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轨道交通与区域商业、文化功能设施融合的需求愈加强烈,出现了许多地铁上盖大型建筑综合体。以杭州地铁4号线勾阳路站~金家渡站区间与余政储出【2019】35号地块共建项目为例,对地铁与上盖建筑地下室共建的围护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可为将来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周边交通衔接设施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地铁客流的供给以及公共交通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昆明地铁一二号线首期工程是云南省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铁线路,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本文通过对其周边交通衔接客流的调查,从客流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换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包括商业、居住、客运枢纽在内的不同站点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通过对衔接客流的分析,为地铁交通衔接设施以及共享单车的规划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铁设施的普及建设,地铁上盖建筑也大量涌现,但两者的设计及施工常存在不同步现象。相关地铁上盖建筑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均应考虑对下方地铁设施的保护问题。以郑州某地铁上盖建筑为例,论述了结构选型及施工方案确定的思路,并分析了工程对下方地铁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洋 《隧道建设》2015,35(4):354-358
解决好地铁与公交的无缝换乘设计原则与思路问题,能有效提高地铁与公交的换乘质量。通过对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其基本的设计思路,并以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与其上盖物业"地铁金融城"项目内的公交站场换乘设计为例,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探析。其中,设计原则主要有:直达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设计策略主要涉及缩短换乘距离、通风形式的选择及消防设计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地铁的规划、建设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着重对地铁线路的客流分配方法及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综合考虑时间、费用及舒适度三因素的交通阻抗函数 ,根据居民出行过程中的最短路因素及随机性因素 ,提出了改进型Logit出行方式分担率模型 ,并就 5种常见的地铁网型提出了客流分算法。其基本模型及算法简单、有效 ,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并已在南京市地铁客流预测中应用。可供轻轨及公路交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喻敏 《隧道建设》2016,36(3):301-308
地铁换乘站是连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桥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全线车站设计的重点。以青岛地铁江苏路站为例,从换乘形式的角度,对3个换乘方案从车站换乘及服务功能、附属设置和工程可行性、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选择了方案2。对存在多个通道换乘的方案,客流组织方式的分析也至关重要,以某一方案为例,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换乘形式进行了客流仿真,从量化的角度对换乘客流流线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该方案以单向循环为主、双向循环为辅的换乘客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回馈社区型的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应当被倡导。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通过设施自身的功能与空间资源实现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以此来促进城市功能的混合使用,节约土地空间资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如何将其理论与实践共同推进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十三五"地铁建设规划,以即将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轨交14号线昌邑路站为样本,将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作为向导,针对拟建设站域提出了设计策略,并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场景化。最后,对空间、交通、功能等一系列构成要素在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综合服务设施中的互相关联及作用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探索出一种适应于研究样本及相似型样本的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铁开通初期进行客流预测时间较短,在交通小区划分、交通调查、出行者行为、运营供应条件和预测模型方面均需做特殊处理。文中依据长沙市地铁1号线所设车站周边个人出行调查结果,利用改进的四阶段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该地铁线路初期客流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动物园公交枢纽实际运营效果及其对周边交通状况的相关影响,从规划思路、位置环境、建筑结构、流线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着重指出枢纽内部换乘客流组织、外部车辆流线组织以及客流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铁客流分布不均衡情况,对地铁行车组织方案进行优化以缓解部分站点客流压力.建立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和平均载客率同时最优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假定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服从均匀分布,以此计算在途和等候时间价值.为了满足各个行车段的不同特征,在大小交路模式下定义不同交路段的载客率和列车使用车底数,更加符合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广州地铁6号线的运行情况为例,运用基于全局搜索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考虑单一出行时间价值的模型与该模型相比,出行时间价值降低3.21%,但平均载客率提高20.2%;考虑单一平均载客率的模型与该模型相比,平均载客率提高11.98%,但出行时间价值降低了1.68%,因此综合考虑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和平均载客率的优化模型可以使2个目标函数值同时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地铁施工期间会不同程度地占用城市道路,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对居民的出行造成干扰.通过对地铁沿线片区路网进行交通疏解,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铁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保证片区居民的正常出行.结合某地铁工程,对地铁施工交通疏解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存 《隧道建设》2004,24(3):9-11
介绍了南京地铁鼓楼站盖挖逆做法设计中的钢管混凝土柱及其节点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铁车站,由于客流密集、车站内部组成复杂,成为火灾的安全隐患区。从建筑专业的角度,结合相关实例,分析、探讨地铁车站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加强地铁车站设计的安全性、规范性,减少地铁车站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14.
选取公交行业大数据,涉及公交交易数据、公交GPS数据、地铁交易数据等,对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利用Oracle数据库对源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利用R语言、Python对数据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分类、融合,通过设计算法分别实现公交交易数据与GPS数据融合、公交交易数据与GPS数据的上车站点名称匹配。以南京37路公交为例,挖掘公交客流特征,包括总体客流特征,老年人、学生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交出行特征;挖掘公交客流的日客流分布、时客流分布和空间客流分布;挖掘公交的运行状态中的运行参数,把握公交运行状态的规律。为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政府决策、公众便捷出行、企业运营调度优化及数据验证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石广银 《隧道建设》2020,40(9):1350-1359
车站设计时为满足防灾规范及正常服务功能,常设计多种公共区楼扶梯及闸机布置方案,而由于各方案疏散设施相同,无法用现行疏散规范计算方法区分每种方案的优劣。为解决该问题,结合12 m单柱岛式站台公共区楼扶梯的3种布置方案,采用模拟仿真软件Pathfinder对各方案及其不同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同时导入FDS数据分析不同火灾点对疏散的影响。基于疏散仿真设计的角度分析,3种公共区布置方案中,采用楼扶梯+双扶+垂梯+双扶+楼扶梯的形式更有利于乘客疏散;同时,设计中应重视付费区与非付费区间平开门的疏散作用,并应将其设置在疏散客流流线上。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乘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地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运营和管理挑战,尤其是在客流量管理和优化方面。传统的地铁客流管理方法往往依赖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判断,难以应对高峰时段的客流波动和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光谷广场综合体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珞喻发展轴的珞喻组团中部,是联系主城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和通道。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结合地铁站对其周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整合地铁与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结合光谷广场综合体实例,对光谷地区交通现状和规划情况进行分析。以保障最优地铁功能、打造世界最美车站为出发点,对光谷综合体方案推导过程进行梳理,解决综合体复杂条件下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和消防等诸多设计难点,设计方案和实施经验对此类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喻敏  兰志光 《隧道建设》2020,40(Z1):179-186
一般地铁疏散计算大多是对疏散设施通行能力的分析,然而未能明确地铁车站建筑形式及站厅至站台提升高度的多样性、客流的复杂性等因素对地铁客流疏散是否存在影响以及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需要结合仿真模拟软件进一步分析。主要基于BIM环境利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在满足规定疏散时间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建筑形式车站的不同客流量下同一提升高度的客流疏散情况和在同一建筑形式车站的相同客流量下不同提升高度的客流疏散情况,通过数据模拟并分析得到车站建筑形式对站台客流疏散效率影响不大且疏散效果随车站站台至站厅疏散设施提升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分界点位于疏散设施提升高度值为19 m处。同时,疏散过程中拥堵会造成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在工程设计时疏散设施要考虑一定程度上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19.
地铁限界直接影响地铁土建工程的规模及造价,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章在分析限界手工设计内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AutoCAD为平台进行地铁限界CAD系统二次开发的设计思想和总体框架,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存 《隧道建设》2005,25(1):21-22,3
介绍南京地铁鼓楼站防水设计,对地铁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防水方案进行探讨,对盖挖逆做法车站节点防水设计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