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核心技术问题,提出了"道路指纹"的概念与表征模型,并在"道路指纹"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能车路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方法."道路指纹"是通过车载传感器数据提取的高稳定性与高辨识度的道路场景特征信息.在"道路指纹"表征模型中,分别从表征的唯一性、计算的快速性、特征的稳定性以及表征的精准性等4个方面完成建模工作.其中,针对表征唯一性需求,提出基于多视角(包括俯视、前视、侧视等)与多传感器的表征方法;针对计算快速性要求,提出了全局特征与语义特征的表征方法;还提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深度学习特征提取方法,大幅度提高特征表征的鲁棒性;最后,通过提取路面的局部特征,实现特征的精准性(亚像素精度)表征.通过对上述特征进行层次化组织,完成"道路指纹"的表征建模.通过对道路上各个节点进行"道路指纹"计算与建模,并同步获取节点的传感器位姿、场景结构信息,完成道路指纹库构建工作.在定位过程中,首先通过车载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实时完成"道路指纹"计算,然后通过匹配道路指纹库,完成车辆的高精度位置计算.在开发的"道路指纹"技术基础上,分别从视觉道路指纹定位、LiDAR道路指纹定位以及道路资产管理等3个应用案例给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所提出的"道路指纹"技术,为解决智能车路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问题,特别是卫星信号盲区下的高精度定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枢纽型机场是中枢航线网络的节点,是航空客货运的集散中心。现阶段国内大型机场均进入新建和扩建高峰期。枢纽型机场陆侧道路交通系统具有旅客流量大、出行方式多样、组织流程复杂等特点。如何分析陆侧道路系统;如何组织高效便捷的陆侧道路交通;如何拟定科学合理的道路方案,是枢纽型机场陆侧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问题。该文通过对首都机场T3航站区陆侧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根据首都机场航站区规模和总体布局条件,分析航空旅客交通特性,提出了陆侧道路系统分析思路和原则,引申出来的"三主三辅"、"逐级分流"、"复循环路"和"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以为多交通流线、多层面交通衔接转换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同时也可为火车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改造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内核心区域地面完全实现电动车+慢行的绿色交通,车行交通都通过地下道路系统组织。负三层地下道路系统由"两横两环"骨架组成,地下道路通过次环和连接道两种方式与地块车库衔接。运用模拟软件对隧道内的火灾场景及烟气蔓延情况进行模拟计算,论证了消防疏散体系的安全性,分区域采用了隧道纵向或横向通风排烟方式,隧道内采用泡沫-水喷雾联用自动灭火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4.
道路景观系统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景观实践过程中,由于建造时序的不同,导致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破碎、缺乏集成","豪华奢侈,脱离实际"。鉴于此,该文在深入分析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从系统范畴的角度探讨了一种"集成"的道路景观设计理念,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提升的需求,以"中国式过街"现象为切人点,从交通安全感缺失、等待过街时间长和过街时间短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步行和骑行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道路资源再分配的角度,着眼近期行动,提出了道路"瘦身"、道路安全岛覆盖率控制和优化交通流向组织等三项举措。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主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格局的骨架、城市功能的载体,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我国大城市相继构建了快速路骨架系统,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仍然长期存在,因此有必要进行我国大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律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武汉市道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并对武汉市道路系统进行了运行评价,对武汉市道路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从各种交通方式对道路的不同要求、充分挖掘路网潜力、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等方面分析当前道路系统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道路货物运输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充分考虑道路货物运输系统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系统分析的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分别构建了道路货物运输需求、供给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图及模型方程。采用吉林省道路货物运输系统的历史数据,借助DYNAMO语言对模型进行仿真求解,证明模型实用、有效,运用此方法对道路货物运输系统进行分析、决策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检测结果受检测设备的精度与检验人员操作水平影响很大。为建立健全针对"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性质的特殊检验、监测体系,保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的运输安全性,降低人力物力消耗、提升检验效率及可靠性、实时性,论文探索并提出了基于多部门联动的"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不进站辅助检验"方法。通过采用多部门联动检测、自检服务平台的建立以及自检服务系统将车辆检测工作日常化,提高经营业主、驾驶员安全意识,完成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状态实时监管,从而从根源杜绝车辆故障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蒋在文 《公路》2012,(1):122-127
对超限超载货物运输治理理论的研究是长效治理超限超载的基础工作。首先运用经济学的逻辑方法,从道路的公共性、超限超载的外部性、超限超载的经济动力及机制等角度对我国公路超限超载问题做出了经济学解释;随后,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中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的合谋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建立运输企业、道路监管部门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分析运输企业与道路监管部门之间的合谋行为;最后,通过"政府—监管部门—运输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建立预防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形成合谋的内在机制。以期从理论上系统认识这一问题,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3月11日,广东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动员会上公布的《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中,提出了"三个坚持减少,一个坚决防止"的目标,即: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持续减少,坚决防止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总结归纳了优化理论在交叉口配时方案设计领域的应用。同时,从优化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只有同时解决"人、车、路"三方面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绿色低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城市道路的设计方法,首先,从“绿色低碳”的概念内涵出发,探索城市道路全寿命周期内安全、生态、低碳的技术要素;然后,以某城市道路为案例,阐述“绿色低碳”城市道路技术要素的应用技巧和设计手法,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南京南站达到高效便捷、快速集散,提高道路交通对综合枢纽的保障能力,进行道路集疏运系统规划设计是必要的。该文根据南京南站的区位特征和功能定位,结合交通需求分析,按照"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同向进出、全面对接"的规划理念,提出了南京南站综合枢纽道路集疏运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及交通组织设计,包括快速环线工程、高架联络道工程,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了现代城市道路所面临的建设初期缺少整体的、有效的和长期性的规划,缺少层次感、尺度感和安全感,缺少历史特色、人文气息,缺少生态、低碳的绿色出行环境等问题。提出了现代化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素,即现代城市道路设计中应体现城市的安全性,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城市协调性、生态环保及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5.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路面方案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以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为例,对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对原路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路面损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并建议路面扩建工程需要尽可能利用老路面,采用“分车道进行路面设计”,“进行独立的纵断面设计”,“满足弯沉要求”等原则,达到既满足工程要求又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确定了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结构的优化方案,对以后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道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扩建路面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卫超  李运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93-96,99,10
该文介绍了武咸公路改造工程高架桥总体设计。武咸公路改造工程是武汉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三环十三射"路网骨架中的快速路之一,工程全长7.5 km。工程全线采用双向6车道地面辅道+双向6车道高架桥形式,高架桥标准断面宽度26 m。在一般路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越主要路口处采用连续钢箱梁。工程全线共设置三组互通立交及三组上下桥匝道,以与周边路网衔接。  相似文献   

17.
从贵黄公路改造成城市快速路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出发,对老路的利用、平纵横设计及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可为山区公路改造成城市快速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分析兰州市交通堵塞现状基础上,重点针对"畅交通工程"展开总体规划、设计和实践,对大城市交通堵塞所采取的措施予以评价和反思,提出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展望,供业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为依据,建立了完善的生态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指标按照有关规则定量化,然后将定量指标转化为百分制分数来量度,最终建立评价模型对生态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出定量的评估。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生态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形成了一套对道路全线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方法理论,其具体过程采用实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照明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大力推行"绿色照明"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产品和技术,优化道路照明设计以达到节能减排效果,是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依据国家相关规范,结合多年来设计的体会,探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与节能的关系,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