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力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范围计算及始发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顺于路电力隧道盾构始发和到达的安全,采用弹性薄板均匀荷载模型、理想整体滑移失稳模型及土体扰动平衡理论对顺于路电力隧道端头加固范围进行了理论计算,始发端设计纵向加固长度小于理论值。为了验算设计加固范围下的安全性进行了始发模拟,考虑打开洞门、盾构到达加固体端部以及盾尾离开加固区3个工况,各项安全指标均在允许范围内,始发安全,设计范围合适。  相似文献   

2.
论土压平衡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的合理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阐述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的目的,在简要介绍端头加固计算方法和设计现状后,对端头加固计算方法和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不同地层情况对端头加固的合理范围进行了分析,认为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范围应根据其端头的具体地层情况和盾构设备长度以及土体强度、稳定性等验算结果来综合确定。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端头加固的目的、作用和意义,为确定不同条件下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合理加固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0,(Z1):406-409
本文对大直径盾构的端头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工程建设的实例,讨论采用素混凝土桩的加固方法,解决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安全及长距离掘进中途实现常压换刀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工程加固效果明显,盾构始发成功,地表下沉较小,无坍塌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盾构机进出洞时受到扰动的土体发生塌陷或致使地表下沉,需对盾构端头进行加固以保证土体稳定。以北京地铁10号线05标段石榴庄站至大红门站盾构区间端头加固为实例,介绍素混凝土桩加固方法,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素混凝土墙模型,对加固后的洞门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在卵石层中采用素混凝土桩加固可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客大盾构区间端头井加固技术比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轨道交通3号线客大盾构隧道为背景,通过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的分析,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其工程经济性进行判断,最终决定采用钻孔桩加固盾构端头作为盾构隧道的进出洞方案。  相似文献   

6.
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地层加固方法选择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法作为当前城市软土隧道最常用的修建方法之一,相关工程事故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多是由于端头地层的稳定性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所致,因此,端头地层失稳成为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的一个主要风险点。为降低该风险,保证盾构工程的顺利进行,基于相关工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结合作者的工程设计经验,针对盾构始发与到达的端头地层稳定性加固控制问题,通过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提出了一个盾构始发与到达的加固方案库,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程序构建了一套盾构始发与到达加固方案的自动推理方法;2)考虑有水和无水2种情况,根据各类土的类型特性和关键参数指标,对盾构始发与到达工程中的各单一类型土层分别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判别;3)根据各类土的地层稳定性分析与判断结果,提出了盾构始发与到达地层的综合稳定性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始发阶段盾构近距离安全上跨既有运营隧道,在分析工程重难点的基础上,首先,对盾构上跨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并结合施工参数控制情况对上跨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既有运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调整 始发基座与盾构隧道轴线坡度一致,并在洞门钢环处焊接导轨,确保了盾构按照设计坡度上坡始发; 2)向盾壳四周注入克泥效,能 够润滑盾壳,减小推力,从而减轻对既有隧道的扰动; 3)盾构刀盘进入上跨段前,既有隧道产生向上和向盾构掘进方向2个方向的 位移,随着盾构重心通过既有隧道,竖向变形逐渐回弹,并在盾尾脱出后逐渐趋于稳定; 盾构掘进方向变形在刀盘位于隧道正上方 时开始迅速增加,在盾尾脱出后迅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依托杭绍台高铁飞凤山隧道工程出口外场地硅藻土地段,进行高压旋喷桩和钢管桩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成桩完整性、均匀性、极限承载力及经济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旋喷桩成桩在硅藻土地层中离散度较大,成桩效果并不理想,取芯抗压强度按埋深分布差异较大,存在强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会引起地基承载力的降低,而钢管桩试桩中仅极少数存在轻微缺陷,...  相似文献   

9.
王刚 《隧道建设》2013,33(12):1059-1063
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为北京首座上下线隧道盾构共用同一个盾构井始发的车站。如何减小上线盾构始发期间盾构对车站中板结构的影响及确保下线盾构施工的正常水平运输,是影响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方案比选,提出采用竖向钢支撑代替型钢支撑对后浇中板进行加固。对建议方案进行受力检算,显示方案满足相关要求。方案实施后,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花楠  翟志国  刘柳 《隧道建设》2022,42(Z1):466-479
京沈高铁望京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段右线第397环管片被打桩击穿,为了不影响隧道后期的正常施工和运营,保证隧道净空、结构安全和防水,特别是确保地表邻近的110 kV高压电力铁塔的安全,通过对3种修复方案的综合对比,最终采取在隧道内搭设临时钢架支撑和焊接管片拉紧槽钢、地面施作隔离桩、全断面高压旋喷桩和地表跟踪补偿注浆、开挖辅助竖井对破损管片的混凝土结构和防水进行彻底修复的施工方法和措施,成功地解决了邻近高压电力铁塔开挖竖井修复管片空间狭小、地层涌水量大、沉降变形要求高、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国道主干线晚口至兰州柳沟河段高速公路土家湾软黄土隧道软基进行了50m超长旋喷桩的设计、施工试验研究,该项技术在黄土地区尚无应用先例,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控制指标、施工工艺参数,并对处治效果进行了原位试验和长期检测检验,证明该设计与施工控制是可行的,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高压旋喷桩在隧道围岩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砂土状浅埋隧道围岩加固的一种新方法-高压旋喷桩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简述旋喷桩从地表加固隧道围岩的应用情况,总结旋喷桩用于公路浅埋隧道的施工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性能,首先开展了UHPC材料抗压、抗拉试验研究,然后将其应用于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并开展了加固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足尺试验研究。该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管片内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在凿毛后的内弧面植入弯筋和化学锚栓,清理凿毛表面,最后在内弧面浇筑0.06 m厚UHPC。未加固衬砌结构整环外径6.2 m,环宽0.6 m,管片厚度0.35 m。加固结构通过外弧面上均匀分布的24个千斤顶进行加载,这些千斤顶分为3组,分别控制其荷载大小,以模拟地层的不均匀压力。标准养护条件下,UHPC18 d龄期(足尺试验龄期)的抗压和抗拉弹性极限强度分别达到138 MPa和12 MPa。加固整环结构的弹性极限由腰部外弧面的混凝土开裂控制,结构破坏是由于原管片接头位置出现4个塑性铰,致使结构变成可变机构。通过分析试验结果以及对比现有加固技术,得到如下主要结论:①UHPC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对养护湿度的依赖性较小,材料存在明显的应变强化现象;②UHPC加固隧道衬砌结构极限承载力由管片接头部位性能控制;③UHPC自身的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利用,但原隧道管片的材料性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④相比未加固结构,初始结构刚度提高1个数量级,结构弹性极限提高了115%,UHPC加固结构承载力和传统的钢板加固相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铁盾构隧道、城市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的大量修建,新建隧道下穿/上跨既有隧道及其相互影响已成为隧道工程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对于既有隧道,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隧道或盾构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埋深浅、宽度小、壁厚薄的特点。因此,当其被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时,既有隧道结构的内力、地表沉降等也必然不同。基于汾湖站(苏州南站)综合管廊工程,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管廊地基加固对远期地铁盾构隧道修建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以地基加固长度和上下隧道净距作为变量,考虑了盾构机的掘进压、千斤顶推力和管片间的界面。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工程项目,若远期盾构隧道下穿综合管廊,管廊地基加固对管片的内力无明显影响;当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后,较短长度的地基加固会增大既有管廊的轴力(拉力);对于初始阶段地表沉降,地基加固均增大了X向(垂直管廊方向)、Y向(平行管廊方向)的沉降值,但显著减小了盾构隧道下穿后地表的隆起值。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上海市迎宾三路隧道需预留超近距离地铁盾构穿越工程实例,对该穿越节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比选,采用了超短地下连续墙与长SMW工法桩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在设计中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既预留了盾构顺利下穿条件,同时确保了隧道基坑施工及后期安全,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端头加固是隧道到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易出现风险的环节,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接收端渗水漏泥、上部土层塌陷等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确保盾构按照预定路线进洞,并保持周围土体稳定,最重要的是保证进洞段管片衬砌不渗水。盾构进洞施工环节多,情况复杂,若不事先做好方案,就容易  相似文献   

17.
针对承压水复杂地层地下连续墙易发生接缝渗漏问题,采用RJP、MJS及N-Jet工法桩等方式对地下连续墙接缝进行止水加固以控制基坑渗漏。以上海某轨道交通工程为依托,通过75m超深RJP、MJS及N-Jet工法桩试验,分析超深地下连续墙接缝止水加固技术与成桩效果,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现场试桩试验结果表明:(1)引孔质量直接影响成桩效果,可以通过钢套筒护孔、测斜纠偏等措施提高引孔质量;(2)成桩深度在45m以内土层以粘性土为主地层,成桩效果较好,取芯试件的强度和抗渗能满足要求;(3)成桩深度大于45m、以⑦2密实性粉砂为主地层,RJP、MJS、N-Jet工法成桩取芯效果不能满足要求;(4)采用RJP、MJS及N-Jet工法桩对超深地连墙墙缝位置进行止水效果强化时,应关注土层性质随深度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施工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8.
冯波 《公路交通技术》2021,37(4):113-118
为解决隧道浅埋段覆盖层遇水软化、开挖时易发生坍塌、出现涌突水等地质灾害难题,常采用高压旋喷桩地表加固技术进行加固,现场施工多以经验为主,加固效果难以保证.总结了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施工工艺,分析了其常见技术难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在依托工程新屋隧道洞身浅埋段应用;加固完成后,通过强度试验、现场监测、现场钻孔检查等手...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云茂高速公路新屋隧道的超浅埋施工为工程背景,对高压旋喷桩在全风化地层超浅埋隧道围岩加固处理的施工关键参数、地层加固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浆液压力、旋喷转速和提升速度对单桩静荷载承载力有明显的影响。相同静荷载条件下,浆液压力越大,单桩累计沉降值越低,累计沉降值增加较小,回弹量变化率基本相同;随着旋喷转速的增加,单桩累计沉降值越低,单桩累计沉降值变化率减小,回弹量变化率也减小;随着提升速度的提高,单桩累计沉降值提高,累计沉降值变化率减小,回弹量变化率基本保持不变;(2)桩体水泥土较均匀,强度较高且脆,冒浆部位所处地层主要为松散的粉质黏土层和含砂层;(3)经过高压旋喷桩底层加固之后,超浅埋隧道开挖后顶部围岩较稳定,围岩间裂隙被水泥浆液填充固结、完整性提高;桩体有效限制边墙外侧土体向隧道内侧变形,桩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止水作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提高围岩整体性,起到了固结隧道拱顶以上软弱土层的作用,为隧道浅埋段安全开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京珠复线长沙至湘潭高速公路邓家湾隧道为依托,针对该隧道左线进口端位居山谷地带、开挖断面大、覆盖层薄、围岩破碎等特点,提出在洞身开挖范围内采用地表竹管注浆,而在边坡外侧采用倾斜地表钢管注浆预加固方案。暗挖实施效果表明:通过地表注浆预加固,改善了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缩小了开挖变形产生的松弛区范围,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施工安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