则从海参口里游出来。奇怪的是,海参竟然很乐意收容这种小难民。其实海参是出于无奈,因为海参是一种腔肠动物,根本无法阻止隐鱼从肛门游进从口中游出。 不要以为隐鱼躲在海参肚内就可太平无事,其实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的“鱼儿离不开水”是指鱼和水之间的依存关系。其实何止是鱼,地球上的千生万物都不能没有水。一个成人,每天需要补充三至五公斤水。每生长一公斤重的植物,就要从土壤中吸收比它重100倍的水……水——这大自然的精灵、生命的第一需要,没有水,一切也就不复存在。从陆上的水质污染谈起长期以来,水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然而,这种观念愈来愈被人类自己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污染而打破。世界范围内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4.
等到匹诺曹从昏迷状态中醒来,连自己也弄不清是在哪一个世界。他周围漆黑一片,黑得像把头钻到一瓶墨水里。他侧着耳朵听,什么声音也没听到。他只是不时觉得有一阵大风吹在脸上。起先他闹不清风是哪儿来的,可后来明白了,风是从鱼的肺里来的。“吞下咱们的这条鲨鱼很大很大吗?”匹诺曹问。“你想象一下吧,他的身体有一公里长,尾巴还不算在内。”一同被吞进来的金枪鱼回答道。他们在黑暗中正这么说着,匹诺曹觉得远远好像看见一点微弱的亮光。“远远那点光是怎么回事?”匹诺曹说。“是咱们的一位患难伙伴,也像咱俩一样,在等着被消化!……”“我想去找找他,他会不会是一条老鱼,能指点我怎么逃出去呢?”匹诺曹在鲨鱼的肚子里摸着黑,脚像踏着滑溜溜的油腻水坑,向着远处一闪一闪的微弱亮光一步一步走去。在黑暗的尽头他意外地发现了先前被吞进来的爸爸,父子俩大喜过望。又经过多番周折,他们终于逃离了黑暗深遂的鱼腹,重又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5.
海底魔穴     
王麟 《航海》2004,(3):25-27
蝎,往往是“危险的毒刺”的同义词。它不只是人们熟知的一种蜘蛛类动物,还是一种鱼。这种鱼不很出名,但跟蝎一样危险。蝎鱼坚硬的背刺是可以致命的。  相似文献   

16.
徐双华 《航海》2003,(1):14-14
在恐怖行动中,恐怖分子把生物毒物或化学毒物作为常用武器之一,这使如何跟踪和检测生化武器痕迹成为反恐行动的重要课题。为快速有效地检测生化武器,生物学家联想到一种暹罗鱼,这种鱼生性好斗,但它们的皮肤能像变色龙一样变色——只要与任何毒素物质分子  相似文献   

17.
海洋鱼类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它们为自己的生存、遇到被吞食的厄运时,其施展防御、逃命的绝招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生活在地中海里有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臭枪”的鱼,体腔内有一个臭液囊,里面则蓄有令各种鱼都闻“液”丧胆的臭液。平时,臭枪鱼悠闲自得地遨游大海之中,一旦遇到敌手,它就会狠狠地把臭液射向来犯之敌,使之晕头转向,狼狈不堪,  相似文献   

18.
海洋趣谈     
橙黄救生圈在出没鲨鱼的海区,小船和水中作业者很不安全,时常遭受袭击。为了寻找对策,科学家们作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把一条饿得发慌的鲨鱼放进大水池,然后,轮流扔下五颜六色的木板,这时鲨鱼穷凶极恶地扑向木板,咬住猛嚼,唯有一块橙黄色板不仅没有引起它的食欲,反而尽力避开,好象看到了比它更厉害的怪物。试验证明:鲨鱼害怕橙黄色。从此,那里的水中作业者就把小船和救生圈涂上了黄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鱼儿是用鳃呼吸的。鱼的头部两侧生长着两个鳃裂,鳃片是由梳子状整齐排列的鳃丝组成的,鳃丝上密布着红色的微血管,鱼嘴一张一合地就把水吞入口中,水经过鳃丝时,微血管就摄取了水中的氧气,同时把二氧化碳排到了水中。鱼类也有鼻子,但它的鼻子只是一种嗅觉器官,而且不和口腔相通,因此,它的鼻子是不能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东伦敦郊外的海滩上,博物馆管理员拉蒂迈小姐在一条海轮卸下的鲨鱼堆中,发现一条极其古怪、无人认识的大鱼。它身长1.5米多,重57公斤,钢青色,鳞片很大,下颌有力,伸出的肥胖胸鳍和腹鳍就象人的四肢一样。拉蒂迈小姐把这条鱼弄到博物馆之后,查遍了所有资料,也没有弄清这是条什么鱼。于是,她画了一张图寄给著名的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