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高  刘亚飞 《隧道建设》2020,40(10):1498-1505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工程中存在的作业环境差、机械设备故障多、劳动生产率低等高温热害问题,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1#长大斜井为背景,进行技术研究和降温方案比选。首先,分析热水源、监测隧道洞内外气象条件,通过加强通风措施改善人体的舒适度。其次,采用注浆封堵热水源,减少热水流量,控制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采用冰块+射流风机+快热交换的处理措施,冰块吸收隧道内热量,降低局部环境温度;采用机械制冷设备进行强制降温,改善热害隧道施工环境;综合优化资源配置,采用增加作业人员和设备数量,倒班作业,缩短人员和设备作业时长等多种处理措施。最后,分析各种降温措施能够达到的施工效果。结果证明,针对以围岩、热水为主要热源的高地温隧道施工,采用“通风降温+注浆堵水+机械降温+合理施工组织”的处理方案,符合高地温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高地温隧道作业人员由于身处高温环境工作效率低、身体不适等状况,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隔热降温措施、地理条件等4个方面及其下属19个二级指标建立人体舒适度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其中固定指标总权重为0.3387,而可控指标的总权重为0.6613.随后给出人员舒适度评价等级,基于可拓理论结合尼格隧道的人员防护措施及地质资料定性及定量地对该隧道人员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高地温隧道人员防护设计流程体系,并对尼格隧道人员防护初步设计进行优化,并经过现场反馈情况证明该方法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具有普适性,能够指导其他高地温隧道的人员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天山特长隧道TBM施工湿热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尽忠 《隧道建设》2014,34(3):212-215
针对南疆铁路吐库二线中天山特长隧道TBM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温高湿环境问题,对温湿度成因及对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隧道内除湿冷负荷的计算应重点考虑电动设备的散热量,建立起湿热环境数学模型。对中天山隧道TBM施工湿负荷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掌子面附近降温除湿所需的冷负荷为1 192.3 kW,给出中天山隧道湿热环境控制方案中的热泵模式选取、设备选型等关键参数,为TBM施工湿热环境控制提供分析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隧道安全事故中,对被困人员的快速定位可提高搜索速度、减少救援时间,对于保障隧道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现有研究在隧道实时定位技术上的欠缺,本文利用射频技术快速识别、准确定位、成本低廉的优势,同时借鉴室内定位的LANDMARC算法,开展基于射频技术的隧道人员定位基站优化布设技术研究,以实现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实时准确定位.经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布设方法可实现无死角覆盖及低成本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迪 《隧道建设》2014,34(11):1062-1070
为了规范与提高盾构法道路隧道通风运营关键技术,基于既有盾构法道路隧道的设计实践,采用调查、归纳、总结及技术验证的方法,提出盾构法道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和适用标准,总结出常用运营通风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结合典型工程的通风设计阐述了正常运营通风和火灾通风设计的主要原则与关键流程,以及逃生通道和设备廊道的通风设计要点。得出通风设计应结合监控、消防等系统协调设计来保证盾构法道路隧道的整体功能,同时,指明了盾构法道路隧道运营通风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降低通风机能耗及废气处理设备占地面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的以人工作业为主、施工机械化程度低、工序循环时间长、施工进度缓慢、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以贵黄高速龙昌隧道施工为例,结合中国的隧道规范与欧洲新奥法设计理念,对龙昌隧道采用大断面法进行施工,提出“9+N”设备高度配合隧道建设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技术,即三臂凿岩台车、拱架锚杆安装台车等9种专用隧道施工机械设备与多功能地质钻机、全自动注浆机等多种辅助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搭配,采用相应机械化施工技术,无间隙地进行隧道施工。结果表明,“9+N”施工技术改善了隧道施工作业大量依赖人工的现状,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隧道施工人员数量,减小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证了隧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申志军  夏勇 《隧道建设》2017,37(12):1518-1528
目前铁路隧道施工以矿山法为主,但在黄土等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风险大、进度慢;而盾构法已在地铁、水下隧道等软弱地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蒙华铁路砂质新黄土隧道:1)通过矿山法与盾构法比较确定采用盾构法施工。2)从开挖内轮廓、刀盘开挖特点、管片拼装方式、管片受力及配筋4个方面对马蹄形盾构隧道和圆形盾构隧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马蹄形盾构隧道的断面利用率更高,马蹄形管片与圆形管片受力有所差别而马蹄形管片配筋量更低。3)介绍马蹄形盾构设备概况,并对马蹄形管片设计进行研究。4)例举马蹄形盾构掘进过程中遇到的防寒防冻、管片底部开裂和遇到含姜石的老黄土掘进困难等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经过1年多的施工实践证明,在黄土隧道马蹄形盾构施工风险低,质量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超宽带定位技术的隧道施工人员和车辆定位问题,该研究是隧道安全施工的信息化应用基础,是实现预警目标定位数据可靠采集和量化的依据,也是公路工程隧道施工突发事件救助人员位置信息的关键,对公路工程隧道施工的人员定位监测问题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对采用基于超宽带定位技术在隧道人员安全定位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中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其不确定性、复杂性都增加了风险分析的难度,一般的风险分析方法不能较好地评估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风险。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以初步统计的地铁隧道盾构法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数据和专家调研数据为基础,首先构建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风险清单,然后采用模糊对数概率和模糊对数损失率的概念对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分析,再求出风险事件的风险值及风险等级隶属度,最后确定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的总体和每个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该方法的结果与上海市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水平现状相一致评,其结果可为下一步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岳家岭隧道进口仰坡自然坡度45°~60°,高度约80 m,坡体为泥灰岩夹灰岩,整体形成顺向坡,洞口无作业场地,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岩体崩塌,给边坡稳定和施工人员作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为了排除隧道进口仰坡的安全隐患,根据野外调查和钻探、物探结果,对隧道进口山坡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8级台阶式边坡清方、锚杆框架植草的永久防护措施和挂网喷混凝土的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进行仰坡防护,并设置施工便道圆管涵等排水系统,利用清方土形成施工作业平台,洞口边坡和作业平台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唐强  秦岭  陈军  杨剑雄  张震  王冰冰 《隧道建设》2017,37(12):1613-1621
隧道预切槽施工技术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但在我国应用还较少。针对黄土地质专项研制了国内首台拱架式预切槽机,并在黄土隧道进行了施工试验。通过施工试验,掌握设备定位、分区切灌、设备行走、施工作业组织等关键技术,并提出应用改进及优化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切槽系统工作状态和设备切削、喷灌功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试验要求,为预切槽同步切削喷灌一体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评估山岭隧道施工阶段的辐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通过测试隧道内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空气氡浓度、粉尘质量浓度、围岩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等环境参数,以工人年均个人剂量为主要评估指标,推荐了一套基于新奥法施工的山岭隧道施工阶段辐射对施工人员影响的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摩岗岭隧道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各项辐射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研究得出: 摩岗岭隧道施工人员各工序年均个人剂量为0.203~1.13 mSv,隧道内部辐射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处于较低范围。该评估方法不仅考虑了隧道不同工序施工人员接受辐射时间、辐射来源等问题,而且辐射指标的选取符合山岭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隧道穿越辐射异常区的施工安全和辐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薛利群  张国光 《隧道建设》2015,35(12):1306-1314
从潜水技术的专业视角探讨潜水技术与盾构施工的应用问题,通过研究隧道盾构带压作业的主要难点和技术条件、所需潜水技术及特征、主要潜水设备、潜水技术应用的一般准则等,以解决隧道盾构带压进舱作业的潜水技术应用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潜水技术适用于隧道盾构施工作业;2)潜水技术用于隧道盾构作业,除需解决装备、规程及减压表等软硬件外,潜水人员及作业管理也是其成败之关键;3)与隧道盾构作业所需潜水作业相比,海上潜水面对的环境更严酷,更复杂,人员装备的要求更高;4)我国隧道盾构带压作业潜水,目前需要优先关注的是如何将海洋工程潜水技术科学有效地移植于隧道盾构施工带压作业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全自动液压栈桥式仰拱移动模架一体机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鹏飞  任浩  王善高 《隧道建设》2018,38(Z2):345-350
为解决隧道仰拱施工中传统设备简易、工艺落后导致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在仰拱开挖、出渣等工序作业时过往的人员、车辆、机械设备无法正常通行以及现有客运专线隧道仰拱施工设备机械化程度底、集成度不高等问题,以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3标栋梁坡隧道为例,对仰拱栈桥、模板体系、走行机构等进行研究,研制的全自动液压栈桥式仰拱移动模架一体机集成了栈桥、仰拱模板、中心水沟模板、走行机构、液压和液电装置等结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先优化仰拱段施工作业区,利用全自动液压、液电系统功能控制栈桥行走、仰拱和中心水沟模板安装及定位作业; 在仰拱施工期间,与过往的人员、车辆、机械设备以及掌子面施工形成互不干扰、平行推进的局面。该全自动液压栈桥式仰拱移动模架一体机有效减少了作业人员和辅助材料的投入,工效明显提升,安全步距可控,并保证了仰拱衬砌和仰拱填充以及中心水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中心城区内复杂周边环境复合地层条件下进行超大断面盾构法隧道施工,面临着从设计选线、盾构机选型、周边环境保护等诸多难题。首先介绍了隧道平纵线形设计,在满足盾构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开现状建构筑物或对其影响降到最小;然后介绍了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机选型思路;最后梳理了隧道沿线侧穿或下穿的建构筑物等工程重难点,逐一提出针对性设计及施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艳滨 《隧道建设》2015,35(11):1113-1120
通过对上海建设的多条大直径盾构越江隧道进行总结分析,确定盾构法越江道路隧道建设管理需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等总体原则,提出盾构法越江道路隧道的盾构工作井、圆隧道横断面选型与设计参数、盾构隧道防水等设计关键技术,介绍盾构选型及开挖面平衡技术、壁后注浆技术、盾构进出洞施工、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分析盾构隧道防水技术、防火内衬及风塔合建等防火与通风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对比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法和矿山法在过江隧道施工中的利弊,提出了盾构法与矿山法结合的方案,并对过江隧道施工过程中喷涌处理、盾构姿态控制、密封防渗漏等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色季拉山隧道为川藏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长度超越我国已建和在建山岭铁路隧道,特长隧道面临陡峻的高原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高原高寒环境和严格的环保要求,隧道修建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论文结合隧道环境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建设重难点,经专题研究,开展了多个高原复杂越岭线位、隧道分合修、特长隧道总体施工方法和防灾救援等重大工程方案研究,对TBM法隧道段设计、TBM设备选型及关键技术要求、长大辅助坑道设计、越岭防灾救援等关键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高地应力下的硬岩岩爆防控关键技术提出成套设计方案。色季拉山隧道推荐38km长隧道越岭方案,采用"敞开式TBM为主,钻爆法为辅"的分修方案,按照"以人为本、有序疏散、安全待避、限时救援"的原则设计2座紧急救援站,制定了"预警先行,主、被动防控及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岩爆综合防治技术。相关设计可丰富我国复杂环境下长大越岭隧道的设计技术,也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集成地理信息系统、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研发公路施工车辆与人员之间安全位预警相对位置算法,构建公路工程施工防碰撞安全系统。该系统不受天气及环境等状况影响,可实时对施工车辆和人员定位,对位置数据进行云计算处理,及时发出人机相对位置安全预警信息,从而为施工过程中人机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提升施工期安全监管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根据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公路实施的情况,结合贵州地形及地质构造条件,以提高施工质量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为目的,对莫洛瓦斯隧道的通风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工程概况,继而给出了隧道施工作业环境卫生及设计依据标准,并对风量、隧道通风阻力的计算方法及要求进行概述,最后构建了隧道通风系统,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