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托车技术》2006,(6):60-60
5 是否所有的车通过加装催化剂都可达到欧Ⅲ,区别只是原车排放好的少用一些贵金属,原车排放差的多用一些贵金属? 答:排放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配合问题,要满足欧Ⅲ排放标准,加装催化剂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内容,还牵涉到很多方面,包括发动机、化油器、电喷系统等。同时贵金属的用量也要根据原车排放来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技术》2006,(7):56-56
11 目前我国摩企为满足欧Ⅲ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什么? 答:正如已经指出,电喷 催化剂和化油器 催化剂 二次空气是目前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采用较多的方案,但是该方案并不成熟。事实上,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技术》2006,(11):98-98
19何为利凯特RLO技术方案?答:虽然排放物CO、HC和NO_x受空燃比影响,但在空燃比<16的范围内,CO和NO_x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当CO排放高时,NO_x排放就低;CO排放低时,NO_x排放就高。这为控制排放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这一对应关系,并考虑摩托车动力性,把摩托车的空燃比往偏浓方向移(Rich-burn),使CO排放值升高,NO_x排放值降低,如果调整得当,可以使NO_x值降得很低,达到0.15g/km以下,然后再利用催化后处理技术,大气量二次补气(Large air injection)加氧化型催化剂(Oxidation catalyst)来对CO、HC进行处理,使排放值达到欧Ⅲ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技术》2006,(5):65-65
2005年7月由利凯特承担的以解决摩托车排气净化技术为研发方向的国家“863”项目——摩托车排气净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同年10月,由资深匹配工程师及催化剂专业制备人员组建欧Ⅲ项目小组,到主机厂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并协助厂家进行摩托车的欧Ⅲ达标匹配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欧Ⅲ排放控制技术知识问答专栏。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将一些大家较为关心的问题,邀请桂林利凯利环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加以解答,读者可随时拨打咨询电话或电子邮件询问,我们将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刊登在此专栏中。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技术》2006,(9):78-78
16能否举一些摩托车欧Ⅲ匹配应用实例?答:首先说明匹配思路:先进行原车摸底,对原车排放值、动力性能及燃油消耗率等进行测试,再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接下来进行催化剂及催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技术》2006,(8):54-54
13降低NO_x是否必须用铑,铑越多NO_x的净化效果是否越好?答:现阶段用于机动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常用到铂、钯、铑这3种贵金属元素,其中的铑元素对NO_x的净化及耐久性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前提是这些元素要有一个合适的配比和载体,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跟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有直接的关系,目前用于欧Ⅲ的催化剂都普遍会用到铑。但是必须指出,降低NO_x的催化剂不一定要用更多的铑,甚至可以不用铑,可改变催化剂表面贵金属的赋存状态。在实际的催化剂方案设计当中,利凯特公司充分考虑经济性,结合实际车况,合理运用贵重金属元素的配比和含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在研发工作中发现,少量的贵金属(Pd或Pt)很可能形成了一种类似于-Pd~(2 )-O-Ce~(4 )或-Pd~(2 )-O-Ce~(4 )交连状态的固溶体,新型相态物质的存在即可改变催化剂的性质,即使贵金属的含量很低,也仍有优良的性能,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欧Ⅲ排放控制系统在进行催化后处理匹配时,必须考虑催化剂的体积、载体目数和空速,当通过催化剂的空速发生变化时,催化剂的起燃温度、转化效率均会有较大变化。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技术方案,其尾气后处理催化剂均需在催化处理能力、起燃温度、老化寿命等方面作出非常有效的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8.
要达到国家第3阶段排放标准,采用电喷 三元催化转化技术可提高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但成本较高;如不采用电喷技术,只利用目前已成熟的其它净化措施,针对不同机型进行优化匹配,投入少、成本低。以机内净化为主,辅以机外净化,可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延长催化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欧洲各国已对摩托车实行欧Ⅲ排放标准,我国也预计在2008年对摩托车实施与欧Ⅲ排放标准相当的第3阶段排放标准国Ⅲ。本文就欧Ⅲ排放标准对催化剂要求和催化剂与整车匹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欧Ⅲ排放控制对摩托车性能和催化剂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采用新型催化剂,并经精确匹配调试,使化油器型110 mL、125 mL摩托车均达到了欧Ⅲ排放标准,对150 mL摩托车则建议采用电喷技术来达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摩托车市场中,排量150 mL及以下采用四冲程单缸发动机的车型占主导地位.这种车由于成本低,使用、维修便利,适合城乡使用,已成为非常流行的基本交通工具.欧洲将于2006年开始实行针对摩托车的欧Ⅲ排放标准,中国将在2008年实施等同该标准的第3阶段标准.摩托车生产企业和正在开发高技术含量摩托车的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必须使他们的产品符合新排放标准要求,同时还必须在成本和功能上保持对顾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制备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需求的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和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密耦催化剂和三效催化剂。催化性能测定表明,密耦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和抗高温老化性能,三效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三效性能和抗高温老化性能,能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2007,(3):87-87
重庆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近日称.国内第一款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骑式摩托车在重庆建雅下线。这款车将陆续批量出口欧洲市场。这款摩托车是一款排量为125mL的骑式摩托车.其最大的特点是大幅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在环保方面达到欧Ⅲ排放标准。这款摩托车目前不在国内销售,而是批量出口到欧洲市场。2007年.建雅将在国内销售的摩托车上采用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韩昭 《摩托车技术》2006,(10):46-48
目前,采用改进型化油器 二次空气装置 三元催化转化器已成为排量≤150 mL的摩托车达到欧Ⅲ标准的主要技术措施,但是欧Ⅲ标准不仅强调CO和HC的净化效率,同时对NO_x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造成采用化油器供油的发动机不能满足全工况范围内空燃比控制的要求,难以形成三元催化转化器高  相似文献   

15.
控制摩托车排气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先机内、后机外,内外协调的方针。无论是采用化油器还是电喷发动机,要满足欧Ⅲ排放标准,催化净化是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对化油器优化的同时进行二次补气和催化转化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达标方案,而电控燃油喷射与三元催化净化则是满足欧Ⅲ及未来更严格排放标准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上接2005年第7期)14一体化二次进气系统应用在摩托车上能起到什么作用?答:一体化二次进气系统能够提供O2进入摩托车的排气系统,一方面与高温废气中的CO和HC起氧化反应来降低排放;另一方面可为采用催化转化器时提供足够的O2,提高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达到降低摩托车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目前一体化二次进气系统主要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口,即通常说的缸头补气,它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见表1、2所列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1月1日起,欧洲对摩托车新车型实施欧Ⅲ排放法规,国内摩托车出口欧洲市场正面临严峻的考验。目前,国内多数摩托车企业应对欧Ⅲ排放法规准备采用电喷系统+一级催化剂的方案,但成本增加较多,且技术不太成熟。针对这种情况,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剂公司日前推出了低成本(在原车基础上增加不到200元)欧Ⅲ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将化油器进行精调,保证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同时采用二级催化剂处理,尾气就可满足欧Ⅲ排放法规。该方案适用干150mL以下、原车排放水平较好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18.
控制摩托车发动机排气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先机内、后机外,内外协调匹配的方针,采用化油器发动机,要满足欧Ⅲ排放标准,必须使化油器、二次补气阀、催化转化器三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3摩托车尾气催化净化系统匹配中,影响催化剂用 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为达到我国摩托车第2阶段排放标准(相当 于欧Ⅱ),我国摩托车生产厂普遍采用了排气催化净 化技术。该技术被证明是目前治理摩托车尾气排放 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 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技术是一项以催化剂为核  相似文献   

20.
随着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国家第2阶段排放标准的实施以及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的开展,推动了摩托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催化转化技术由于技术较为成熟可靠,成本又相对低廉,所以摩托车生产企业多以加装催化转化器来满足新排放标准。 一只小小的催化器是怎样发挥它神奇的功效呢?一辆摩托车匹配什么样的催化器才能达到较好的排放效果?影响催化剂选择的因素是什么?是不是贵金属含量越高,催化器的净化效果就越好,耐久性也越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正困扰着你,为此本刊特开辟此专栏,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将一些大家较为关心的典型问题。邀请桂林利凯特环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加以解答,力求做到专业而又易懂,使广大读者对摩托车催化转化器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消除一些容易产生的误解。读者如有相关问题,可随时拨打咨询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由专家为您解答,我们将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刊登在此专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