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知识》2008,(9):28-31
2008年国际汽车市场的整体流行趋势是什么? 答案必然是Crossover,无论是从Coupe向SUV跨,还是从MPV向SUV跨,总之各大汽车厂商对跨界车这个第四类车型非常感冒,跨界车这种反常规车型在这一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了汽车市场中。  相似文献   

2.
吴勇 《汽车情报》2006,(22):24-26
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SUV市场一改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的窘境,继2006年一季度我国SUV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后,第二季度我国SUV市场又快马加鞭,继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与2005年同期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一改2005年我国SUV市场相对萧条的景象,我国SUV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井喷”局面,预示着我国SUV市场将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季徐罡 《轿车情报》2014,(9):238-239
瑞虎作为奇瑞自品牌创立以来的首款小型SUV,从2005年上市至今已推出9年的时间,累计60万的销量不仅使得瑞虎成为中国SUV的普及者,更是中国第一经典SUV。现在,瑞虎3作为换代产品再度向市场进发,它的势头很猛,直接杀进了SUV车型销量的前十。  相似文献   

4.
饶达 《轿车情报》2003,(4):36-37
旅行轿车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车型,过去在中国市场直郁郁不得志。最典型的车型是桑塔纳旅行车,面对着桑车200万辆的销量,其销售业绩显得有点寒碜。只是在近两年,上海通用推出了实质是旅行车,但玩了个S-RV概念的赛欧车,才使这种车型在中国市场销路大增。过去的一年来,市场上又兴起了SUV的新浪潮。从皮卡向SUV进化是厂家应对一些城市限行政策的结果,但却使中国至少提前了10年成就了SUV市场。这真巧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相似文献   

5.
吴勇 《汽车情报》2005,(21):27-29
原本定位于家庭第二辆车的SUV在我国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2005年上半年的SUV市场,却显露出了重重危机,发展速度一路下滑,SUV市场的发展呈现平稳和理性发展的趋势,依然以新产品扎堆上市、新的生产企业不断进入和旧款车竞相降价拉开序幕。2005年上半年SUV市场增添了更多的市场变数,悬念也更多,同时SUV生产企业也在度日如年。  相似文献   

6.
4月1日,在广州韩国起亚汽车公司与广东合力汽车公司联手向市场推出一款最新型SUV—Sorento,这无疑给日渐火热的SUV市场上又添加了新的战火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勇 《汽车情报》2005,(11):21-23
一、2004年我国SUV市场回顾。原本定位于家庭第二辆车的SUV在我国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2004年的SUV市场,却显露出了重重危机,发展速度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好,SUV市场呈现平稳和理性发展的趋势.依然以新产品扎堆上市和旧款车竞相降价拉开了序幕。2004年SUV市场与2003年的爆发性增长相比,增添了更多的市场变数,悬念也更多。  相似文献   

8.
始于国外的SUV风暴.在刮到中国之后依然势头强劲。和汽车行业的其他领域样,SUV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关统计表明.2002年国内SUV销量达到50000辆。根据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SUV销量将突破100000辆。而随着SUV市场的火爆开局,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上市和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引入本土化生产.特别是在SUV向城市渗透的同时.催生出——  相似文献   

9.
吴勇 《汽车情报》2006,(14):40-42
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遭遇自“井喷”以来最大的挫折,以至于有人认为2006年将是我国SUV市场大洗牌的一年,SUV市场的发展将更加艰难。然而,进入2006年以来尤其是进入3月份,我国SUV市场的表现却令人精神振奋: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我国SUV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井喷”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回玉梅 《汽车情报》2005,(23):24-26
我国SUV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2003年的快速爆发式增长、2004年的调整后,进入2005年结束了SUV的黄金时期,销量全面下滑。受油价上涨、征收大排量车燃油税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2005年SUV市场出现了萎缩,在主要国产SUV中,除了陆风、普拉多、本田CR-V外,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降幅都比较大。2005年时间过半,现在对上半年SUV市场的运行特点进行一次大盘点。  相似文献   

11.
吴勇 《汽车情报》2006,(27):30-34
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SUV市场一改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的窘境,继2006年一季度我国SUV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后,第二季度我国SUV市场又快马加鞭,继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然而自从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SUV市场的发展再次呈现扑朔迷离的状态,进入7月份、8月份情况更是如此。从1~8月份我国SUV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由一季度的高速增长到三季度(截止到8月份)的负增长,说明我国SUV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和平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全年销售超过1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SUV市场更是出现了超过90%的同比增幅。本文从国别、价位、用途等多个角度对2010年国内SUV市场进行了统计分析,综合国内宏观经济、汽车产业政策等因素对2011年SUV市场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国内SUV发展趋势和市场格局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际汽车市场的整体流行趋势是什么?答案必然是Crossover,无论是从Coupe向SUV跨,还是从MPV向SUV跨,总之各大汽车厂商对跨界车这个第四类车型非常感冒,跨界车这种反常规车型在这一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了汽车市场中。  相似文献   

14.
灵动BMWX33.0si     
谭德凯 《汽车杂志》2007,(3):104-107
SUV一向在耗能及排放等方面不利于环保,而喜欢SUV车型的人又不在少数,导致耗能较低的中小型SUV大受欢迎,厂家一早意识到这点,纷纷研制相应产品填补该市场,令近年中小SUV车型层出不穷,BMWX3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例。  相似文献   

15.
王威 《时代汽车》2007,(2):78-81
回顾过去的2006年车市,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歌猛进,中国SUV市场也小步跟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中国国内SUV累计销量202972辆,与2005年全年201831辆的成绩相比,略有上升,经历了油价的持续攀升,汽车消费税不断调整以及排放要求越来越高等多重因素影响,2006年国内SUV市场遭遇了比往年更严历的考验与涤荡,目前国内SUV市场仍然在持续洗牌的过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7,(18):16-21
2007年国内SUV有两件大事引人关注:一、在国内乘用车细分市场,SUV特别是两驱SUV异军突起,成为市场表现最为出色的细分市场,1~5月份,国内SUV销售量为64358辆,同比增长高达39%,销售增长率位居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之首;二、即使是在2007年国内SUV行业产销两旺的大背景下,国内SUV企业依然痴心不改,坚定地走产品多元化之路,进军轿车市场的号角再次吹响。国内SUV企业多元化探索,福兮还是祸兮?  相似文献   

17.
刘婕  马亮 《时代汽车》2006,(9):64-65
2006年上半年SUV市场可谓风起云涌,新消费税出台、燃油价格上涨……正当SUV进退维谷之际,双环汽车的一举一动不同凡响。CEO取得令人满意的销量,创造了SUV时常走俏的“神话”。它为何能在SUV市场低靡的情况下“逆市飘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陈庆 《汽车杂志》2007,(11):218-219
自从2003年面世以来,Infiniti FX已经在技术型的高级豪华SUV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经过2006年的小改款之后继续以创新设计和前瞧科技引领北美豪华SUV市场。如今这款高性能SUV已进入中国市场,分别搭载3.5L和4.5L两种发动机,共计三个型号。  相似文献   

19.
吴勇 《汽车情报》2006,(12):35-38
2005年的SUV市场有着许多让人看不懂的现象。一方面,国产SUV整体形势严峻,多数SUV产品销售下滑明显,但进口SUV的销量却高歌猛进,同比增长近一倍,几乎与进口轿车平分秋色。另一方面,到了下半年,在许多企业还在感叹市场下滑时,市场却在悲观气氛中悄悄回升,从年初超过27%的负增长到10月7.5%的正增长。SUV正在回归其高品质、高性能、个性化的特征。这可能也正是低档SUV市场萎缩、企业加快产品升级,而中高档SUV份额快速上升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市场真是变化无常,2005年,全国的SUV的增长率高达99%,销售量更是增长了200%,在销售奇迹和巨大的利润面前,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到SUV的生产上来,截至目前,经济型SUV的这一细分市场领域已经挤进40多家生产企业。然而,SUV这件令人窒息的增长速度只持续到2004年初,2004年的第一季度,国产SUV的生产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9.7%和34.9%,而2005年的前4个月,经济型SUV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远远低于全国轿车70%的增长水平,大多数SUV生产企业面临步履维艰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