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速列车气密性与人体安全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外高速列车气密性问题和试验,介绍德国、日本客车气密性要求,对调整列车气密性标准研究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气密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气密性研究现状,给出了高速列车的气密性要求、气密性标准及气密性试验标准,对我国气密性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头车气密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头车为研究对象,根据车体上不同类型的开孔型式所采取的不同密封方式,研制了1台可以对不同密封开孔进行试验的设备,并根据试验数据以及气密性评估方法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车体密封进行了评估.车体气密性评估表明:通过测试压力变化可得到不同开孔部位和整车的允许泄漏面积;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头车的气密性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空气压力波对列车的作用和对乘客的影响的基础上,介绍日本、欧洲和我国对高速动车组和客车气密性的要求,以及整车和部件气密性试验方法.总结在高速动车组和高原高寒客车上采取的密封措施.建议对高速动车组和客车的气密性作进一步试验研究,不断完善我国高速动车组和客车的气密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计算高速列车车内压力的热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鹏  雷波 《铁道学报》2006,28(1):35-38
运用热力学基础知识,建立了一种计算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内压力变化的热力学模型,它采用当量漏气面积表示车辆气密性,具有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将其与现有能够计算车内压力的2种模型——经验模型和流动模型进行了车内压力计算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力学模型用于高速列车车内压力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正>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创新研究体系:根据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创新研究需求,介绍以轨道交通国家试验室所建设的高速列车创新平台及体系,以此诠释我国高速列车的创新发展工作。城际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研制:城际动车组大载客量、频繁启停、快速乘降、公交化的运营特点对空调通风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须无送风盲区。CRH6型车空调系统制冷能力较干线动车组大幅提升;与普通城轨地铁车辆相比,需增加车辆气密性以控制车内压力波动。  相似文献   

7.
车内压力波动引起耳鸣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由于车内压力变动,旅客会有听觉上的不舒适感。最近,随着非气密化车辆的提速,旅客听觉不舒适感更为突出。本文在参考许多国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出非气密性车内压力变动的指标暂定为每4s不超过2.0kPa。  相似文献   

8.
高速磁浮是利用电磁力将车辆悬浮于导轨上,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前进的铁路系统,其悬浮导向系统、轨道梁系统、牵引运控系统等与高速轮轨有着显著区别。通过线路工程、轨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牵引供电工程、运行控制工程、无线通信工程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高速磁浮与高速轮轨主要技术参数,以期为高速磁浮工程设计与技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对轨道结构精度、平顺性,桥梁频率、变形以及隧道内车辆气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要求桥梁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1.1倍列车通过频率;此外,高速磁浮采用地面控制、固定闭塞方式,1个分区只能有1列车运行,其信号控制、无线通信与牵引供电三子系统间耦合更为紧密,对车地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引定位数据时延要求不大于5ms。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速列车通过高海拔、大坡度和特长隧道下压力波的特性,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模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采用时间常数法计算车内压力;分别利用国外数值模拟结果和国内西成高铁实车试验数据,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速度200 km·h-1的单列8编组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列车通过4种海拔、5种坡度和4种长度组成的不同隧道时,车内外压力波动和最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内初始压力是影响车内外压力幅值的根本原因;车内外最大正、负压均随隧道海拔的升高而线性减小,随隧道坡度和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与下坡相比,列车上坡运行时车内的压力舒适性更为恶劣、气密性要求更高;列车上、下坡通过坡度30‰、进口端海拔4 500 m、长42 km隧道时,车外最大正、负压分别为9.85和-9.63 kPa,列车动态气密时间常数不应小于1 713 s。  相似文献   

10.
以某时速为120 km速度等级的地铁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密封指数及静态和动态密封指数的定义,采用仿真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并结合相关标准指标要求,对整车进行气密性设计与试制;通过现场空气动力学试验,对整车全线运行及通过短桥隧和人防门时的车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及车内压力舒适度和动态密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体和车门对整车静态气密性影响比例之和为90%以上,设计试制时须重点关注车体和车门的密封性能;列车全线运行时压力变化剧烈位置为短桥隧和人防门2处变截面位置,列车通过时头车车内的3 s内压力变化幅值较车外减小43%~67%,列车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列车全线运行时车内压力舒适度满足行业相关标准要求,但列车通过人防门时动态密封指数不满足行业相关标准要求,这与该处人防门设计的合理性和相关标准对地铁列车动态密封指数要求的合理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某全隧道运行市域列车为例,介绍了列车的气密性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案,对假定动态气密性指数的市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和通过不同位置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出了市域列车车内压力波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域列车采用不低于6 s的动态密封指数时,能够满足全隧道运行下的车内旅客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速度350 km·h-1等级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法国AGV型、日本Fastech360型、德国ICE350E型、西班牙Talgo350型及韩国HSR-350X型等350 km.h-1速度等级高速列车的技术特征,对各项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方向基本是:更多采用动力分散形式,最高运行速度达到350~400 km.h-1;采用IGBT、IPM、IGCT等模块,实现牵引传动变流器的大功率、小体积和高可靠性;转向架采用有源或半有源悬挂,有效降低横向振动;强化复合制动系统,开始采用安全电阻制动及空气阻力板制动;提高车体气密性及降噪性能;采用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及故障监测系统;利用倾摆车体技术扩展高速列车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不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因此,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对有停站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和中速列车相对于有停站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三者的关系;利用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软件铺画满表列车运行图,分别图解出有停站高速列车扣除系数及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条件下的中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和有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高速铁路高,中速混跑条件下,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并分析了区间通过能力随中速列车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列车停靠的站台上,我们常能看到乘客与高速列车拍合影的情景。的确,外形美观大方,服务设施一流的高速列车,有足够的资本得到人们的喜爱!但外观漂亮的高速列车绝不是单纯的美术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高速与重载列车牵引参数的选择》一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进行探讨,建立了有关计算模式,并分别对高速列车的动轴数,动车数,拖轴数和拖车数以及重载列车的动轴数和机车数等有关列车构成的参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规划实际,提出发展我国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世界各国发展高速列车的经验和中国京浪高速试验列车预研究的进展,应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方法,深入详细地开展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研究。以京沪试验列车运行的可行性方案为基础,建立了京沪高速线路库、高速列车机车车辆数据库和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研制了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程序,对京沪高速试验列车操纵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京沪高速列车进行了不同牵引重量、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停车方式的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比较了京沪高速列车不同运行方案的运行时分、制动距离和能量消耗。研制的数值仿真程序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近年来的各次重大提速和高速试验中得到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速列车制动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和制动性能要求,概述高速列车的制动课题,从而说明高速试验列车制动系统技术条件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设计原则,特别对纯摩擦制动和复合制动两种不同工况的紧急制动距离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高速列车制动能量分配的设计建议,以供高速试验列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高速列车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近代高速列车的发展趋势是运行速度不断提高,RAMS不断增长,降低LCC,动力装置配置采用动力分散式;介绍了近代高速列车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其中包括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高速转向架、高速制动技术、高速车体技术、车内环境及排污技术、列车监控与诊断技术等;最后阐明了近代高速列车维修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新技术将用于高速列车法国高速列车(TGV)制造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法国科研人员最近在这一领域内又有新的突破。他们将铝、镁材料分别引入双层高速列车的车体结构中,并采用傅科电流制动系统,这些技术用于高速列车尚属首次,为世界高速列车制造业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法国高速列车在车体构造,牵引,供电,制动,信号,舒适性,安全,维修等各方面的主要特点,以及第二代高速列车在诸多方面所采用的新技术,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法国高速列车的种类,并对第三代高速列车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