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铁路职工的安全心理影响因素,设计并搭建了铁路职工安全心理测试及评价系统。系统由安全心理数据采集测试子系统、安全心理数据分析评价子系统、安全心理数据综合管理子系统3部分组成,能够从不同层面和维度深入了解职工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的安全心理状态,快速高效地查找出每一位铁路职工的安全心理“短板”,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从而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阐释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原因,分析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管理因素、设施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进行评价。通过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级别与预警管理相结合,开展分级预警管理,结合某铁路局危险货物运输实例进行评价,表明其危险货物运输总体风险正处于警戒向轻度危机转化的状态,建议开展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工业企业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安全评价是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等方面人手,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去识别、分析和评价固有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按评价内容可分为过去状态的安全评价(如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因果分析)、现有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的综合安全评价(如按企业固有危险性和现实危险性两步评价、评价目标体系的数学模型计算法)以及系统设计阶段的安全评价。选择中应根据企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注意消化吸收国内外科学实用的方法,不一味的求新;要根据安全系统的复杂性考虑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或把不同方法结合起来;评价过程必须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和针对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安全评价是预测预防事故的高级阶段,是现代化安全管理中心工作。只有做好这一工作,才能知道所分析对象的安全状况,并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的安全性程度,使我们对该系统的安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有效地采取措施,确保达到社会允许的安全水平。一,安全评价指标对某一系统或某一专题进行安全评价,先要确定能反映出分析对象的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及这些指标的权重分配、即它们在评价体系中所占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提升铁路安全趋势分析能力,完善铁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重点,在深入研究铁路安全风险构成、风险量化评价方法、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及风险预警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设计。实践表明,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的管理和预控能力,促进铁路安全管理的前移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铁路安全监管大数据利用价值,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和辅助决策智能化,研究提出铁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大数据应用技术方案.通过对文本挖掘、关联分析、风险量化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安全规律分析、安全状态评价、安全风险预警等安监大数据应用功能.该方案对于铁路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全面、准确地了解安全形势,提升管理智能化和决策科学...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事故统计报告与道路交通事故报告,从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事故类型、人员伤亡分布规律、事故发生地点分布规律、不同路权下事故分布规律,以及事故参与者行为等方面,总结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事故的发生机理与影响因素,得出了对于道路交叉口处安全状态的研究是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安全管理的核心,路权的封闭与隔离能提高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等结论,对我国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与安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船撞桥的风险程度,保障船舶穿越桥区和通航桥梁的安全,从分析危险源与船撞桥事故关系出发,提出人、船、桥、环境、管理等5类船撞桥危险源;在遵循"代表性与针对性、指标定量与定性综合、全面性与独立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DPSIR模型中各指标间的制约关系,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5方面筛选出12个评价指标,建立船撞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进而为跨江河或海湾海峡等通航桥梁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人一机(设备)一环境理论、事故树分析法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特点,提出利用马尔可夫理论建立模型,预测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状态,对造成事故的各种可能因素,根据不同的概率值加以区别对待,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安全性能是地铁运营的重要保障。为了科学地评价地铁安全综合性能,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本文构建了地铁安全性能的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供各城市地铁建设、运营管理部门参考。研究结论:以某地铁为研究对象,对本文所构建的地铁安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铁安全的综合性能为"安全",本文所构建的地铁安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地铁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出发,指出了可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各种心理原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心理与行车安全的关系,总结了如何用安全心理学的知识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以期对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危机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隐患安全事故,尽管施工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加大施工安全监控力度,但是难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安全事故发生后,即危机事件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3.
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评估问题,对预防货物列车行车事故、减少轨道车辆零部件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铁路安全运营管理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研究存在的不完整性问题,采用自然环境与设备运营相结合的综合车辆状态评估方法,建立面向安全的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由三部分组成的、串形结构的改进BP神经网络,更好地解决了这类数据量庞大的复杂系统评估问题.本文以沪宁线为背景进行了评估实例研究,取得了准确性较高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从源头上来控制建筑现场危险,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及健康,增加雇主对于现场安全管理应负的责任,提高对于事故违反者的处罚,使安全管理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前10名标准。研究方法:现场安全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的方法,即识别现场工作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评估危险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发生的等级,利用“层级理论”控制方法,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危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研究结果:形成现场工作活动盘点表和现场工作活动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成为现场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指导,一并纳入现场安全审计范围,也将成为安全事故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研究结论:现场安全管理目标和方法明确,提高了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大数据应用平台的资源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铁路局集团公司安全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可从不同角度揭示事故/故障、安全问题等各类危险的特征和规律,探索各类危险源与安全事件的关联关系,分析判别安全事故/故障的趋势,为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国家和政府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事故特征以及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内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现状以及多种方法、分类实施的指导思想,提出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环节、不同施工工种的双机制防控的具体实践方案,同时探讨提出轨道交通行业双机制建设实施关键点及相关建议,相关研究结论可为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双机制落地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巨大,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滞后,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等这些特征,使建筑业成为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只有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事故才能消除或降低,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着眼点是在系统运行阶段,致使事故防不胜防。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其着眼点是在对危险进行预先识别、分析和控制上,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防患于未然。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提高专业素质,采用形式多样的人性化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现代施工尤其是隧道施工企业安全工作尽早实现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铁路技术和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持续提升我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组织和国家铁路交通事故及事故征候管理模式,分析其机构设置、事故或事故征候的定义及等级划分、调查理念等方面的特点,提出改进我国铁路交通事故管理的建议.建议明确我国铁路交通事故征候的定义及范围划分标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西安地铁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西安地铁目前的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模式,从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事故究责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西安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