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大断面越江盾构隧道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三车道公路超大断面越江盾构隧道结构的详细设计过程,包括内净空布置、衬砌结构形式与厚度、管片分块和幅宽以及拼装方式等;采用梁-弹簧模型模拟管片衬砌结构,并借助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隧道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拼装方式下,管片衬砌结构的力学特性是不相同的;通缝拼装时,管片结构的变形较大,弯矩最小;错缝拼装则相反,轴力变化不大;同是错缝拼装,随着K块位置的不同,其力学特征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7月25日上午9时30分,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工程西线盾构在浦东世博园区工作井出洞,开始向浦西方向掘进,将于明年年初穿越原江南造船厂三号码头后进洞。  相似文献   

3.
张中杰  叶冠林  汤翔 《隧道建设》2014,34(10):953-958
上海市轨道交通16号线地下区间首次采用内径为10.4 m并设置中隔墙的"单洞双线"大断面盾构隧道。为了避免中隔墙的设置对隧道管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中隔墙顶部与隧道结构之间需预留一定的间隙,即采用分离式设计。针对管片自身重力、地层荷载和地层固结沉降3种不同荷载类型,分别采用弹性铰圆环法、弹性地基梁法和连续介质有限元法计算管片的变形量,讨论隧道管片接头的转动刚度取9 800 kN·m/rad和19 600 kN·m/rad 2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隧道管片与中隔墙之间的间隙值应取为10~15 cm为宜。  相似文献   

4.
李春良  王勇  张巍 《隧道建设》2012,32(5):626-630
为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地下水位变化时盾构隧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不同地下水位时盾构隧道及地面变形情况,揭示出不同水位时的盾构隧道在土中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会对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地表浅层土体发生回弹变形,并且下方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要比下方没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小;当地下水位从盾构隧道拱底处逐渐升高到中心处和拱顶处时,盾构隧道结构会出现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并且水位越高,隧道的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5.
以某越江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梁-弹簧模型对水位变化、河床冲刷等不同情况下盾构隧道的纵向受力及纵向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可知,纵向上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地质条件变化处、地形条件突然变化处以及盾构隧道与竖井的连接处.探讨了盾构隧道与竖井的不同连接方式对于隧道纵向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采用柔性连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白洋  蒋斌松  王国安  季翔  魏领先 《公路》2020,(1):320-325
针对软土地区城市盾构隧道工程大坡度段施工复杂,对周边土体影响大,预测工程风险难度大等问题,依托无锡地铁3号线某区间左线近出入口处隧道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分析。通过合理模拟平坡段、变坡点与上坡段三区段研究大坡度浅埋隧道地表横断面与纵断面变形规律,预测大坡度段隧道施工所产生的地表沉降量、沉降范围、沉降变化速率等参数值。研究结果证明: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趋势一致,大坡度段横向地表沉降变形符合peck沉降槽曲线,监测点地表沉降量随隧道轴线距离的增加不断减小,变坡点处沉降量最大,上坡段次之,平坡段最小。隧道纵向地表变形规律显示,可将大坡度段分为盾构到达前、到达时、通过时、盾尾脱出时与通过后五阶段,从而有效模拟盾构通过大坡度段整个过程,到达时至盾尾脱出为地表沉降变形主要产生阶段,在实际施工中可通过成型管片壁后二次注浆等措施控制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7.
李围 《公路》2008,(11):235-239
针对双车道高速公路越江盾构隧道,开发了一种10块等分管片结构,并进行了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通缝拼装管片结构的变形较大,弯矩和剪力最小,纵向螺栓的剪力为零;而错缝拼装的变形较小,弯矩和剪力最大,纵向螺栓剪力较大;两种拼装条件下轴力变化不大;水土分算情况下管片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比水土合算的要小.10块等分管片在特定的错缝拼装条件下,每一环管片的内力和变形是相同的,可改善管片结构的受力特征、减少配筋量.管片一环10块等分有利于优化配置运输能力和管片拼装机械手的拼装能力,同时减少管片的接头数量、增加隧道衬砌的防水能力,值得在我国双车道高速公路越江盾构隧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瘦西湖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洪伟 《隧道建设》2015,35(4):316-321
大直径曲线盾构隧道中,盾构掘进时盾构对其两侧和拱顶上方的土体作用不同,不同位置土体表现出不同的变形规律。为了保证曲线盾构隧道施工安全进行,并针对变形的差异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采用现场监测和FLAC 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大直径曲线盾构隧道施工中周边土体变形进行分析,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隧道掘进,地表沉降呈现反"S"形变形趋势,与3个变形阶段对应,即盾构切口到达时缓慢隆沉,盾构通过时沉降较快,盾尾脱出时沉降趋于稳定;2)横向沉降槽曲线中,掘进时隧道掘进方向曲线内侧沉降量比外侧对称位置沉降更大;3)土体水平位移在隧道掘进方向曲线内侧变形量小于外侧变形量。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老式砖拱桥为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隧道开挖对拱桥桥墩位移和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将会引起拱桥各桥墩产生不均匀沉降,;桥墩自身及桥墩间的不均匀沉降引起了桥墩自身应力的改变,同时由于拱桥结构的特殊性,还将引起拱圈结构受力的改变.建议在施工中采用地层加固等措施以减小隧道施工对拱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盾构法进行隧道施工时,常常会导致隧道上部的地表出现沉降,并在隧道的运营过程中,这种沉降现象依然会持续发展,对隧道的地下设施以及隧道四周的地面建筑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降低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干扰,分析隧道施工时地表的沉降规律至关重要。基于此,对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规律以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某地铁工程区间隧道为例,采用通用的FLAC程序对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在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在工程地面条件允许的沉降范围内,提出了合理的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压力及相应的控制沉降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北京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的实测资料,并分析不同布置下双线盾构隧道引起的沉降特征,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为依托,分别在双线盾构区间隧道的平行段和交叠段设置分层沉降监测断面,研究盾构施工引起的不同深度处地层沉降规律。分析表明:北京典型地层不同深度的沉降槽曲线可用高斯分布来描述,沉降槽宽度随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不同深度处,盾构到达监测断面前、超过监测断面1倍埋深距离、后期沉降这3部分大致各占总沉降的1/3;对于双线交叠盾构隧道,当先开挖下面的隧道再掘进上面的隧道时,沉降槽整体变深;北京典型地层条件下(地下水位以上),不同深度处沉降槽对应的地层损失率基本不变;施工中,盾构停机会使地层损失率和沉降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唐明明  刘淼 《隧道建设》2015,35(2):115-120
交叠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地层存在反复扰动,针对其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的研究十分有必要。以西安地铁临潼线左右线交叉叠落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研究线路左右线隧道空间交叉转换施工下周围地层的变形规律及后施工隧道(左线)对已完成隧道(右线)的扰动情况。研究表明:隧道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槽整体呈条带状且沿区间走向分布;地表沉降随隧道垂直交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地表沉降最大值为9.79 mm,位于左右线完全垂直交叠位置处;左线隧道对先施工完成的右线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侧向推挤和增大地层附加应力的作用,但在垂直交叠位置扰动影响较小;施工扰动引起右线隧道最大水平位移为1.75 mm,最大沉降为1.97 mm。  相似文献   

14.
在泥水平衡盾构工法中,通常会用密封舱的泥浆来平衡开挖面的水土压力,从而达到控制地表变形的目的,因此,泥浆压力的选取十分关键。为了解决工程中泥浆压力的选取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平衡稳定原理,对泥浆在开挖面上的3种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渗透模型”在工程中广泛存在,且渗透作用会导致开挖面稳定性减弱。基于“渗透模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结果显示,渗流作用下地表最大沉降随泥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泥浆压力达到一定限值后(本工程背景下为400 kPa),地表最大沉降值不再减小,该研究解决了合理确定泥浆压力控制地表沉降的难题;通过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岩土体应力状态分区和地表沉降云图,构建了地表沉降范围预测模型,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可用于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范围预测。此外,在泥浆压力为400 kPa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泥浆渗漏计算,结果表明泥浆渗漏上边界距水库底面7.5 m,不会对保护区水体造成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泥浆压力的选取、地面沉降范围的确定以及泥浆渗漏的影响这3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ZDK15+242.34施工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加厚度为0.02 m的钢套筒加固超近距离(与盾构隧道净距0.324 m) DN800污水管,运用MIDAS/GTS软件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钢套筒对DN800污水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钢套筒可以保证该污水管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与钢套筒的距离小于5 m时,钢套筒应力变化最为明显,且在左隧道施工完成时,钢套筒的应力值最大。盾构机在污水管前12 m到后8 m范围内施工时,距离隧道越近,污水管的沉降变化越大。污水管横穿废弃污水管及其内部填充的混凝土,会使污水管的沉降增大,与不穿越废弃污水管相比,污水管最大沉降差值增大1.5倍。  相似文献   

16.
杭州地区某盾构区间施工地表变形预测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隧道建设》2015,35(10):1003-1009
以杭州地铁某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为背景,分别对盾构隧道上浮和盾构隧道水平2种工况建立计算模型,并计算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在每种模拟工况计算中取不同的地层损失率对地表沉降进行计算。将不同工况、不同地层损失率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Peck公式计算结果进一步确认,以确定不同工况下的地层损失率:盾构隧道上浮工况下地层损失率约为1.9%;盾构隧道水平工况下地层损失率约为1%。以期为杭州和其他地区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沉管隧道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往往注重抗浮而忽略运营期的沉降,以某沉管隧道16年的长期沉降监测数据为范本,对隧道沉降的纵向分布规律,沉降稳定性分析,隧道差异沉降以及各个管节自身的竖向弯曲变形姿态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沉管隧道的沉降受到地基刚度分布、覆土厚度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隧道姿态的变化会导致沉管隧道各管节出在不同形态的自身竖向弯曲状态,进一步加剧管节受力的复杂性。综合分析显示该隧道整体趋于稳定状态,相关分析成果也可以作为同类沉管隧道结构安全分析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曹佳宁 《路基工程》2022,(1):112-116
依托南京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徐金区间隧道下穿京沪高铁联络线及仙宁铁路项目,运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变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铁路路基在盾构隧道施工期及工后期的沉降规律.研究表明:Peck沉降理论计算的地表沉降极大值发生在两个隧道中心对应的地表处,随地层损失率的增加而增加,具对称性;与一般黏性土或者砂性土不同,软土地质条件下盾构...  相似文献   

19.
杨延栋  陈馈  李凤远  周建军 《隧道建设》2014,34(12):1143-1147
为了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针对狮子洋隧道陆地段DIK42+660断面地层,通过理论分析,利用Peck公式对该断面地表横向沉降量进行计算;通过数值模拟,利用ANSYS建立地层的有限元模型,并从数值模拟结果中获取地表单元的横向沉降量;最后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对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地表横向沉降量预测方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运行10余年的结构沉降及隧址区河床的监测数据,分析水下盾构隧道在运营期的沉降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盾构隧道的总体沉降主要发生在江底以外的部位,包括明挖段和大堤段等,且80%以上的沉降发生在开通运营后的6 a之内;盾构隧道上方河床的局部冲刷(5 m以内)及水位变化能够引起隧道沉降反应,但不足以产生大的影响,且随着河床回淤能够恢复之前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