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陈绍华 《隧道建设》2016,36(3):355-372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是我国首座长度突破30 km的铁路隧道,文章介绍关角隧道的主要修建新技术: 采用斜井分隔风道新技术和斜井皮带机出碴配合钻爆法掘进的新技术,加大供风量,减少污染,提高效率,克服高寒缺氧难题;采用岩溶裂隙水综合注浆技术及合理的排水配置,解决持续高压涌水难题;采用调整结构形式、加强初期支护和允许适度变形的技术方案,解决宽大断层束大变形问题;通过严格的计算,首创采用活塞风解决30 km长隧道运营通风技术方案,研究隧道内火灾烟气分布规律后,采用安全隧道射流风机加压和事故隧道均衡分散式竖井排烟新技术,形成防灾救援新技术。文章介绍关角隧道建设所取得的技术成就,以期对后续的高原特长隧道起到指导,达到推动中国铁路隧道技术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铁路隧道火灾预防及救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茅为中  张念 《隧道建设》2010,30(1):20-23
如何做好铁路隧道的防灾救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特长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国内外铁路隧道设计经验和重大火灾案例,针对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和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给出一般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设置方案的建议,对促进完善我国铁路特长隧道的火灾防灾救援和安全疏散规划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我国高海拔隧道建设的大力稳固发展,采用调研分析的方法总结近年来我国在高海拔隧道建设、通风、防灾救援以及节能通风等方面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到高海拔隧道低压、低氧和低温等环境下的通风控制标准、风机特性、施工供氧技术等综合技术,探明高海拔地区火灾烟气流动特性,明确高海拔地区人员逃生能力及隧道疏散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介绍高海拔隧道通风照明等节能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隧道营运通风设计是特长公路隧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宜昌至恩施公路龙潭特长隧道的工程实际,综合考虑通风、防灾救援和施工组织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技术相对可靠、较为经济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七道梁隧道为兰临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属于高海拔区特长公路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必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全射流纵向通风加浅竖井送排式通风方案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七道梁隧道为兰临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属于高海拔区特长公路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必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全射流纵向通风加浅竖井送排式通风方案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七道梁隧道为兰临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属于高海拔区特长公路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全射流纵向通风加浅竖井送排式通风方案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坪里隧道全长2×12.3-km,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特长公路隧道,其路线平、纵方案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本路段的工程投资、运营成本及行车安全,也控制着隧道通风与防灾及救援方案、照明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相似文献   

9.
大坪里隧道全长2×12.3 km,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特长公路隧道,其路线平、纵方案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到本路段的工程投资、运营成本及行车安全,也控制着隧道通风与防灾及救援方案、照明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相似文献   

10.
《隧道建设》2015,(1):8
<正>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继2014年12月25日下行线正式通车后,28日上行线亦通车投运。至此,自2007年11月开工建设起,历时8年的浩大工程宣布竣工运营。这意味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已实现全线双线电气化,青藏铁路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新关角隧道最高海拔3 497.45 m,全长32.645 km,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二线控制性工程。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青藏铁路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设计时速160 km。  相似文献   

11.
马伟斌  王志伟  韩自力 《隧道建设》2020,40(8):1113-1122
阐述长大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体系,其由土建结构设施、机电设备设施、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及疏散模式组成。根据一般地区和高海拔地区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火灾燃烧特性与致灾机制、土建结构设计与优化、机电设备设施优化、监控系统的开发以及应急疏散救援5个方面关键问题或技术的研究、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高海拔隧道火灾蔓延与热释放速率、土建参数优化、设备设施适用性检验与耐久性保持、监控系统应用于智能疏散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同时着眼于隧道发展,提出针对特长城市地下区间隧道、深埋地下车站与水下(海底)铁路隧道在上述5个方面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的龙潭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公路上的特长隧道,长约2×8.7km,其营运通风系统值得认真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施工组织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3.
长大隧道通风与防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最长的两座铁路隧道分别是秦岭隧道(18.462km)和乌鞘岭隧道(20.05km),最长的公路隧道为终南山隧道(18.02 km),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长大隧道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介绍了以上三座特长隧道的通风、防灾设计过程及实施情况,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及方案比选等方面对长大隧道的通风及防灾设计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期对今后其它长大隧道的通风及防灾设计起到点滴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找到一种更加适合单洞双向行车特长公路隧道的通风方案,解决此类隧道排烟困难、人员疏散逃生困难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针对扎尕梁特长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合流型通风井排出式+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平导压入式网络通风以及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斜井分段排烟3种通风方案,从土建费用、机电设备初期投资、运营电费、通风控制、通风网络稳定性、通风方案的适用性以及管理维护几个方面对各个通风方案进行比选,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最终给出推荐方案: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斜井分段排烟方案。隧道正常运营工况下,主洞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实现按需通风;火灾工况下利用排烟斜井进行排烟,解决平导排烟只能分2段排烟的问题;利用平行导洞进行人员的疏散逃生和救援,解决人员疏散逃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长大公路隧道运营期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首先对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影响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次以某特长公路隧道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利用CFD软件对隧道进行火灾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火灾时隧道内的烟雾、温度场的纵向分布扩散规律。并根据计算结果对隧道结构的通风防灾系统进行人员的安全疏散模拟。结果表明,在3 m/s的纵向通风条件下,当出现最不利火灾工况时,原有的通风防灾系统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色季拉山隧道为川藏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长度超越我国已建和在建山岭铁路隧道,特长隧道面临陡峻的高原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高原高寒环境和严格的环保要求,隧道修建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论文结合隧道环境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建设重难点,经专题研究,开展了多个高原复杂越岭线位、隧道分合修、特长隧道总体施工方法和防灾救援等重大工程方案研究,对TBM法隧道段设计、TBM设备选型及关键技术要求、长大辅助坑道设计、越岭防灾救援等关键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高地应力下的硬岩岩爆防控关键技术提出成套设计方案。色季拉山隧道推荐38km长隧道越岭方案,采用"敞开式TBM为主,钻爆法为辅"的分修方案,按照"以人为本、有序疏散、安全待避、限时救援"的原则设计2座紧急救援站,制定了"预警先行,主、被动防控及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岩爆综合防治技术。相关设计可丰富我国复杂环境下长大越岭隧道的设计技术,也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奎  王志强 《隧道建设》2017,37(2):150-159
统计分析了83例国内外铁路隧道运营期事故资料,研究了铁路隧道运营期间主要灾害类型、原因及防灾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铁路隧道运营期间主要灾害类型有火灾、列车碰撞、脱轨及衬砌剥落;2)铁路隧道运营期防灾应以隧道火灾为重点,同时兼顾列车碰撞、脱轨和隧道衬砌混凝土剥落等灾害;3)隧道内旅客列车火灾的主要原因为列车车辆关键部位故障、人为因素、列车车辆缺陷致列车碰撞或脱轨;4)依据土建设施规模及隧道结构分布特点,长大铁路隧道(群)运营期防灾模式可选择定点停车疏散救援模式、全长或局部范围内随机停车疏散救援模式;5)铁路隧道防灾涉及基础设施、铁道车辆和运输调度,应建立铁路隧道运营期灾害防范体系及预警系统,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10日,中铁隧道集团工人在关角隧道内紧张施工。由中铁隧道集团等单位参建的关角隧道近日即将全线贯通。关角隧道是青藏铁路西格(西宁—格尔木)二线控制性工程,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全长约32 km,历时近7年施工,是国内在建特长隧道,世界高海拔铁路第一长隧。该隧道建成后,火车穿越关角山将由2 h缩短到20 min,对解决青藏铁路运输瓶颈,提高运输能力,加快青海、西藏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关角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自然环境恶劣,高寒、干旱、缺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火灾网络通风的计算方法,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在全射流通风方式下的火灾情况进行计算研究。计算结论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防灾救援、营运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拱北双层异构隧道由于结构特殊性导致消防救援系统与一般公路隧道存在差异。主要介绍了拱北隧道消防救援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要点,特别是关于系统构成、消防联动、救援疏散方案等方面。充分结合隧道结构的特殊性,展现了隧道消防救援系统设计的综合性,以推动公路隧道防灾救援体系的建立,提高隧道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