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方明 《隧道建设》2014,34(4):343-350
为满足南京地铁3号线浦珠路站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的需要,对该站原分体始发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分析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对地铁车站的影响,总结出地铁车站在大盾构整体始发条件下结构设计的处理方法及难点。根据车站工程地质,利用混凝土梁柱临时托换体系满足始发要求,并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及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转换始发的关键技术。得出采用临时结构托换技术解决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是可行的,且临时结构托换体系对原结构尺寸未产生影响。通过分析验证了混凝土梁柱体系在在地铁车站结构受力体系临时转换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姚占虎  伍国军  陈卫忠  袁敬强 《隧道建设》2015,35(11):1127-1133
盾构进出工作井是盾构安全施工的关键。以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梅子洲圆形风井盾构穿越为研究背景,建立复杂的大型三维计算模型,对盾构穿越区域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土弹簧释放开挖荷载的特殊模拟方法,首先对盾构破除素混凝土强度的选取进行优化分析,建议采用C15混凝土,既能减小盾构穿越施工的难度,又能保证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然后对盾构穿越前后风井地连墙、内衬墙和冠梁等重要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盾构穿越前后,地连墙的变形和内力变化很大,最大增幅分别为45%和228%,内衬墙的环向弯矩和竖向最大正弯矩均存在较大变化,环向弯矩最大增幅200%,竖向弯矩最大增幅54%,冠梁的最大环向弯矩变化很大,最大增幅为1 160%。因此,工程设计时应对地连墙、内衬墙和冠梁内力较大区域加强配筋,以保证盾构安全顺利地通过。  相似文献   

3.
地铁盾构隧道弯矩和变形控制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庭金 《隧道建设》2010,(Z1):109-112
为评估紧邻基坑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的影响,需确定盾构隧道结构的弯矩和变形控制值。以广州地铁一号线黄沙车站地铁上盖基坑工程为背景,首先,根据盾构管片尺寸、配筋和接头螺栓情况,计算盾构隧道管片的弯矩控制值,评估依托工程盾构隧道结构的应力水平;其次,通过等效轴向刚度模型理论和简易接缝张开量计算方法,分析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曲率与管片环缝接头张开量的关系;然后,结合地铁盾构隧道保护经验和管片环模型试验结果,提出盾构隧道变形的控制值;最后,通过依托工程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三维变形实测数据分析,评估目前盾构隧道结构的安全现状,并对隧道变形的监测工作提出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地铁盾构隧道的安全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结构设计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美华 《隧道建设》2011,(Z1):209-213
管片是盾构法隧道的重要组成构件,是控制隧道工程造价和隧道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内径6 m地铁盾构隧道管片在国内比较少见,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种管片的厚度、宽度、分块等结构参数、结构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并以深圳地铁11号线某盾构区间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的受力行为与常用的普通直径盾构隧道管片类似,结构配筋主要由裂缝控制,管片的某些特殊部位应加强配筋,已达到防止管片开裂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隧道盾构下穿既有桥施工时,由于土体扰动,盾构法施工对周围土体及既有桥结构基础的影响较为复杂,以某大直径浅埋隧道下穿既有桥为例,在常规地层损失率下,对比分析Peck公式与隧道二维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隧道二维模型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同样地层损失率下三维模型的地面沉降及既有桥基础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6.
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的结构设计,一般可通过闭合框架法采用二维模型进行简化计算,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特殊节点,该方法的适用性有待商榷。选取合适的荷载组合工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某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的二维简化模型和三维精细化模型,并开展结构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大开洞的二维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结构主受力方向的受力特征;除了大开洞部位附近区域,二维模型计算结果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的包络线较为接近;在中板挑出部位和顶板的纵向角隅部位,非主受力方向可能出现较大弯矩,需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下复合墙体系中结构侧墙受力状况,以长三角区域内某大型地下空间为实例,按照不同的受力形式和建模方式划分两种二维计算模型,求得对结构侧墙截面起控制作用的剪力值,并通过三维计算加以复核。  相似文献   

8.
杨海 《隧道建设》2013,33(9):746-750
为提高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精细化,分别采用传统二维简化算法和三维有限元算法对2种典型地铁车站(单柱双跨和双柱三跨)的纵梁进行内力对比分析。2种算法的纵梁内力结果差异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建议继续采用传统算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将更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9.
荆州长江大桥南汊通航孔主桥为结构高度不对称的高低塔的斜拉桥,其成桥与架设过程均异常复杂,为研究其受力特性,确保桥梁安全,对其采用3种不同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并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单元离散方案进行了平面杆系、二维及三维非线性仿真分析。同时对成桥状态静力非线性计算工作进行介绍,对不同计算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分析表明:平面杆系、二维与三维仿真分析的计算结果总体上一致,但局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介绍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的计算方法,从计算假设、荷载的确定及二衬配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我国计算假定与习惯作法有一定的区别,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楔形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拟合设计效率,基于达索CATIA V6软件平台,分析管片几何结构模型建模与隧道设计曲线拟合原理。通过盾构管片参数换算,建立楔形盾构隧道管片环参数化建模标准库,设计函数运算关系并编辑脚本,然后以局部坐标系转换的方式实现隧道曲线参数化拟合,编写排版拟合程序,并应用排版程序分析不同楔形量对通用楔形盾构管片隧道曲线拟合精度的影响。最后,依托杭州市艮山快速路下沙段提升改造工程,对工程初设中直径为14 m的盾构管片进行建模排版模拟,结果表明排版程序计算结果满足工程需求,能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扭转发散临界风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海黎 《公路》1995,(1):25-27
采用二维方法和三维方法对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主梁扭转发散临界风速进行了计算分析。在二维方法中,提出了实用、有效的计算Kα途径,使二维方法与三维方法相比,具有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逐渐涌现于各种重大工程之中,而大尺寸、超深工作井也随之得到了应用。如何更好地对工作井的围护及结构进行设计,成为了超大直径盾构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以珠海某近海淤泥地层超大直径盾构工作井为例,通过启明星软件对其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及侧移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计算其结构弯矩及剪力,结果表明该工作井方案能满足各规范的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拱桥矩形拱肋静风阻力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给出更合理的拱肋阻力计算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及流场显示技术,计算分析二维拱肋截面阻力系数与三维曲拱肋阻力系数,并对某实际大跨度拱桥的缩尺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分节段测试其静风阻力。结果表明:高宽比对阻力系数影响不明显;阻力系数随拱肋间距比的增大存在跳跃现象,对二维拱肋截面该跳跃区间为3S/H4,对三维曲拱肋为1.5S/H2;按三维拱肋阻力系数计算的静风阻力最接近该桥试验结果,若按二维拱肋截面阻力系数计算将明显偏小,而按规范方法又过于保守。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三维曲拱肋阻力系数进行静风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在意外堆载工况下的整体安全性,针对2环纵向接缝构造相同,管片配筋不同的衬砌结构进行整环足尺加载试验。试验通过30点集中荷载模拟类矩形盾构衬砌结构在意外堆载工况下的实际受力,利用位移计和电阻应变片等传感器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在意外堆载工况下的破坏过程、结构变形、接缝变形及螺栓应变等试验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得到了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在意外堆载工况下的破坏机理;并对比分析了2环试验结构试验结果,探究了不同管片配筋量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最后,从结构鲁棒性角度出发,分析了意外堆载工况下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的鲁棒性指标,对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整体安全性进行评价,并通过对比分析2环试验结构的鲁棒性指标,为提高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整体安全性提出管片优化设计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类矩形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薄弱环节为管片间的纵向接缝及T块与中柱连接处;纵向接缝构造形式相同前提下,管片配筋量增加对纵向接缝受力影响不明显,不能使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的鲁棒性明显提升;管片截面抗剪不足导致结构局部破坏而失去承载力不利于结构的鲁棒性,可通过优化管片本体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提高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盾构隧道江南工作井的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对周边场地、建构筑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基坑深度以及安全、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终采用叠合结构的设计方案。运用Midas Gen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施工期与运营期不同工况进行模拟,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工作井各阶段的受力特征并提出优化建议。简述地连墙计算结果与叠合结构计算结果的相互校核过程。  相似文献   

17.
韩伟锋  李凤远  王助锋 《隧道建设》2012,32(2):142-145,149
为满足设计人员快速完成盾构刀盘设计,采用CATIA三维建模软件和Visual Basic进行盾构刀盘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参照此方法可以完成盾构刀盘参数化建模系统的开发。通过建模系统,根据盾构施工的边界参数、材料参数和刀盘关键参数可快速生成盾构刀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刀盘的设计时间,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改进层状砂井路基孔隙水压力计算的一种方法,在荷载作用区采用等效砂井方法,在砂井区边缘则由二维固结方程的解进行修正。文中给出的计算可较合理地反映出层状路基及砂井区边缘的渗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狭小空间条件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武汉江夏清水入江项目八分山片排水改造工程盾构隧道始发井空间狭小、无法按常规始发施工技术进行盾构设备组装、始发掘进施工的难题,通过对工程水文地质、始发井及隧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盾构附属设施、负环结构、出渣系统等进行改造,增加临时推进装置,提出一种分部组装与分部推进相结合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可解决始发空间小、盾构组装、始发与设备材料垂直运输、人员进出困难的问题,始发施工过程安全、顺利,地面沉降符合要求,说明采取的分体始发技术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负环拼装是盾构始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施工工序。为解决超大直径盾构始发时负环拼装较为困难、拼装工序不规范、拼装尺寸偏差大等施工问题,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三维模拟、数值计算等方法对超大直径盾构负环精细化拼装的施工过程及真圆度拟合检查方式进行研究,重点对负环拼装定位方法及相关施工测量内容进行研究,并叙述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总结得出管片定位特征点的选取方式、管片推出时的控制方法、减小管片下沉影响的方式、管片拼装的控制标准等结论,形成一种超大直径盾构管片平整度的计算方法。将研究结论应用于依托项目后,和燕路过江通道项目负环拼装过程顺利,负环拼装精度及真圆度的控制均高于设计及规范要求,最大程度减少了错台和椭变,大大提高了管片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