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某隧道工程实例,通过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通风井型隧道处于交通阻滞时通风井的通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仅凭借车辆低速运动产生的交通风进行自然通风时,通风井处于周期性进、排风转换状态且通风量较低;当采用射流风机与交通风相结合使通风井处于常排风状态时,矩形通风井的排风量随横截面当量直径增大而增大,通风井排风量随通风井倾斜角度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广州珠江隧道安装使用丹麦Howden Novenco公司生产的AFR728型射流风机作诱导型纵向通风方式后,如何测定其隧道横断面气流速度、隧道内和峒口附近噪声值以及射流风机电流、电压值,其测定目的在于一方面用来验证所选用的射流风机型号、数量和布置方式能否满足各种不同交通工况所需通风量,另一方面据此可以提出隧道正常交通、阻塞交通和火灾工况条件下的射流风机操作规程和模式。该测定方法和结果可供同  相似文献   

3.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隧道施工射流通风中进入隧洞风量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算例分析研究了射流风机位置及局扇对进洞风量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多竖(斜)井复杂运营通风系统的能耗,将运营通风多模式转换系统应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分段纵向通风中。基于隧道内回路风压平衡和通风网络理论,提出隧道通风模式初拟、极限交通承载量计算、动态化通风模式选择、射流风机台数确定及通风能耗对比优化的通风设计流程,研究多模式通风转换系统的运作方式,对比分析常规分段纵向通风方式和多模式转换通风方式的运营能耗。结果表明,隧道远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达到最大值3 137 veh/h时,需开启29组射流风机,此时隧道各段风速小于8 m/s;一天中31.25%的时段通过模式1即能满足通风要求,52.08%的时段需要通风模式4才能满足通风要求,多模式转换通风较仅通过模式4进行通风总功率减少20.71%;交通量小于1 726 veh/h时,3#竖井排风量可降低为93 m3/s,隧道内风机总功率可减少37.57%。  相似文献   

5.
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简要介绍了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对目前最为常用的全射流通风以及斜、竖井加射流风机组合的分段纵向通风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并充分考虑了正常运营、交通阻塞、火灾和换气四种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气流组织、通风及其控制等要求,提出了推荐方案:右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竖井送排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左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本通风方案采用了一井两用的设计思路,即左线斜井同时对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进行集中排风;此外,考虑左线入口段火灾时的排烟,从右线竖井处设置了专用排烟通道连接左线。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通风运营成本及运营安全、火灾排烟及火灾通风控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有组织、顺畅排除道路隧道内污染空气之目的,综合了国内外道路隧道排风塔设计和实测资料结果,提出了排风塔通风工艺设计要点:排风塔有效高度计算,从空气动力学原理选择排风塔型式,降低排风塔阻力损失措施、防止进/排风塔两次污染的间距和计算排风气柱动量抬升高度的Bosanquet公式和sutton大气扩散模式等,可供设计和环境评价时计算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延安东路复互隧道噪声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隧道内噪声主要来自车辆行驶和通风机动作噪声,特别是延安东路隧道复线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型纵向通风方式,射流风机直接悬挂在车道顶部,噪声问题更为严重。一旦隧道内发生交通阻塞或火灾紧急事故,射流风机噪声交会阻碍管理人员对车辆和乘客的交通诱导和避难疏散,其对策之一是在射流风机两端设置消声器;对策之二是在隧道车道顶和侧墙上部内装吸声材料,以降低噪声和混响时间。因此要求研制兼容吸声、防火、憎水和耐腐性能的隧  相似文献   

8.
杨立新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127-131
文章介绍施工隧道射流通风中利用风机射流对横通道风流进行调压控制的方式以及各种方式的风量计算方法,并结合算例对各种方式的能耗进行了分析比较,从中得出了一种最节能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超大断面瓦斯隧道掌子面的风筒布置,改善掌子面通风状况,文章以新凉风垭隧道为例,计算其需风量和选择风机型号,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流体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压人式通风下超大断面隧道瓦斯浓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以及风筒位置对隧道沿程风流流场及瓦斯浓度的影响情况,最终确定了风筒最佳的安装位置。结果表明:超大断面瓦斯浓度和风速大小在同一断面分布极为不均匀;瓦斯隧道回流区影响范围与风筒到掌子面的距离呈正相关;随着风筒布置距离的增大,瓦斯浓度趋于稳定的位置随之增大;该工程隧道风筒出风口最佳布置位置距离掌子面约为2.5 S~(1/2)(30 m),相比其它较小断面隧道风筒距离大于15~20 m左右,瓦斯浓度最低位置在距离掌子面2 m左右区域;隧道断面的瓦斯浓度随L匕的递增呈"下降—上升—平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上海市延安路隧道复线的通风方式选和,通风卫生标准确定、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即正常交通工况或阻塞交通工况)通风量计算结果,射流风机安装台数计算以及环境保护设计等方面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同行了解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华岭特长公路隧道位于浙江省诸暨至永嘉高速公路金华境内,按双向四车道平行分离式山岭公路隧道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 km/h,其中左隧道长4 291 m,右隧道长4 312 m.设计采用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方案.文章通过对该隧道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规律、人员疏散安全分析及逃生救援方案的研究,确定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间距及相关疏散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挪威道路隧道通风,污染设计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由挪威公路管理署和公路理事会于1990年12月颁布的道路隧道通风,污染设计准则。挪威道路隧道大多采用纵向通风方式,并由此著名于世,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87 ̄1993年间就建成30余座道路隧道,而且全部采用射流风机诱导型的纵向通风方式,成为向PIARC提供大量实测结果数据的主要国家之一。因此挪威编制的道路隧道设计准则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和代表性,本文就该准则的通风和环境污染方面作一介绍供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双洞公路隧道洞口废气污染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双洞单向公路隧道洞口段气流为对象,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组分传输方程组,借助流体计算软件,从不同自然风条件、洞外段设置挡风壁和两隧道洞口不同相对位置(横向间距5~50 m)三个角度,数值模拟了出口废气的扩散情况,并相应得出对另一隧道入口污染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邻近隧道入口受出口废气污染的影响程度随不利风向的自然风速的减小以及两隧道洞口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洞外段合理的尺寸与形状的挡壁能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出口污染物扩散对其入口的影响.从而推出结论:对于特定隧道,洞口处的常年自然风的风向和风速大小与隧道通风效果息息相关;对于特定地形和特定自然风,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洞口间距来改善隧道的通风效果;如两洞口间距很近,则于洞口外两洞间设置挡风壁可有效提高两隧道的运营与防灾通风效果、降低废气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隧道废气排放影响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研究上海市延东路南线隧道废气排放影响风洞试验测定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风塔排放废气影响预测高斯模式和峒口排放废气影响预测MTOP模式,就延安东路南线隧道为工程计算实例,取得良好模拟结果,藉助于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对比,为我国沿海地区城市道路 道大气环境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预测模式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计算论证的论据,可供同行们设计计算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地铁隧道工程盾构钢套筒接收施工中,钢套筒内填料与地层之间的压力平衡控制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关键。为实现主动调控钢套筒内填料压力,将常规钢套筒的固定盖板改进为可沿套筒纵向自由滑动的活塞式盖板,并提出相适应的液压调压法和机械调压法。按照1∶5的比例设计钢套筒模型试件,针对注水增压、泄水减压、低内压水平下的机械增压、高内压水平下的机械增压和机械减压等工况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填料压力随外接液压、机械推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机理以及千斤顶反力和钢套筒筒身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液压调压过程钢套筒内填料压力随外接液压呈线性、等比例变化;较低填料压力(≤0.15 MPa)条件下的机械增压,填料压力随千斤顶压力变化展现出多段非线性特征;较高填料压力(>0.15 MPa)条件下,填料压力随机械调压过程稳定变化。两种方法均可达到可控的钢套筒内填料压力主动调节效果,需根据调控方法特点、工程施工能力和调控技术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