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射裂缝是旧路改造中沥青加铺层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为改善或预防反射裂缝,笔者提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方法。基于双绞合钢丝网可以很好地改善路面结构的力学以及变形性能,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计算参数,分析不同层位双绞合钢丝网对加铺层沥青路面力学的响应规律,确定双绞合钢丝网合理加筋层位。为以后双绞合钢丝网沥青加铺层路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绞合钢丝网加筋格宾挡土墙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向京  王维  刘泽  Vicari M. 《公路工程》2009,34(2):10-15,26
采用六边形双绞合金属网面,经工厂化生产形成面墙,面墙与金属网面无接点整体连接形成一种新的加筋结构-加筋格宾结构,目前国内工程应用较少,相应的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滞后,难以满足工程需要.研究表明,双绞合钢丝网加筋格宾挡土墙比传统的条带式加筋、土工格栅挡土墙的稳定性好得多,适合于修筑高大及高等级公路的挡土墙.在吸收国外先进加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拉伸、拉拔试验合理确定了相关设计参数,采用室内大型模型试验,确定了加筋格宾结构的滑动破裂面形状,提出了一整套该新型结构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温度荷载是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形成和扩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反射裂缝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掌握反射裂缝的扩展机理;通过从理论上对加筋沥青路面基层进行分析,并进行加筋沥青路面阻裂效果分析,从而指导工程实践.研究表明,采用加筋技术阻止反射裂缝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加筋红砂岩土石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以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为筋材,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红砂岩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随加筋层数、含水量、围压的变化规律,确定各种条件下泥质红砂岩填料体的强度参数c、φ值。试验结果表明,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红砂岩的抗剪强度随加筋层数的增加和加筋间距的减小而增加,抗剪强度的提高表现为c值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指数函数模型的加筋土弹性非线性本构方程式,指出了4个材料参数均可看作为加筋层数和含水量的函数。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在高速改扩建施工中的优势,进一步解决公路路基加宽施工中的差异沉降问题,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附近一段改扩建高速公路为例,建立改扩建路基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路基填筑高度后的地表附加沉降及路面横坡变化规律。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技术,通过改变土工格栅的弹性模量,加筋长度、铺设位置及加筋层数等技术参数,分析不同参数下路基表面沉降及横坡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等加筋材料对减少路基沉降效果明显,但路基高度超过5m,单纯靠加筋处治减缓路基差异沉降效果不显著。当加筋材料弹性模量为1GPa时,在地表顶层和底层铺设两层加筋材料能满足经济性与有效性的双重要求。该研究结果对公路路基加宽施工中加筋技术的的设计、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公路建设中,针对交通发达地区,在进行公路路基加宽施工中,为避免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避免路基裂缝,能应用土工格栅加筋技术,以提升路基加宽施工质量。针对公路路基加宽工程施工中,基于某地区公路路基加宽工程进行分析,优化应用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一切以满足公路路基加宽施工为前提,以确保提升路基加宽工程的施工质量,发挥应用土工格栅加筋优化技术进行路基加宽施工的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现有的"白改黑"公路路面反射裂缝处治提供可借鉴的依据,通过佛开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实践,介绍了高速公路"白改黑"路面改造过程中针对反射裂缝、刚性基层强度不足的补强措施,其中着重介绍了高聚物注浆技术在路面病害处治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路面专用土工布应力吸收夹层材料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射裂缝是道路沥青路面工程中的一大难以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路面专用土工布应力吸收夹层在新建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罩面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面工程及桥面铺装工程中防治反射裂缝的机理与应用技术,以推广土工布在道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关于锚头加筋沥青路面结构,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锚头丝沥青路面在温度应力场和既有反射裂缝下的强度计算,从材料选取和加筋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和反射裂缝的扩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加铺加筋锚头丝的工艺方式,能降低基于温度应力引起的横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有效防止路面低温开裂引起的路表横向裂缝问题;采取在半刚性基层加铺加筋锚头丝的工艺方式,能改善裂缝而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效改善面层底部的应力状态,延缓沥青路面下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塑料类土工格栅具有抗拉强度高(大约是150-200tmpu)、摩擦系数大(0.8左右)、抗蠕变性好(超过120)、变形率小、耐久性强、施工方便等优点。对此,在道路工程中可用于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老路补强、加固软基、减少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加筋路堤和挡墙等方面的施工,对抗疲劳开裂、耐高温车辙、减少反射裂缝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反射裂缝是沥青路面中常见病害,危害了公路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文章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技术特点及反射性裂缝的形成原因,并从材料、施工技术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旧路加宽改造工程与新建公路相比具有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由于旧路路基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而新路路基沉降时间短,新旧路基结合处必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产生纵向裂缝,导致水泥混凝土面板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断板,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反射裂缝,对行车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不仅无法满足汽车行驶的需要,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耗,加大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间,甚至会危及行车安全,同时也加大了道路养护成本。本文针对公路加宽技术研究迫切性,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路基加宽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综述,形成合理的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理念,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曹建大  沈涛  李润状 《公路》2021,(2):368-371
在东北严寒地带,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拼宽施工后沥青路面经常出现纵向裂缝,而纵向裂缝对路面的损害极大,拼接处的纵向裂缝如何产生、预防以及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结合长余改扩建项目的实际施工经验,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为今后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行沥青路面检测评价体系不满足公路改扩建工程需求的问题,文章在对比分析现行检测评价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改扩建路面设计的需求,提出了包括路面损坏指数、路面车辙深度指数、裂缝率、车辙面积率、修补面积率、路面结构强度、结构层厚度、各结构层回弹模量、基层完整性的改扩建旧沥青路面检测指标与评价体系,并给出了指标的检测手段、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最后引入特尔菲—理想点法进行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土地基公路的改扩建方式,分析了改扩建工程中路基的变形特点,从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考虑,利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提出差异沉降的控制标准;根据此标准,为避免路基填土较高的段落出现纵向裂缝,提出老路基边坡处设置预应力管桩或搅拌桩等复合地基的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沥青路面裂缝罩面后再反射开裂的问题,提出沥青路面裂缝的新型浇筑式快速处治技术,研发了新型浇筑式沥青混合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asting Asphalt, UHCA),并对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UHCA-13兼具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裂性能、密水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经实体工程验证,裂缝新型浇筑式快速处治技术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可操作性强;该技术能以最少的材料增大裂缝反射再开裂的穿透层厚度,大大延缓甚至消除沥青路面反射再开裂,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系统总结了土工格栅的工程特性,同时对加筋土路基的工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加筋土路基的稳定性判断准则。通过某高速公路路基裂缝加筋处理的工程实例,探讨了应用土工格栅处理公路路基的工程可行性和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由于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病害,文中以某高速公路典型路段新老路基处理为依托,分析新老路基差异沉降与路面应力的关系;引入沥青路面结构服役后的疲劳特性,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加宽路基与原旧路基之间容许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得出该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容许差异沉降以半幅横坡改变量2‰为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反射裂缝问题是新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土工合成材料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在道路工程中一般将土工合成材料设置于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或者沥青加铺层和旧路之间,可起到提高沥青混凝土抗反射裂缝能力和疲劳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处治材料PAC,首先介绍了PAC的制备工艺及评价指标,然后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PAC是一种流动性、高低温性以及粘结性都十分优越的裂缝处治材料,接着提出了PAC的施工工艺,最后结合厦蓉高速漳州段改扩建工程试验段,进一步验证了PAC处治反射裂缝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