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某地铁区间盾构机分体始发工艺,对盾构分体始发技术进行研究.由于该区间始发空间狭小,只能选择四次分体始发工艺展开盾构施工.工作井作为该区间盾构施工的唯一始发井,设计长度为18 m,且邻近山体,作业空间有限,场地无法满足常规盾构整体始发条件要求,需采取分体始发工艺.通过实践证明,盾构分体始发技术可以解决"小净空、上软下...  相似文献   

2.
季维果 《隧道建设》2014,34(9):895-899
针对盾构在大连地铁2号线西安路站至交通大学站区间小半径曲线隧道单井口的复杂始发条件,从进度、成本、可行性等方面对盾构分体始发和整体始发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整体始发方案。通过自制皮带机和管片小车,从始发方向和盾构掘进姿态调整等方面进行控制,解决了整体始发阶段出渣、管片运输和盾构姿态控制的难题,实现了小半径曲线隧道上盾构单井口整体始发。  相似文献   

3.
狭小空间条件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武汉江夏清水入江项目八分山片排水改造工程盾构隧道始发井空间狭小、无法按常规始发施工技术进行盾构设备组装、始发掘进施工的难题,通过对工程水文地质、始发井及隧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盾构附属设施、负环结构、出渣系统等进行改造,增加临时推进装置,提出一种分部组装与分部推进相结合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可解决始发空间小、盾构组装、始发与设备材料垂直运输、人员进出困难的问题,始发施工过程安全、顺利,地面沉降符合要求,说明采取的分体始发技术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依托成都地铁18号线土建4标兴隆站—天府新站大直径盾构低瓦斯区间,分析了开发快速分体始发技术的详细原因,提出了分体始发工艺过程、三阶段掘进以及掘进参数控制,建立了快速分体始发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可以提前15~20 d实现盾构正常掘进,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依托成都地铁18号线土建4标兴隆站—天府新站大直径盾构低瓦斯区间,分析了开发快速分体始发技术的详细原因,提出了分体始发工艺过程、三阶段掘进以及掘进参数控制,建立了快速分体始发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工期,可以提前15~20 d实现盾构正常掘进,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钟志全 《隧道建设》2020,40(8):1197-1202
新加坡地铁C715项目盾构隧道工程始发竖井空间狭小,采用常规分体始发工艺存在掘进效率低、管线消耗量大、设备运行效果差等工程难题。通过改造8号后配套台车、出渣设备及管片转运小车,重组地面后配套台车,增设PLC中继柜,提出一种在长度仅22 m竖井中的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可节约大量电缆管线,有效提高掘进效率,顺利完成管片转运及拼装,并解决长距离连接管线造成油脂堵管及线路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经济的盾构分体始发。  相似文献   

7.
刘方明 《隧道建设》2014,34(4):343-350
为满足南京地铁3号线浦珠路站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的需要,对该站原分体始发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分析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对地铁车站的影响,总结出地铁车站在大盾构整体始发条件下结构设计的处理方法及难点。根据车站工程地质,利用混凝土梁柱临时托换体系满足始发要求,并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及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转换始发的关键技术。得出采用临时结构托换技术解决大直径盾构整体始发技术是可行的,且临时结构托换体系对原结构尺寸未产生影响。通过分析验证了混凝土梁柱体系在在地铁车站结构受力体系临时转换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蔡辉  李荣智 《隧道建设》2007,27(6):57-62
简要介绍穿黄工程概况及泥水盾构施工主要作业模式。对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应用于穿黄隧洞的组装、始发、掘进、管片安装、同步注浆以及盾构到达南岸的二次始发等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穿黄工程特殊段的掘进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刚 《隧道建设》2013,33(12):1041-1047
在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采用盾构法施工不可避免地面临始发施工场地受限、始发时间位于冬季、始发区段地表有重要建(构)筑物等施工难题。通过施工实例介绍施工期间面临以上综合施工难题时,采用盾构分体始发、对盾构刀盘开口率进行改进、增加保温棉及伴热带等冬季保温措施、选取合理的施工参数及精细化管理等针对性措施,成功完成了冬季下穿平瓦房区的分体始发施工,有效控制了房屋的沉降,确保了古旧平瓦房区房屋及居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段隧洞盾构选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潮河段隧洞工程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结合隧道结构、管片形式和施工特点,从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的掘进机理及对不同地层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2种盾构的工作状况、出渣设备、施工场地、经济性、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特点,对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进行综合比较,提出适用于潮河段隧洞工程施工用的盾构机型。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中盾构双线始发、同步掘进的难题,以北京地铁19号线牛街站—金融街站区间为依托,探索地铁正线非开挖条件下,双线盾构侧向独立始发技术方案。通过分析盾构侧向始发技术的控制条件,研究形成以大跨度PBA盾构始发横通道、超前暗挖段、出土通道为主组合而成的暗挖单通道组合结构,建立双线盾构侧向独立始发、双线同步掘进的结构体系,实现布置灵活、占地有限、环境安全风险可控的盾构侧始发技术方案。同时,通过建立地层—结构数值模型,考虑组合结构整体开挖施工顺序、暗挖施工工法、超前支护措施、地层加固措施等关键技术因素,对暗挖单通道组合结构开展结构和环境风险预测分析,验证技术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三菱盾构机分体始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若 《隧道建设》2006,26(Z2):85-87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车-万]盾构工程始发井长度仅为50m,要实现盾构始发必须采用盾构机分体始发的方式.介绍了分体始发的几种方案对比和最终实施的分体始发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在不具备整体始发空间的条件下双护盾TBM分体始发顺利实施,以青岛地铁1号线海泊桥站为例,针对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始发场地有限的客观条件,以实现施工功能为导向,通过配套设备的优化布置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双护盾TBM自身配置实现有限场地内最经济的TBM分体始发,并对分体始发的基本方案进行探讨。经研究分析可知: 1)分体始发时双护盾TBM需具备的基本配套系统为高(低)压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冷却水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脂密封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豆砾石回填系统、注浆系统、导向系统及除尘系统; 2)通过管线、线缆的延伸,双护盾TBM可在主机与后配套之间或主机与部分后配套之间任何位置断开。  相似文献   

14.
软弱富水地层条件下泥水盾构泥浆门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锋  李海宝 《隧道建设》2009,29(5):587-592
针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11.38m左线泥水盾构始发试掘进27.2m后出现泥浆门不能关闭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泥浆门修复方案:先通过人员带压进仓进行检查,观察判断泥浆门损坏情况,并根据检查分析结果对泥浆门进行临时修复,同时选择合适的场地位置进行加固,盾构继续掘进至加固场地范围停机,常压状态下进行永久修复。修复后盾构机安全通过了加固区域,为后续盾构机快速安全完成江底段掘进提供了保证。该修复技术可以为今后泥水盾构泥浆门的维修及盾构泥水仓内设备维修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吴忠仕  贺祖浩  刘文  许超  孔茜 《隧道建设》2020,40(Z1):321-326
为更好地控制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始发阶段的施工风险,依托“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水下隧道,采用开挖直径12.16 m超大型气垫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密闭始发钢套筒进行始发。为解决当地吊装资源和远洋航运的限制,钢套筒采用分片设计。盾构在套筒内破除洞门围护结构前,须严格控制盾构掘进转矩,避免盾体及钢套筒整体扭转。对钢套筒始发整体扭转进行分析,并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始发施工中的盾构钢套筒抗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钢套筒可以满足始发前后所需的抵抗转矩,最大应力为16.6 MPa,最大位移为0.5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0.02 mm,最大竖向位移为0.51 mm,满足盾构始发钢套筒的受力和变形验算条件。基于仿真计算结果,制定对应的超大直径盾构始发钢套筒的抗扭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楠 《公路》2022,67(1):383-387
盾构机始发是盾构掘进的初始步骤,其成功与否直接制约着之后整个工程的安全与效率,介绍浅埋复合地层小净距大盾构隧道始发掘进易于出现的工程事故及相应的原因,并结合广州轨道交通18号线陇枕出入场线盾构隧道的施工,总结分析盾构隧道主要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得到相应的浅埋复合地层小净距大盾构隧道始发掘进控制技术,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沈阳地铁一号线第五合同段土压平衡式盾构始发工程,阐述了盾构始发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及施工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了盾构始发掘进的注意事项,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冯晓燕  张文新  邹翀 《隧道建设》2018,38(9):1546-1553
为有效降低海底复杂地层中盾构开挖范围内遇到的孤石或基岩突起对盾构刀具的损坏程度,降低施工风险和提高施工效率,以台山核电站1#、2#海底取水隧洞工程为依托,采用钻探和物探的方法确定孤石和基岩的分布规律,并制定陆地和海面钻孔爆破处理方案。通过对孤石群和基岩段爆破前后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掘进速度、每环掘进时间、掘进推力等掘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可知: 1)爆破后基岩段盾构掘进速度提高了约68.2%,平均每环掘进时间节省了约45.1%,平均掘进推力降低了约11.5%; 2)孤石群爆破段与正常掘进段盾构参数基本一致; 3)孤石群和基岩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消除了基岩突起和孤石群对盾构掘进的威胁,保证了盾构掘进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9.
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1,(Z2):17-20
始发竖井作为盾构施工中重要的构筑物之一,其设计方案的选择往往受到场地条件的制约,其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后期的施工进度。对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进行探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功能的需求,对竖井结构形式和几种不同的横通道进洞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由于竖井施工进度滞后,为解决盾构提前到达并保证顺利出洞这一技术难题,以台山核电站1#取水隧洞盾构提前到达施工为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盾构到达前的掘进控制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了预留段隧洞爆破参数设计,并对提前到达的关键技术及控制要点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盾构提前到达盾构井预留5 m的安全距离,并将刀盘后退掌子面0.7 m的方案是可行的,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有效地保护盾构设备;2)盾构到达预留段前采用"小推力、低转速"的掘进原则,预留5 m段采用"爆破开挖+锚喷支护+管片二次衬砌"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保证了盾构安全顺利出洞,有效地控制了管片上浮、错台和接缝处漏水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