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此时虽可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制动力矩输出来保证行驶方向,但会使车辆制动力大幅衰减或丧失,同样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并验证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补偿控制方法,力图有效保证整车制动安全性。以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为例,首先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毂电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回馈制动失效的整车失稳特性以及电机转矩截断控制的不足;然后,建立了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并通过原理样机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基于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制动压力补偿控制器,并在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后的转矩截断控制基础上完成了液压制动补偿控制效果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工况下,通过异侧电机转矩截断控制和制动系统的液压主动补偿,能够使车辆快速恢复稳定行驶并满足制动强度需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的特点,针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时强鲁棒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ugeno模糊逻辑的制动能量回馈系统,以满足能量回馈的要求,该回馈系统提高了整车的制动性能以及续驶里程,也使整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达到较好的平衡,文章同时估算了这种控制策略的能量回收效率。经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满足总体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为微型纯电动汽车选定了轮毂电机驱动方式,并研究其构型和参数设计.首先构建了由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能量回馈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配合的并联复合制动系统.然后进行关键部件的参数设计,先确定整车目标性能参数,再根据车辆动力学计算与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确定轮毂电机和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并进行选型.最后通过仿真与整车试验验证整车性能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2)再生制动所谓再生制动,是指通过控制使车辆动力模块全部或部分具有能量逆向流动功能,从而实现将车辆的惯性能部分回馈至储能器,与此同时,对车辆起制动作用。在电动汽车中,再生制动的性质是电气制动,此时驱动电机工作处于发电模式。这里说的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是一种宏观称谓,它是指电动汽车在电气制动过程中,整体上表现为将车辆惯性能变成电能,并将其储存于蓄能  相似文献   

5.
车辆制动性能检测现状目前车辆制动性能检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①通过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或平板式车辆制动试验台检测。台式法检测制动性能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重复性好,能定量测得各轮的制动全过程,有利于分析前、  相似文献   

6.
整车控制系统是车辆的核心控制部分,其既要对驾驶员的操纵意图进行识别和判断,又要对整车运行时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同时,还要对整车的能量需求进行管理和协调。在车辆制动工况下,如果进行制动能量的回收控制,可以有效的延长续驶里程,但电动汽车在进行回馈制动时,电制动会和机械制动系统相互耦合,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车辆行使的安全性。本文阐述了对制动模式下机械制与电机再生制动的协调开展研究,目标是进一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制动时的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回馈特性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回馈制动特性,建立了用于城市公交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回馈制动控制策略,分析了复合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并探讨影响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可靠、安全和高效的主要因素,研究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回馈制动最低车速限值越小,制动能量回收率越大;从回收电动汽车能量角度分析,回馈制动比例应有一个有效范围值;在各种循环工况下,具有回馈制动功能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城市客车单位里程的能量消耗可降低10%~25%。  相似文献   

8.
正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前提。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也是车辆年检、营运车辆年审时的一个重要判定项目,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汽车制动不良现象一旦发生,轻则造成制动无力、制动拖滞、制动踏板跳动、制动距离过长、制动跑偏;重则产生制动侧滑现象,出现车头平直向前,而车尾已滑向一侧,驾驶者失去对车辆的方向控制作用,极易造成后方车辆追尾,酿成惨烈的交通事故。判断汽车制动系的工作性能是否合格,可在汽车性能检测站检测,主要  相似文献   

9.
邵祖峰 《北京汽车》2004,(1):27-28,46
机动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只有加强车辆安全性能的检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有保障。文中主要分析了车辆的制动过程图和车辆制动性能检测指标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指出了完整的检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如何确保车辆在行车制动失效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制动效能,使车辆平稳地减速或者停住,是国标和ECE法规要求的重点。在现行的汽车标准法规体系下,对行车制动失效后的车辆制动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有两种,即应急制动性能和剩余制动性能。本文将以商用车为例,通过对现行标准法规的对比分析,来阐述行车制动失效后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电动自行车作为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的车辆,其制动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骑行者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动自行车最关键的技术指标之一。制动性能分为行车制动和紧急制动。通常标准所指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车辆开发测试阶段,从客户实际用车角度出发,遵循顾客的车辆驾驶习惯,对整车制动性能进行主观评价,分别对制动人机工程、制动踏板感、制动效能、制动方向稳定性、制动热稳定性、制动振噪6个维度进行主观评价,从车辆开发早期阶段参与同步开发评价,联合客观测试试验,对车辆制动性能开发提出改善方向及意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整车制动性能完成对车载制动检测系统的集成,实时检测、采集、分析各传感器输入的制动踏板力、制动减速度、管路压力等制动性能参数,分别完成常规制动试验、制动失效试验、静态及动态制动踏板感觉试验,并完成对4类工况的制动性能分析对比;对受损车辆制动性能的司法鉴定进行考核评价,并完成制动性能测试在受损车辆司法鉴定中的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重型载货车辆行车制动性能加载检测研究过程。针对我国使用现行台试制动性能检测设备进行重型载货车辆行车制动性能检测时,车辆满载状态制动性能检测操作性差的缺陷,参照德国用张紧带拉压法和台架举升法加载检测的经验,进行了方案设计与样机制造:最终使用样机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实行重型载货车辆行车制动性能加载检测的可行性,提出现阶段拟采用的加载检测方法——部分加载法,即单独采用台架举升法举升一定高度进行检测,并探讨未来如何检测满载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的整车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4种典型循环工况为例对电动汽车进行能量分析,设计了基于常规汽车制动系统的整车能量回馈控制方式,研究了控制策略,完成了车辆道路试验与标定优化。试验表明,整车能量回馈控制方式与控制策略安全、可靠,且柔顺性良好;利用能量回馈技术,蓄电池能量消耗可减少10%,能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6.
液压驱动车辆的反拖制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液压驱动车辆长下坡制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泵排量对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在下坡制动中的影响。对提高液压驱动车辆下坡安全性,为液压驱动车辆合理安排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制动能力,提高反拖制动性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无法上制动检验台检验的车辆及经台架检验后对其制动性能有质疑的车辆,用非接触式速度计检验制动距离,或者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检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和制动协调时间来判定制动性能。本文对这两种检验方法、步骤做了详细介绍,并对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8.
王兆 《天津汽车》2005,(5):9-12
良好的行车制动性能是维系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如何确保车辆在行车制动失效后仍然维系一定的制动性能,使车辆安全减速或停止行驶更是汽车设计和法规要求的重点.在现行的汽车标准法规体系下,对行车制动失效后的性能评价有2种,即应急制动性能和剩余制动性能.本文将以乘用车为例,通过对不同标准法规的对比分析,解析行车制动失效后的性能和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车辆对制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制动系统由于结构和原理的限制在提高制动性能方面潜力有限,EHB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动系统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的不足,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车辆制动性能,本文对EHB系统的优点、发展现状、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基本控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运用LabVIEW图形化虚拟编程软件,通过结构化设计及模块化编程的基本思路,设计出车辆制动性能评价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考虑了多种参数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并且能够存储参数并生成Word格式的报表文档,使用方便,仿真结果准确性较高。利用此仿真结果可进一步优化车辆的结构参数,从而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