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是一种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因具有自重小、节约材料、抗扭刚度大、横向分布好、承载能力高及运输和吊装稳定性好等优势,已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工程实例,利用结构力学原理分析了桥梁在体系转换前后桥梁结构力学特征,并绘制出其内力包络图;利用桥梁计算软件对梁桥的关键设计步骤-布置预应力钢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固和安全,越来越注重有效的运用冗余度理念,分析桥梁的断裂和破坏模式与冗余度的内在联系,以确定桥梁抵抗一般结构损坏力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美国钢桥和俄亥俄州I-275四跨连续钢板梁桥为例,首先对冗余度的定义以及其在桥梁结构体系中的内在意义,其次简要的介绍了冗余系数与桥梁各设计参数的关系,最后针对桥梁结构的冗余度设计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选择跨座式单轨交通桥梁结构体系,以适应城市复杂的建设条件及跨越需求,对PC轨道梁、双层复合结构、钢轨道梁3种类型轨道梁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从设计、施工和成本等方面对铰支体系和刚构体系2种结构体系进行比选。结果显示,跨座式单轨交通桥梁轨道梁施工应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工艺;对非小曲线的小跨径标准梁桥应根据工期需要选择铰支体系或刚构体系混凝土轨道梁;对于小曲线段及中、大跨径节点桥宜采用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当大跨径桥梁附加应力过大、结构受力不合理时,宜采用铰支体系钢轨道梁桥。  相似文献   

4.
贾伟红  张志平  郝龙  成立涛 《公路》2022,(5):212-216
黑山共和国BAR港~北部城市BOLJARE主干道地处高地震烈度山区环境,地形条件复杂。路线经过地段总体为高中山,海拔高差巨大。针对黑山共和国的地形区域特点,对中小跨径桥梁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板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3种桥型进行多维度的比选,初步确定采用综合评价好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梁形式,结构体系采用连续刚构体系。连续刚构板梁桥不仅自重轻,性价比高,且抗震性能好。进一步针对等截面板梁、变截面板梁和π形梁3种实心梁衍生形式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综合评价最佳的适应东欧高地震烈度山区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刚构板梁桥。结合连续刚构板梁桥和黑山地区特有的山区地形地貌,对扩大基础和桩基础两种基础形式进行比选,建议采用以桩基础为主体、扩大基础为补充的搭配模式。提出的桥型方案已在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连续刚构板梁桥作为一种较新的桥型方案,为类似山区高震区环境中的桥梁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的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对结构受力及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为掌握设计参数对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影响程度,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典型桥梁(等截面3×25m连续、变截面单跨40m门架式及变截面x+80m+x连续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桥型方案)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梁高、墩柱尺寸、平曲线半径等参数下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针对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影响,等截面连续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对主梁高度及平曲线半径较为敏感,变截面单跨门架式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对桥墩尺寸及平曲线半径较为敏感,边跨跨度、中支点梁高、桥墩尺寸及平曲线半径对变截面连续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的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对于山区桥梁来说,由于地形的限制,桥梁一般位于平、竖曲线上。这种桥梁的地震响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梁桥仍然是公路建设的主要桥型。用自编的梁桥地震响应分析程序,对此类桥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桥梁的地震响应特点,提出了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外公路》2021,41(4):157-163
随着健康监测系统在大跨径桥梁管养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一些中小跨混凝土梁桥也逐步安装健康监测系统来掌握桥梁的运营状态。现有健康监测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用于指导大跨径桥梁,与中小跨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文建立了大量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小跨混凝土梁桥和典型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两者在恒活载比例、超重载荷影响、健康监测方法和监测参数4个方面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与大跨径桥梁相比,中小跨混凝土梁桥活载比例明显较大,可达到恒活载总和的50%左右;中小跨混凝土梁桥和大跨径连续体系桥梁的影响线长度及方向差异较大,中小跨混凝土梁桥需特别关注超重载荷的影响;中小跨混凝土梁桥活载及温度等变形较小,但应力响应量值显著,是健康监测的重点参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装配式结构简支转连续体系T梁桥为例,对桥梁运营中出现的主梁滑移、桥墩偏移、支座功能失效等病害归纳汇总和成因分析。通过桥墩纠偏、梁体复位、更换支座等方法来恢复支座正常使用功能、恢复梁体自由变形、防止梁体在运营过程中发生落梁。从新建桥梁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结合现行相关规范,对发生上述病害的桥梁进行成因分析、加固设计,以期给桥梁设计单位、桥梁施工单位以及桥梁管养单位在桥梁设计-桥梁施工-桥梁运营管养的各个阶段提供参考,从而尽可能减少上述桥梁病害的发生,保证桥梁安全舒适的运营。  相似文献   

9.
以株洲白马垄体外预应力连续T梁桥为工程背景,从T梁架设、锚固块和转向块配筋、体外预应力束穿索、体外索张拉、二次补张拉和换索等几个方面,对体外预应力T梁桥在设计中值得考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供类似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使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高烈度地震区一座4跨非规则连续T梁桥分别设置板式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方案,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E2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减隔震与非减隔震方案的桥梁地震响应,并进行桥墩抗震性能验算,总结了铅芯橡胶支座对非规则连续T梁桥的减隔震效果,为同类桥梁的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1座钢-混凝土连续组合箱梁桥的设计特色及施工过程,采用先一次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Ansys中的生死单元技术,建立了该桥模拟施工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不同施工阶段的分析表明,设计采用的预应力方法可以使内支座处混凝土桥面板保持压应力状态,有效防止负弯矩区混凝土的开裂。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体系转换情况下组合梁桥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桥成桥状态的性能作了评价。最后,指出了组合连续梁在应用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南宁市324国道金陵大桥为背景,研究大跨度钢-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金陵大桥主桥为跨径布置(75+180+75)m的连续梁桥,为国内最大跨度的钢-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结合该桥特点,对桥梁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简支连续梁桥及其结构体系、连续构造、梁桥支承、梁桥横向整体性,探讨简支连续梁桥的结构形式、构造设计及施工工艺等,并针对相关技术问题提出设计、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连续刚构桥采用墩梁固结体系,无需设置大吨位支座,避免了运营期间支座的维护和更换,大大降低了桥梁后期的管养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四川怀德沱江大桥采用主跨130 m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介绍了该大跨刚构桥的设计参数、施工方案、计算方法等,检算结果表明该桥设计合理、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可为以后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某连续钢箱梁桥为依托,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箱梁桥中的作用,介绍了为确保锚固和传力构件强度和稳定所采用的钢锚箱和转换器构造;同时采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降低支点负弯矩区段钢箱梁上缘应力的作用。所得结论可为大跨径钢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移动模架施工箱梁的线形在施工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正确地设置预拱度对于保证成桥后的线形顺畅,达到成桥状态的设计线形至关重要。文中通过移动模架施工连续箱梁的施工过程结构建模分析,结合襄阳市汉江三桥滩桥箱梁移动模架施工,讨论了施工过程对箱梁线形的影响特征和线形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马河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该文介绍了该大桥主桥悬臂梁段挂篮悬浇施工工艺的详细计算分析和研究。通过实践得出该设计的挂篮悬浇混凝土施工对于石马河特大桥这样的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来讲是合理的,对实际施工方案的研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向道明  张敏  徐恭义 《桥梁建设》2006,(4):27-29,55
结合昆明滇池草海大桥的特殊建桥条件,在前期方案设计竞选中提出多跨连续稀索斜拉桥方案,介绍其设计构思过程及设计特点,阐述在淤泥层厚、承载力低、地震频繁等复杂建桥环境中采取的设计措施,从而发展应用新结构体系,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连续梁拱组合桥兼顾了梁桥与拱桥的特点,结构体系新颖,受力复杂,造型优美,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现详细介绍徐海路沭河大桥和城南大桥的总体布置、主要构造、施工方法、可为同类桥设计、研究、施工提供有益参考.并对两座桥的设计参数及受力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边中跨比、拱梁刚度比、拱梁荷载比、拱梁弯矩比及结构体系的界定等.根据拱梁的...  相似文献   

20.
南昌生米大桥东副桥50m跨连续粱采用移动模架逐孔现浇设计与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是设计与施工结合得较好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