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世界范围内综合难度和规模最大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沉管浮运安装为沉管隧道的关键性工序,其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社会影响面广,为了保证每节沉管浮运安装施工顺畅、安全,深中通道沉管施工中研发出一套决策系统,涉及到沉管的施工、设计、预报、预警等相关单位,群策群力共同决策沉管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是沉管隧道建设的难点,从大约20年前开始,随着日本国内大量沉管隧道的建设,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相关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通过在日本的调研,系统介绍了日本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的新工法以及相关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基槽内容易产生回淤,当回淤超过一定厚度时沉管隧道将无法正常对接,此时需要提前清淤。针对目前沉管隧道施工中清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文章通过黏度计研究了淤泥的流变特性,采用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描述其剪切流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CEL有限元法模拟沉管挤淤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并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和沉管挤淤小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CEL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实际工程在不同淤泥容重下初始回淤厚度与最终夹泥厚度关系,建立了最终夹泥厚度小于0.5 mm时淤泥容重与其对应初始回淤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该曲线为沉管隧道施工中不同隧道底部压强作用下的清淤标准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4.
港珠澳大桥沉管拖航是在外海、受限航道进行,现场需要10艘以上的拖轮控制沉管姿态,因此沉管拖航是隧道施工中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工序之一。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增加拖轮配合的熟练性,在首节沉管拖航前利用大型半潜驳船进行4次沉管拖航模拟演练,经过演练方式的对比和试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拖航工艺和浮运导航系统,确保了33节沉管的拖航安全。  相似文献   

5.
超大型沉管在外海风浪流作用下的稳定定位,对沉管安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工况,选择确定适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系泊锚系,并结合施工研究优化了的外海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的快速锚泊定位技术。保障了复杂海洋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系泊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6.
何坤水 《中国水运》2014,(7):284-285
隧道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策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焦点。隧道作为隐蔽工程,其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以及人为主观意识的不确定性,使得隧道修建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以靖海高速公路湖山隧道工程实践为依托,研究风险识别、评估,进而提出对策。运用综合的方法将风险降到最低,工程实践表明风险评估方法正确,对策控制效果明显。建立了有限元渗流场模型,分别探究全封堵、全排放条件下,围岩渗流场分布规律,得到支护结构水荷载,建议墙脚处设置排水孔。研究成果直接指导湖山隧道施工,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昌红谷隧道为国内目前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工程,地处赣江中游,年度水位差超过9m,沉管与岸上暗埋段的接头在赣江大堤防汛体系以外,施工难度大。为此,岸上暗埋段基坑外设置分离式充砂长管袋临时围堰,解决了高水位差下暗埋段接头的施工难题。目前红谷隧道两岸的对接管节已施工完成,围堰基本拆除完成,经实践证明充砂围堰在内河沉管隧道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了海中沉管隧道回填防护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海上施工作业的特殊性,通过工程类比、物理模型和理论分析,给出推荐的沉管隧道回填防护的形式、构成、范围和材料的分析与确定的方法与流程。为将来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沉管隧道的基础处理至关重要,保证隧道在施工期及运营期的变形稳定。随着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先铺法整平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应用于沉管隧道基础施工。该工艺施工精度高、铺设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控性强。其作用不仅大大增强软弱地基承载力,有效扩散应力,还能起到排水及加速下部土层的固结和沉降。文章阐述了先铺法整平技术在世界沉管隧道范围内的应用及发展,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的典型工程实例,论述了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和设计方法的新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演变。并籍此指出沉管隧道在21世纪跨江跨海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沉管隧道接头的剪力键是沉管隧道接头中的重要构件,分析剪力键的受力及影响参数对沉管隧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如意坊沉管隧道工程为例,采用Mazars损伤模型描述混凝土的损伤和刚度衰减,建立考虑剪力键材料损伤的沉管隧道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差异沉降情况下沉管隧道接头剪力键的受力性能。同时,以剪力键的应力分布作为剪力键受力和安全性的评价指标,讨论剪力键的长度、端角形式和高度等设计参数变化对剪力键应力分布的影响,给出考虑剪力键损伤情况下相关设计参数的建议值,为沉管隧道工程接头剪力键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韩国釜山—巨济岛连接线沉管隧道基础工程,采用平台式深水铺设整平船铺设整平的施工技术,为沉管隧道基础整平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由于遭遇异常淤积,且清淤施工条件特殊,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非常高,为此应用专用清淤船舶,通过现场"模拟操练"试验、优化布点方式等风险管控有效措施,最终取得圆满成功。文中对清淤作业条件、风险分析及应对、实施过程做了详细介绍,以期能对今后类似极端条件下的高精度清淤施工作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香港西区沉管法隧道和广州仑头沉管法隧道工程短管节陆上拉合采用的是各自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本文对两种方法作详细介绍,并对短管节陆上拉合施工工艺及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依托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机制砂混凝土首次应用于大型沉管隧道预制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和温度变化,沉管混凝土易在早龄期产生温度裂缝.文中论述了冬季足尺模型试验,通过监测沉管预制时机制砂混凝土的温度和裂缝发展情况,调整优化冬期施工时沉管机制砂混凝土生产、浇筑及养护措施,为大连湾沉管管节的冬期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沉管隧道节段全断面预制是沉管施工技术发展创新的起点,能提高控裂性能,提升整体式管节预制品质,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裂缝的减少能降低运营期维护费用。本文从沉管分段设计、模板体系及BIM技术的应用介绍了车陂沉管隧道节段全断面预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铁元芬 《珠江水运》2024,(5):132-134
本文通过阐述沉管隧道的工艺流程、材料设备和质量控制情况,重点研究了沉管制造、下沉定位、连接密封以及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表明:沉管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但仍需持续优化;定位与拖运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但超大断面仍面临挑战;连接密封与衬砌工艺改进,但机械化程度有限;安全与环境管理日趋规范,但需因地制宜。只有加大核心技术创新,沉管隧道制造水平才能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沉管管节干舷值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沉管隧道的施工经验对某沉管隧道大型柔性管节的预制精度进行了推荐,并给出了预制精度方案下干舷值的变化范围,可为今后沉管隧道管节预制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隧道过程安全风险较多,风险较大的情况,需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了几种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适用范围。并重点介绍了施工总体风险评估与专项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对风险进行动态管控的理念与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沉管隧道管节拖航安全问题,应用船舶操纵理论和数学建模方法,在分析沉管隧道管节拖带船队在风、流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船队在风、流作用下的运动模型。基于该模型和拖航水域的通航环境,提出风、流影响下管节拖航安全限制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南昌市红谷隧道工程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