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惠  高兵  谢先武  刘成龙 《隧道建设》2023,43(1):112-118
为解决特长引水隧洞洞内带状平面控制网精度难以提高、横向摆动和贯通误差大等问题,结合新疆某特长引水隧洞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混合固定测站和自由测站观测值的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新网形。首先,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方法生成该平面控制测量网形的模拟观测值,经过相应处理可以估算出隧道洞内横向贯通误差; 然后,按照设计网形对该引水隧洞洞内平面控制网进行实际测量。实测结果表明,采用该网形观测得到的洞内平面控制网,各项精度指标均能满足隧道二等要求,并且根据实测数据估算的洞内横向贯通精度与仿真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从而验证了所采用的仿真计算方法用于估算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精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陈秀稳 《隧道建设》2009,29(5):563-568
铁路隧道工程项目往往地处深山,地势起伏大,植被茂密,地形复杂,使得测量工作难度增大。对于长大隧道,GPS测量方法成为首选方案,然而由于地形条件限制,GPS控制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很难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以新建东北东部铁路荒沟隧道GPS控制测量为实例,重点介绍在困难地理环境中铁路长大隧道的GPS控制网建立、观测方案确定、过程实施与后期数据处理、成果检验分析及成果应用一完整过程,最终保证隧道高精度贯通,可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隧道地面三维控制网的合理布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隧道地面传统控制测量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利用全站仪同时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以建立隧道地面三维控制网的方法。结合高等级公路隧道工程实例,详细地阐述了三维控制网合理布设的原则、方法及其地面控制测量误差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控制测量的实施方法、测量控制点布设、观测及计算的技术要求,同时还介绍了隧道施工测量、贯通测量的实施程序和有关的注意事项,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贯通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辉 《隧道建设》2008,28(5):589-596
根据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网理论,阐述如何实现测量精度及误差控制的方法。详细地讨论了采用精密导线法及GPS方法组建隧道控制网并进行测量控制的方法,阐述贯通精度预计计算及控制网平差处理一般规则,对长大隧道的控制测量具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围岩多年冻土融化较多的问题,考虑水分迁移和冰水相变耦合影响,根据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和质量迁移方程,应用伽辽金法推导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软件。运用该计算软件对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融化进行了回冻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温材料对昆仑山隧道的回冻起着阻碍作用。在现场观测寒区隧道围岩的温度和应力时,必须考虑施工期间融化圈的影响,而且观测时间要长一些。否则,测量的温度和应力与隧道稳定后的温度和应力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东西朝向公路隧道接近段由于朝向因素,隧道受到东升西落阳光的照射而使得隧道入口内外亮度差异增大,进而产生接近段眩光.为了分析东西朝向接近段眩光对行车安全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善隧道接近段的行车视觉环境质量,基于洞外亮度L20(S)的20°视场内由于隧道内外景观引起的间接眩光和亮度差异进行分析,并得到接近段眩光时变特性及其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西朝向接近段眩光时变特性为先增后减,分别于上、下午达到极大值;其与隧道内外亮度差异比变化趋势一致;②当隧道内外亮度差超90%时,接近段易出现由于间接眩光所产生的不舒适乃至难以容忍的眩光,进而影响行车安全性.③可通过避免出现间接眩光、降低隧道内外亮度差和改变20°视场内景观构成来提高接近段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彩虹岭隧道洞外控制网采用直伸光电测距多边形闭合导线环(网)测量,洞内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距测角,洞内布置三等精密导线网控制隧道施工测量,文中对控制网在隧道施工贯通面引起的误差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大气折光系数修正与高精度三角高程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与误差传播定律及分配原则,推导了大气折光系数反演模型。利用高低棱镜同时对向观测方法,对一个测段上具有偶数务边的闭合网进行观测,消除了仪镜高测量带来的误差。提出了利用闭合网高差闭合差为0及影响参数比例误差的分配原则,采用周期图法求定各方向大气折光系数改正值的方法,提高了三角高程测量精度与可靠性。通过对某大型悬索桥施工监控中塔顶一点的三维坐标分量24h连续监测,其空间几何关系和塔柱的饶度变化完全满足理论变化特征;塔柱各断面应力实测值与空间状态理论应力计算值标准偏差在0.015内,大大优于设计精度要求,验证了此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钟元庆 《路基工程》2017,(6):130-137
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不可避免地对既有隧道的通行安全产生影响。依托福建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扩建工程,研究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规律。通过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得出爆破振动沿既有隧道横断面和轴线方向的动力特性,指出振动响应受到不同外界因素(围岩级别、中夹岩厚度、开挖进尺、自由面条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GPS在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庭松 《隧道建设》2001,21(4):19-24
阐述了隧遭GPS网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针对隧道控制测量的特点。通过具体的实例提出了布网原则和方案,及对影响隧道贯通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同时还涉及到精度评定、GPS测量的优点等问题,以及求取贯通误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岳雪明 《隧道建设》2001,21(1):36-37
结合朔黄铁路寺铺尖隧道的平面控制网的实地布设和内业平差计算,介绍隧道贯通测量平面控制精度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运营期间出现的病害进行现场调查统计,主要包括裂缝、掉块、错台、渗漏水。对以上四种病害的形态进行了描绘和测量,结合施工期地质观测报告、施工记录、施工监控量测资料、现场调查情况,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地质因素、设计因素、偏压荷载以及施工因素是导致该隧道衬砌病害的主要原因。此外,混凝土干缩也会促进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由于空气流动受到隧道壁的限制以及空气的可压缩性质,大客车进入隧道和通过隧道时会产生相当大的瞬间压力,这种压力效应会增大汽车运行阻力。推导一个综合的准稳定流计算法,根据与特征线法计算结果以及原型汽车阻力测量数据所作的比较,证明此法用于非稳定流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秦岭隧道为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国内首次采用GPS控制和TBM施工的隧道。全隧只有一个贯通面,要求的横向贯通误差仅为《规范》规定值的五分之二,这不仅在国内是第一次,而且在国外也于报导。本文针对以上特点,简述了利用GPS(B级网)建立该隧道平面复测网的方法、步骤及有关技术问题,同时,还对贯通误差预计方法及垂线偏差对进洞观测方向的影响做了简要评述,所得结论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公路隧道》季刊自1993年创刊以来,一直免版面费为我国公路隧道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发布技术成果的平台,本刊已于2009年加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网上点击和下载率很高,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现向各位隧道技术人员征稿,请大家踊跃投稿。征稿内容:1.公路隧道建设管理、隧道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2.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围岩稳定性监测、病害检测、病害加固处治;3.公路隧道防水与排水;  相似文献   

17.
正《公路隧道》季刊自1993年创刊以来,一直免版面费为我国公路隧道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发布技术成果的平台,本刊已于2009年加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网上点击和下载率很高,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现向各位隧道技术人员征稿,请大家踊跃投稿。征稿内容:1.公路隧道建设管理、隧道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2.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围岩稳定性监测、病害检测、病害加固处治;3.公路隧道防水与排水;  相似文献   

18.
段杰 《隧道建设》2006,26(1):59-62
本文从洞口的投点布设要求、大地四边形的特点及适用性、大地四边形的内业计算方法、工程实例等几方面进行介绍,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大地四边形在隧道控制测量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大地四边形控制网是用于洞口控制测量的一种比较方便、精确度高的方法,文中的计算方法和实例运用对类似隧道施工中的投点位置选择、洞口控制网布设、内业数据处理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11台全站仪在固定基线上进行收敛测量的比对试验,结合观测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全站仪无棱镜测距能满足隧道收敛测量精度要求的结论,并对保证收敛测量成果质量提出了校准,以及修正全站仪加常数、多测回观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莲花山隧道工程中采用GPS技术,通过隧道两端洞口布设各自独立的光电三角高程网,运用附加参数、相邻点高程异常差、高程网的高程异常差等拟合法,统一两端洞口控制点的高程系统,避免了在隧道测区洞口两端已有水准点的未知高程系统差对拟合参数的影响。实践表明,在1.6km、2.9km、5.0km长的隧道中.获得的两端洞口的高程系统差精度满足隧道工程的高程控制要求,预示着GPS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长隧道的高程控制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