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小型加速加载设备MMLS3对不同细集料形成的SMA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模拟试验,每隔一定时间对试件的摩擦系数(BPN)和平均构造深度(MTD)进行测量,之后对所得BPN和MTD数据进行衰变分析,并将BPN和MTD转化成国际摩擦指数IFI进行抗滑性能衰变评价。经过分析发现,细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细集料棱角性越大,混合料抗滑指标也会越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级配类型、油石比与荷载大小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影响及其衰变规律,基于室内试验制备了AC-13C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采用小型加速加载设备对其进行加速磨光,然后利用铺砂法和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分析其构造深度和摆值,最后基于灰关联法分析了3种不同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摆值与构造深度均随着加速加载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最终趋于稳定。油石比与荷载值越大,对抗滑性能越不利。基于灰关联分析结果,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影响程度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抗滑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空隙率条件下室内轮碾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构造深度试验,摩擦系数(摆值)试验。研究了沥青路面抗滑性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关系及抗滑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大型直道足尺试验。测定不同轴载的次数下,沥青路面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摆值),探讨了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抗滑指标随轴载次数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集料岩性、级配类型与粗细程度以及荷载大小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集料岩性不同,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变趋势虽相同,但抗滑能力不同;岩性相同的集料,地理区域、岩层层位、地质构造以及造岩矿物种类与含量等的差异均会引起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差异性。SMA型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优于AC型,且级配越粗,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越好。加载荷重越大,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衰减越快。为保证沥青混合料获得适宜的长期抗滑性能,轻交通下,可以选用AC粗型级配;中交通下,优先选用SMA级配;重交通下,应选用SMA粗型级配以及抗滑性能优异的集料。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钢桥面改性沥青SMA10铺装抗滑性能及衰变规律,选用集料/沥青混合料摩擦特性测试仪,对不同温度条件与荷载水平条件下的试件进行加速加载磨耗试验,采集试验过程中的动态摩擦系数Dμ,同时采用摆式摩擦仪、铺砂法及激光扫描仪对加速磨耗试件的摆值BPN、构造深度MTD及断面平均构造深度MPD进行周期性采集,获取多因素条件下SMA10抗滑性能指标变化数据,并基于Asymptotic模型,采用归一法及导数极值法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抗滑性能评价指标与磨耗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磨耗次数的增加,SMA10的抗滑性能衰减速率呈“先快后慢”规律,且各项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性系数达到0.95以上;2)不同磨耗阶段,抗滑性能指标及衰变速率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温度条件,荷载水平对加速抗滑性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沥青路面抗滑安全性能的要求,文中采用自行研发的环道式小型加速磨耗仪,选用AC-16C、SMA-16、FDAC-163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模拟在干燥条件和浸水50%MTD、浸水100%MTD、浸水100%MTD+3 mm共4种路表环境下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FDAC-16在干燥和浸水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滑性能,且衰减较慢;摩擦系数BPN与构造深度TD的关系不明显,两者衰减的速度及规律也不一致,构造深度的最终稳定速度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7.
汤东  陈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58-162,M0017,M0018
为研究SMA-13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衰变规律,对比分析了路面摩擦系数以及宏观构造这两个表征,并且对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检测方法以及指标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研的路面材料加速磨耗测试仪,对SMA-13混合料进行加速磨耗试验,通过摆式摩擦仪和人工铺砂法,分别测试了不同程度加速磨耗试验后的SMA-13混合料试件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进而研究SMA-13的抗滑衰变规律,结果表明:SMA-13混合料的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荷载作用初期,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衰减较快,后期趋于稳定。表明SMA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主要发生在路面通车1~2 a的早期阶段,后期趋于稳定。采用对数法进行拟合,建立了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的相关性模型,将室内试验结果与工程实践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SMA-13沥青混合料及其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露石混凝土的长期抗滑性能,基于室内加速磨耗试验,针对不同的集料类型、集料级配、集料粒径,测试磨耗前后以及不同磨耗时间的构造深度、抗滑值,研究了露石混凝土长期的抗滑性能及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试验表明:酸性集料(如花岗岩)较碱性集料(如石灰岩)具有更优异的长期抗滑性能;单一粒径的集料的长期抗滑性能优于级配集料;粒径越大,长期抗滑性能越优良;露石混凝土的抗滑性能优于SMA等沥青混合料,特别是酸性集料的露石混凝土;构造深度0. 8~1. 2 mm时,抗滑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路面抗滑是实现公路安全、舒适、高速行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基于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开展开级配环氧沥青(EOGFC)表层不同表面状况下抗滑性能衰减特征研究,通过衰减特征模型模拟,并进一步根据普通高速公路设计期内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进行开级配环氧沥青表层的抗滑性能寿命预估。结果表明:以摆值BPN45作为阈值,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际车道作用次数能够达到6 104.41,3 288.27万次/车道,即其摆值BPN保持大于等于45的通车时间大于18年,说明采用开级配环氧沥青混合料面层在设计年限内具有优良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适用于超薄罩面的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明确该级配类型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其长期抗滑性能变化规律,对设计的UTARHM-10沥青混合料及超薄罩面养护技术常用级配类型SMA-10、SAC-10、SMA-5开展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长期抗滑性能的全面考察。结果表明,通过粗集料掺配比例分级填充的方法,可以保证骨架结构处于最佳嵌挤状态的同时兼顾抗滑性能,该设计方法与沥青胶结料共同作用使得UTARHM-10混合料可以较好地协调基本路用性能和长期抗滑性能。与其他罩面类型相比,UTARHM-10混合料的抗滑初值、抗滑稳定值均最高,在长期服役后仍能保持较大的构造深度,在承受较高荷载和温度的情况下可保持良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与我国路面结构设计时轴载等效换算类似的方法,按照抗滑指标衰减量等效的原则建立了沥青路面轴载抗滑等效换算公式,并提出了轴数系数和轮组系数的确定方法;基于轴载抗滑等效换算公式,提出了沥青路面抗滑寿命预测方法;以某高速公路为算例,开展不同轮压下SMA16的抗滑性能衰变试验,并借鉴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的获得方法,建立了SMA16基于BPN值的抗滑疲劳方程,以此为基础,应用所提出的抗滑性能预测方法预测了该高速公路路面的抗滑寿命。结果表明,该轴载抗滑等效换算方法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沥青混合料加速加载试验机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经研究表明:抗滑指标衰减符合指数模型,压密和迁移变形是抗滑水平前期快速衰减的主要原因,而磨损和磨耗是后期稳定衰减主要原因;矿料、级配和最大粒径等材料因素通过微观构造和宏观构造影响着抗滑水平及其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沥青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本文对沥青混合料开展加速磨耗试验,采用摆值和构造深度对其抗滑性能进行评价,对沥青混合料加速加载抗滑衰变的影响及沥青路面抗滑衰变拟合进行分析,从所得结果可知,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该文分析了汽车行驶时轮胎-路面作用状态及抗滑机理,开发了能充分模拟行车对路面作用的加速加载试验机,同时以此设备为手段,研究了几组典型级配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抗滑指标衰减非线性指数模型,模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抗滑水平的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分析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以贵州安顺地区的玄武岩和石灰岩为研究对象,进行AC-16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利用加速加载试验仪对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抗滑试验,分析不同水流量和荷载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玄武岩试样的摆值下降程度比纯石灰岩方案的小。此外,采用国际摩阻指数IFI评价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变规律,5种方案在前3小时内均可以满足抗滑性能要求,且方案一和纯玄武岩方案的抗滑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的抗滑性能,说明合理的玄武岩掺量能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环境下,对潮湿地区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SMA-13、OGFC-13、AC-13的路面抗滑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迟滞分量、摩擦系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随温度的变化,粘附分量变化趋势由于级配不同存在差异。随着温度降低,混合料摆值衰减速率增加,在温度为35℃时,沥青混合料摆值衰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温度为5℃时,沥青混合料摆值衰减呈现出逐渐减小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磨光200次后,AC-13构造深度进入稳定阶段;在磨光2 050次后,SMA-13构造深度进入稳定阶段。SMA-13构造深度要远大于AC-13的构造深度,经过磨光就能与稳定构造深度相接近。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0,(3)
基于对秦巴山区内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利用灰色理论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建立了以沥青用量、碾压次数及级配类型等因素为参数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粗细程度与分形维数成反比,集料越细,其分形维数越大,反之越小;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级配类型和温度次之,碾压次数的影响最小;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沥青用量、集料级配类型及温度;基于材料组成和外界环境因素建立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预估模型为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并兼顾其他性能,文章基于AC-13连续级配,对五种不同级配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进行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优化所需要的设计级配,提出适用于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的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铺砂法和摆式摩擦仪对两种用量的连续式混合的橡胶沥青、间歇式混合的橡胶沥青、基质沥青与间断级配、密级配组合得到的10种沥青混合料板的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进行测量,研究了不同生产方式的橡胶沥青和矿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断级配的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比密级配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构造要好;橡胶沥青路面比普通沥青路面的抗滑性好;橡胶沥青的加工方式对橡胶沥青路面的宏观纹理影响显著,对微观纹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钱朝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165-167,M0018
从轮胎与沥青路面间接触机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规律三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对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较大,路表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共同作用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以优质石料作骨料的骨架嵌挤型沥青混合料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