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依据西安市高新区某桩锚支护式深基坑支护桩内力和侧向位移的监测数据,对支护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桩身弯矩和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护桩的桩身弯矩值以及桩身向基坑内侧方向的位移不断增加,桩身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下,反弯点沿桩身向下移动。锚索锁定后对桩身内力与位移的作用显著,减小了桩身弯矩,限制了桩身位移的增加;空间效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桩身内力与位移产生影响,基坑中间支护位置桩身的最大弯矩值与位移值明显大于其他支护位置,分析结果可对基坑的进一步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范填土深基坑变形过大对邻近地铁隧道造成的安全风险,变形控制是基坑支护设计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以重庆吾悦广场邻近地铁隧道一侧的填土深基坑边坡为研究背景,提出注浆加固联合多桩分阶支挡的方案,该方案结构受力合理,变形控制能力强。根据现场注浆试验区的检测数据可知,加固后的土体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大幅提高。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调整土体参数,计算不注浆加固和注浆加固2种工况下多阶支护桩及隧道的位移和内力值,计算结果表明: 填土注浆加固能提高支护桩前后填土体的力学性质,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及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有效降低支护桩内力值、减少桩身长度及截面尺寸。结合建筑物退台方案设置多阶平台,增大了坡脚与坡顶之间的水平距离,降低了每阶边坡的土压力值。注浆与分阶2种措施对控制支护桩及隧道变形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防范基坑边坡变形过大对地铁隧道及周围环境造成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州某桩撑深基坑支护工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进行考虑渗流作用的大变形固结研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桩身和坑后土体的水平位移、坑底隆起量、周边地表沉降量、支撑轴力及支护桩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变形固结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桩身水平位移等变形值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由于考虑了渗流作用模拟值略大于实测值;大、小变形分析得到的支护桩桩身弯矩结果比较接近,二者相差0.1 %左右;支撑轴力的大变形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轴力的变化规律和开挖过程相吻合.大变形固结分析,能很好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支护结构的真实性状.  相似文献   

4.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与其结构形式、尺寸、施工工艺及土层性质等因素有关。文中以深圳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K1+800—930段基坑工程为例,采用弹性支点法,通过数值分析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支护桩长度、直径及间距等支护结构参数对支护桩桩身弯矩、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支护桩长度和直径的增加,桩身水平位移和弯矩减小,相对而言,桩长和桩径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较大,对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较小;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和最大正、负弯矩均增大。  相似文献   

5.
代均德  高林静  徐泽永  张杰  梁斌 《公路》2023,(12):195-201
以洛阳龙门—换乘站基坑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高架桥三维实体模型,提出桥桩变形理论计算公式,对近邻桥桩和支护桩水平位移及基坑自身位移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预测开挖前桥桩最大变形为5.47 mm,与模拟值5.86 mm相比,较为相近;在桥桩约为8 m处,变形达到最大,其值为5.86 mm,小于控制标准值(10 mm);在基坑施工时两侧支护桩向基坑内侧弯曲,位移峰值逐渐下移,开挖结束后位移变形达到8.41 mm和8.5 mm;基坑变形以竖向隆起变形为主,开挖结束后隆起量达到67.92 mm,是最大水平位移变形的5.96倍;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了“钻土灌注桩+内支撑”支护方案在交通枢纽换乘站基坑施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夏雄  程高 《中南公路工程》2013,(6):179-182,188
针对基坑工程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对支护结构施工中关键工艺的改进方案进行验算。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横向支撑布置与否对基坑开挖工序及工期影响较大。以东莞市石大公路寮步通道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其单排桩支护结构三个标准横断面、四种地质工况进行验算,以支护桩水平位移、支护桩内力及抗倾覆安全系数为计算参数,对比有无横向支撑的计算结果,发现基坑深度大于6m,无横向支撑往往是不可取的;基坑深度低于6m,无横向支撑仍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
以安阳某基坑为例,通过对紧邻建筑存在时基坑开挖过程的模拟,分析了紧邻建筑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开挖过程中板桩水平位移和弯矩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紧邻建筑物的存在使板桩水平位移和弯矩大大增加;紧邻建筑对支护桩水平位移曲线影响较大,但对弯矩分布曲线基本无影响;建筑物距离基坑较近时对基坑和支护结构的影响较大,当建筑物距离基坑大于基坑开挖深度时,建筑物对于基坑和支护结构的影响较小,可不考虑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高新区某深基坑为例,选取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基坑北侧为对象。分别对基坑护坡桩的桩身水平位移、锚索拉应力进行全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桩后土体受间歇性降雨的作用,会引起护坡桩的桩身水平位移值的较大波动,对桩锚结构的支护能力产生影响;设置在含黏性土、有机质成分较高的土层中的锚索,容易产生较大的岩土体蠕变,进而引起锚索拉应力松弛;预应力锚索在该工程的一定程度上起到预警作用,桩锚体系支护作用的效果显著。监测结果验证了该基坑支护体系设计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土层分布差异对深基坑开挖稳定性的影响,以某深基坑开挖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土层分布下基坑二维模型,对考虑桩土耦合效应的模型进行地应力平衡,分析不同土层分布下基坑桩身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沉降变化。结果表明,黏性土的分布可显著改变混凝土支护桩的变形特点,增大基坑外地表沉降,各工况下有黏性土分布模型的平均水平位移更大,且开挖完成后桩身出现多个水平位移极值点。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8,(12)
结合具体深基坑支护体系,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车辆动荷载作用下,临近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动力响应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际支护体系的桩锚轴力及位移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行车荷载与支护桩侧向位移的关系。考虑到荷载主要来源于车辆动荷载,通过调整车速、载重和车辆与基坑的位置,建立了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与各影响要素间的数学关系。研究发现:(1)车辆振动荷载施加在基坑周边不同位置对锚杆轴力和支护桩位移的影响不同,随着距离变大而减小;(2)载重对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偏移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基坑整体稳定状态;(3)随着汽车时速的不同程度提升,支护体系内力及变形反而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动载最大值出现在选取的速度中间值;(4)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汽车动荷载对基坑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影响,从而为后续工程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为同类基坑工程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肖安斌  陈伟  吴廷尧  蒋楠 《公路》2020,(4):216-220
结合白洋长江公路大桥北岸锚碇深基坑边坡工程实际,利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建立了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数值计算应力场及变形场分析,得到了深基坑边坡工程岩体动态变形及稳定性演化规律;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对锚碇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锚碇基坑的放坡开挖方式以及支护措施有效地抑制了边坡的变形,且边坡的竖向位移主要集中在边坡坡顶和边坡的坡脚处,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边坡中下部的坡脚处;受基坑左右岸边坡放坡角度不同的影响,基坑开挖后不同方向的位移场变形并不对称,同时基坑两侧边坡坡脚处的变形值均较大,因此应加强坡脚处的稳定措施,同时应尽快回填边坡,完成锚碇的浇筑;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和强度折减法,研究了基坑边坡在有无支护两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支护后边坡安全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确定了边坡支护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圆砾地层中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采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对规程计算模型中未能充分考虑基坑变形后的桩土作用形式使得计算位移偏大等不足进行改进。根据一类圆砾地层开挖破坏滑移面,应用能量法计算桩间土压力,以及考虑弹性附加应力理论计算桩后土压力的改进模式,利用弹性支点法分别建立前、后排桩滑移面上下挠曲微分方程,再引入相关边界条件,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进行求解。结合圆砾地区南宁市地铁四号线那洪立交站深基坑工程案例,求得了前、后排桩桩身沿深度各点处的弯矩和水平位移值,通过与规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可得,改进模型计算的桩体弯矩最大值、桩体水平位移与监测数据比较吻合,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南重力式锚碇为背景,对强透水砂卵石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施工难度、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对比常规锚碇基坑支护方案,提出强透水砂卵石层锚碇基坑采用放坡开挖结合咬合桩支护的基坑支护方案。对实际施工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东西贯穿道路基坑施工为依托,采用工程监测的方法,对基坑工程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水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基坑支护方案下,基坑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以及地下水位均有相应变化,但都未达到警戒值。施工方案合理可靠,满足安全施工条件,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安某深基坑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桩后土体位移的监测,分析了基坑不同部位桩后土体沿垂直坑壁方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开挖使地应力重新分布,引起桩后土体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沿垂直坑壁方向的位移呈现较明显的抛物线形阶梯状变化,位移速率波浪线形变化;基坑内降水会引起周围土体往基坑方向位移,不合理降水既使桩后土体位移增加,还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将监测信息反馈给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分析结果对于类似基坑工程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路明挖隧道泵房处基坑开挖面小但深度大,原支护设计采用单排桩与三道水平横向支撑支护方案,多根立柱与多道横向支撑使坑内开挖空间更加狭小,无法使用机械开挖,造成基坑开挖难度增大,工期延长。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工厂预制的钢板桩代替单排桩,双拼工字钢作为水平斜向支撑代替横向钢管支撑,并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进行结构验算。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满足结构受力要求;采用钢板桩支护,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大大提高;采用水平斜向支撑代替横向支撑,取消了立柱并减少了横撑数量,扩大了施工开挖作业空间,可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7.
加筋水泥土桩锚在天津某软土基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天津软土地区某基坑的特点,采用了SMW工法+加筋水泥土桩锚的基坑支护形式,与传统的支护形式相比,该支护技术具有安全稳定性高、工程造价低、工期短、环境保护效果好等优点。从监测结果看,加筋水泥土桩锚工艺对控制基坑变形有很好的效果,为天津软土区域加筋水泥土桩锚工艺的应用提供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坑中坑偏载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性状,以某临近铁路的坑中坑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基坑的变形规律,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实测表明,坑中坑偏载基坑的超载侧墙体变形呈悬臂形,而欠载侧墙体上部为朝向坑外的逆向位移,下部朝向坑内位移。有限元分析表明: 忽略边坡开挖过程将边坡等效为分布荷载进行计算,将高估超载侧墙体内力,低估欠载侧墙体内力和第1道支撑轴力;按超载侧荷载进行对称计算将高估欠载侧围护结构内力;建议坑中坑偏载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考虑基坑整体性状和外坑开挖对内坑围护结构内力的影响,对两侧围护结构区别设计。  相似文献   

19.
运用FLAC软件为辅助平台,对深基坑整个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强度折减法分别计算出基坑在无支护、单独护坡桩和桩锚联合支护不同工序下基坑的安全系数。分析得出基坑施工过程中,护坡桩是控制土体位移、保证基坑临时稳定性的控制单元,预应力锚杆是控制基坑整体永久安全性的控制单元,进而对比得出强度折减法应用于分析基坑稳定性是可靠的,可为基坑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正常运营,必须严格控制轨道交通线路周围施工对运营线路的影响。以广州市某运营地铁隧道侧方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深基坑紧邻地铁隧道侧的支护设计、施工方案及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需严格控制紧邻地铁隧道侧深基坑的施工,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2)紧邻地铁隧道侧分段施工,部分区段采用双排桩加直撑的支护形式,在提高支护刚度的同时方便基坑开挖,且施工时预留土台,可有效控制双排桩的变形,降低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3)通过变形监测分析,地铁隧道变形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能确保基坑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