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采用地铁地下车站和跨线桥梁合建的形式,跨线桥在地铁车站范围内以车站结构作为其下部基础,在盾构区间采用桩基承台基础,设计精心考虑各区间桥梁上下部结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站桥合建方案有效节约了建设用地,降低了建设费用,可供类似市政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哈尔滨市征仪路上跨桥工程与远期地铁4号线工程进行研究,在已知高架桥桥梁基础所在位置或附近可能存在远期建设地铁车站及区间的情况下,对上跨桥的桥梁基础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小远期地铁施工时对桥梁基础产生的不利影响,及保证远期地铁与桥梁共同运营时桥梁结构的安全。考虑远期地铁施工对桥梁基础最不利的工况,通过对桥梁基础受力情况的模拟和对数值模型的分析,从桥梁基础设计和地铁结构施工两个角度得出结论,同时吸取同类型工程的相关经验,提出部分针对型建议。  相似文献   

3.
汪乐  王涛  宋磊 《隧道建设》2018,38(12):2006-2012
地铁明挖车站和市政桥梁合建时,为同时满足2种不同类型构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需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采取合理可行的结构形式。依托成都地铁白佛桥明挖车站与其上部市政桥梁的建设,总结国内类似工程经验,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桥梁承台与地铁车站顶板进行固结连接,桥梁跨度与地铁车站框架柱跨进行匹配,同时桥墩避开地铁车站端头井、换乘节点等复杂结构受力区域进行布设; 建立三维荷载-结构模型,计算分析上部桥梁荷载对地铁车站结构构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桥墩影响范围内的车站顶底板和侧墙的厚度及配筋进行增强,桥墩轴线下方的地铁车站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满足合建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裂缝控制等要求。另外,选取LS-DYNA软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合建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 车站板、墙、梁等构件在支座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各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大跨度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津地铁洪湖里车站为例对柱列式灌注桩内橙式支护结构形式的设计计算、土方开挖、支撑架设、体系转换、直呼检测等进行了研究与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暗挖风道断面大、施工难度大、风险较大、工期长,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研究集成闭式环控系统模式下的暗挖风道4种布置形式,即单独设置风道形式、与区间合建形式、加长主体结构与其结合设置形式、暗挖主体结构增加1跨与其结合的设置形式,分析了4种不同风道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廖公庄站为例,对不同风道形式下的车站建筑功能、结构特点、工程筹划及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风道与主体结构进行结合设置的2种形式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今后车站风道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分离岛式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俊峰 《隧道建设》2009,29(3):290-294
分离岛式地铁车站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在分析地铁车站设计原则及思路的基础上,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含奥运支线)工体北路(团结湖)站的车站建筑、装修设计为例,分析分离岛式车站建筑设计的形式、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离岛式车站建筑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对今后具有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结合与电力杆塔合建的某地铁车站,采用Midas Gen建立三维整体模型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表明地铁车站与电力杆塔采用"分离合建"结构形式是可行的,结构的承载力及裂缝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变形满足竖向沉降控制值要求。其计算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铁3号线衣冠庙立交桥桩基托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东 《隧道建设》2015,35(8):821-827
地铁线路与市政桥梁互相冲突不可避免,需要同时保证地铁建设与既有市政桥梁结构的安全。依托成都地铁3号线高新大道站衣冠庙立交桥桩基托换工程,在分析地铁车站设计结合桥梁桩基托换的设计难点、重点的基础上,依照地铁车站设计与桥梁托换结构一体设计的原则,提出"托换结构与车站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结合,主动与被动托换相结合"的方案。结果表明,立交桥桩基托换设计方案,在不中断桥梁上部通行,车站在其下采用明挖法施工的条件下可以保证桥梁的结构性能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赵胜 《隧道建设》2012,32(6):866-872,881
为了解决繁华城区既有道路有限空间内快速、安全架设小半径曲线钢箱梁的施工难题,依托地铁车站柱网形式及围护结构冠梁为基础,采用高位门吊及"π"形支架体系架设方案,实现了在空间受限情况下,地铁车站、市政道路及高架桥三者的和谐统一。以合肥南北高架一号线Ⅰ标明挖地铁芜湖路站及其同位合建的上盖小半径反曲线钢箱梁为例,阐述站桥同位合建理念及"π"形支架联合门吊架梁方案,并对架梁支架及架梁对地铁车站的影响进行力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站桥同位合建共用一个走廊,既减少拆迁,又节约投资,为繁华城区有限空间立体开发提出了解决思路;2)利用下卧地铁车站柱网及桩顶冠梁,"π"形支架联合门吊架设,支架简单可靠、门吊快速安全,平行流水作业,安全、快速、经济,很好地克服了"S"形小半径反向曲线反超高的空间扭曲结构曲线拟合难、安全风险大的困难;3)"π"形支架支撑体系利用了下部车站柱网结构,能满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规划市政桥梁与地铁线路(车站)空间叠加利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市政桥梁与地铁线路(车站)合建的设计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某市政跨河桥梁与地铁地下车站合建实际工程设计案例,对该类合建结构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总体设计及细部设计进行探讨研究,结合该合建结构成功的建设运营情况,总结出市政跨河桥梁与地铁地下车站合建结构的设计经验,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晖 《隧道建设》2007,27(3):35-39
结合沈阳地铁某盖挖顺做法车站阐述了军用梁铺盖体系的设计及工况分析,对铺盖体系的施工要点和使用过程中的检修维护进行了说明,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对该工程铺盖体系的设计作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军便梁铺盖体系在城市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喻敏  兰志光 《隧道建设》2020,40(Z1):179-186
一般地铁疏散计算大多是对疏散设施通行能力的分析,然而未能明确地铁车站建筑形式及站厅至站台提升高度的多样性、客流的复杂性等因素对地铁客流疏散是否存在影响以及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需要结合仿真模拟软件进一步分析。主要基于BIM环境利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在满足规定疏散时间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建筑形式车站的不同客流量下同一提升高度的客流疏散情况和在同一建筑形式车站的相同客流量下不同提升高度的客流疏散情况,通过数据模拟并分析得到车站建筑形式对站台客流疏散效率影响不大且疏散效果随车站站台至站厅疏散设施提升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分界点位于疏散设施提升高度值为19 m处。同时,疏散过程中拥堵会造成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在工程设计时疏散设施要考虑一定程度上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13.
喻敏 《隧道建设》2016,36(3):301-308
地铁换乘站是连接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桥梁,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全线车站设计的重点。以青岛地铁江苏路站为例,从换乘形式的角度,对3个换乘方案从车站换乘及服务功能、附属设置和工程可行性、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选择了方案2。对存在多个通道换乘的方案,客流组织方式的分析也至关重要,以某一方案为例,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换乘形式进行了客流仿真,从量化的角度对换乘客流流线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该方案以单向循环为主、双向循环为辅的换乘客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可削弱车站结构的刚度,减少地铁车站结构在施工建设和后期运营中因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和不均匀沉降等引起其无序开裂。重点论述了诱导缝在地铁车站结构中的施工工艺、工作机理和诱导缝接缝的变形分析计算理论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受力形式以及加强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抗震性能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5):439-442
文章依托厦门市地铁1号线与2号线换乘车站(吕厝站),对城市桥梁下设置地铁车站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为了解决桥梁墩台集中力对地下车站结构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合建结构体系受力及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匹配孔跨、结构固结、加强地铁车站立柱、柱下设置桩基等措施,解决地铁车站在桥梁基础集中荷载下的结构受力、沉降控制、结构抗震等问题,以期能为今后类似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储柯钧 《隧道建设》2008,28(4):452-455
通过对叠合梁受弯过程中的工作原理及内力分配效应的介绍,演绎出叠合梁在这类受力时所产生的一个共同效应,并将叠合梁这一效应引入到地铁明挖车站深基坑设计计算中来,然后再结合沈阳地铁二号线工业展览馆站的实例,详细分析和阐述这一效应在地铁深基坑计算过程中的应用,从而给相关专业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桃园站建筑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龙 《隧道建设》2009,29(2):198-201
结合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桃园站的具体情况,对地铁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指出在地铁车站建筑方案设计中,首先要收集各种资料,找出控制因素,确定合理站位,选择有价值的车站方案,从功能、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确定可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谢朝军  刘龙涛 《隧道建设》2018,38(Z1):110-114
为研究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的合理方案,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根据机房位置的不同将地铁出入口排烟设计方案分为5类,从气流组织、土建影响、排烟效果等方面对在车站大系统机房设置排烟风机、在地下通道旁边设置排烟机房、结合出入口设置地面排烟机房、出入口通道顶部设置土建夹层作为排烟机房、在地面出入口屋顶设置排烟风机等5类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高度超过10 m的多级提升出入口防烟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不同情况下建议采取的最佳排烟方案,以期为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吉艳涛 《隧道建设》2013,33(11):937-941
抗浮计算是地下地铁车站设计的重点,而计算参数、计算模型的选取对抗浮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抗浮计算中部分参数的选取尚无统一规定,且使用阶段结构底板,尤其是轨道范围内的位移控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针对广州地铁暹岗站抗浮设计,选取适当的计算参数及公式,并采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分析结构底板位移,最终合理确定结构相关抗浮方案。在满足抗浮的同时,车站底板不仅需要满足结构挠度要求,还需要考虑使用阶段的结构位移。可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20.
刘志广  张金伟  段婉玲 《隧道建设》2016,36(12):1492-1499
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线网日益密集,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线换乘站和规划线车站同时换乘的建设工程逐渐增多,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功能空间整合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解决车站换乘和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是设计重难点。以北京地铁金融街站为例,在借鉴既有地铁换乘站案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查调研和静态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引入客流动态仿真模拟评价既定车站方案。提出新建车站与既有线车站近远期2种换乘方案、远期对既有线换乘站改造方案、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