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动力电池能量状态估计和车辆能耗预测的续驶里程估计模型。电池能量状态估计采用电池状态模型估计电池剩余的可用能量,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纯电动车测试数据,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辨识车辆能耗参数,结合行驶工况预测汽车能耗,进而计算续驶里程。与传统的续驶里程估计方法相比,基于电池能量状态估计和整车能耗预测的续驶里程估计模型的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续驶里程估算精度,在工况识别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池能量状态和车辆能耗的续驶里程估算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消除里程误差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及鲁棒性。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电池模型及整车能耗模型,基于该模型建立工况特征参数与能耗之间的模糊规则库,再对电动空调单独进行续驶里程估算,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输出剩余里程进行优化。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续驶里程估算方法相比,采用基于电池能量状态和车辆能耗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剩余续驶里程估算精度,而且能解决在急剧变化的工况下剩余续驶里程大幅度波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云 《天津汽车》2011,(12):31-34
提高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能和续驶里程,电池和电机的选用非常关键。文章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结构;对比分析了在纯电动汽车上常用的电机和电池类型及性能参数;在Advisor软件中分别针对电机和电池的参数对续驶里程和动力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得出了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推导出了电池电量与续驶里程的函数关系,为实际应用中选用电池类型.核算电量成本等提供了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效率高、零排放等优点,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而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是影响其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测试方法,测量前需要先对储氢瓶进行加氢、降温、补氢等操作。考虑到用户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不会进行补氢操作,本文通过测试与结果分析,讨论了补氢操作对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汽车行业“新四化”的推进离不开对电动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研究。文章从车载电池的角度,分析出低温下锂电池的放电端电压和容量都将减小,而电池内阻增大,并且推导出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与驱动电池的放电端电压和容量成正比,与电池内阻成反比,从而定性分析出低温将减小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最后利用Cruise软件进行整车仿真,得出在-15℃的循环工况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较常温,下降39.48%,而在60 km/h等速工况下续驶里程减小41.11%。  相似文献   

6.
纯电动汽车中电池能量密度直接关系整车的续驶里程,追求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是解决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不足的重要方案。但电池能量密度越高,会带来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解决从经济性角度评价电池能量密度的价值差异,为纯电动汽车主机厂选择不同能量密度电池时提供价值评估参考算法。首先建立能量密度与整车续驶里程及能量消耗量的关系模型,接着以某一能量密度电池为参考基准,评价另一能量密度电池基于相同续驶里程条件下的配电成本及能量消耗率成本,最后选择综合成本较优的电池方案。该方法应用于整车电池匹配选择,令整车性价比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主要是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虽然较铅酸电池与镍氢电池高出很多,但仍然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要求。突出的问题是续驶里程不足(这里强调合理的续驶里程),不适合于长途行驶。在参与工信部电动汽车战略研究课题时,我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尤可为博士就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和动力性问题做过一些计算。  相似文献   

8.
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密切相关,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与环境温度又密切相关。文章通过试验给出单体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充放电特性,从等效计算和实际测试分别对纯电动汽车在室温和-20℃条件下的续驶里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车辆轻量化系数也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提出采用低成本低压锂离子蓄电池替代铅酸电池备用电源的技术方案,并对其容量与能量管理策略进行设计。达成提高电动汽车轻量化系数、增加车辆配电量、提升车辆续驶里程的目的。可令续驶里程增加约7%,增加里程的部分每公里配电成本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近十几年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基本上可以满足以城市交通为主的车辆的要求。但当前的电池技术水平,尚难以满足城际间高速、长距离行驶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地告知消费者。他认为,要重视仪表显示的续驶里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加强相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根据美国环保局(EPA)公布的数据宣布,旗下Mirai续驶里程可达502km,超越目前任何一款市售省油车,包含该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进军美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根据美国环保局(EPA)公布的数据宣布,旗下Mirai氢燃料电池车在美国创下每1加仑氢气行驶107.8km和满电情况下最大续驶里程502km的纪录。超过了目前续驶里程最长的特斯拉Model S电动汽车,它的续驶里程为435km。在  相似文献   

12.
为消除驾驶员因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计算不准确而产生的"里程焦虑",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续驶里程的影响,基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及整车能耗,实现了剩余续驶里程的实时计算及显示,并结合经济性评分及驾驶指引,降低整车能耗,提升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3.
李颖林  赵阳  潘大磊  张臣 《北京汽车》2018,(2):37-40,46
以2014年—2015年进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的车型为抽样范围,随机抽取样车,选取不同车龄、不同车型及不同试点的新能源小客车,累计开展34车次电动汽车常温及低温续驶里程试验。针对预售新车及在用车,得出其常温、低温续驶里程测试结果,根据续驶里程测试结果,得出低温及行驶里程是影响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重要因素,并以某车型为例,分析行驶里程对续驶里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续驶里程是当下关于纯电动汽车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标称续驶里程,还是使用过程中表显剩余续驶里程,二者的准确性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着力提高剩余续驶里程估算值的准确性,开发具有广泛实用性的估算算法,是缓解用户续驶里程焦虑,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有效手段.为此基于平均能耗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估算算法...  相似文献   

15.
《汽车工程》2021,43(5)
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测试的国家标准主要存在试验循环不适用、试验效率低和计算方法不完善三方面的问题。本文中结合中国工况成果及相关试验分析提出评价方法的优化方案,并开展了评价方法优化前后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循环切换为中国工况后,续驶里程平均增加2.20%;试验流程简化后,净试验时长大幅度减少,且续驶里程测试精度无明显差异,平均相差仅为0.60%;计算方法优化后,续驶里程不再受试验循环结构的影响,不同速度区间的续驶里程也可同步细化得到,各速度区间续驶里程与循环续驶里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续驶里程,本文提出一种双电池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整体设计、充放电控制策略设计和故障判断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导报》2008,(1):110-111
一款新的电动汽车配备有锂金属聚合物电池,允许13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和250公里的城市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但是消费者对实际续驶里程与宣称续驶里程数据差距大产生抱怨,严重影响到品牌形象。针对续驶里程,文章提出基于终端用户实际用车场景进行测试的方法,并对该测试流程和内容进行阐述。通过对实车测试,得出相关场景的续驶里程数据,给销售商家提供实际的数据进行宣传,降低客户抱怨,也给设计部门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过去国家标准使用的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循环工况存在与实际行驶条件不符、测试周期长、计算方式单一等问题。《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GB/T 18386.1—2021)中的工况切换(NEDC至中国轻型车测试周期(CLTC))和测试方法的更新大大推进了我国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测试和评价方法。文章基于缩短法,结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NEDC和CLTC工况下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在对20款纯电动车型的测试中,中国轻型车乘用车试验周期(CLTC-P)循环下测得的续驶里程平均略高于NEDC续驶里程,工况变更导致续驶里程平均增加2.2%。影响续驶里程的因素主要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和电机消耗。  相似文献   

20.
以锂电池SOC、车速和制动强度为约束条件,提出2种针对燃料电池增程式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转矩的分配策略。基于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2种制动转矩分配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并联再生制动系统相比,在4种典型工况下串联再生制动系统的锂电池单独驱动续驶里程增加率最大达11.66%,总续驶里程增加率最大达12.08%,制动能量回收率均增加了2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