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隧道建设》2013,(6):529
中国高原铁路首条万米特长隧道——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盆因拉隧道2013年5月25日上午成功贯通。此次贯通的盆因拉万米特长隧道就是拉日铁路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路段。5月25日11时18分,随着最后一炮洞内爆破成功完成,盆因拉隧道4号横洞和3号横洞贯通,这标志着我国高原首座万米铁路特长隧道成功贯通。  相似文献   

2.
铁路隧道火灾预防及救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茅为中  张念 《隧道建设》2010,30(1):20-23
如何做好铁路隧道的防灾救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特长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国内外铁路隧道设计经验和重大火灾案例,针对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和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给出一般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设置方案的建议,对促进完善我国铁路特长隧道的火灾防灾救援和安全疏散规划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1):101-101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最长隧道——燕山隧道近日顺利贯通。隧道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左线全长21 153 m,右线全长21 154 m。燕山隧道是张唐铁路全线最长隧道,也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载铁路第一长隧。  相似文献   

4.
《隧道建设》2008,28(2)
设计时速达350km的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张芭隧道2008年2月24日晚顺利贯通,该隧道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地区,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最大开挖面积达164m^2的超大断面富水特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8483m,它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的科研攻关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渝湘高速公路界石至水江段是我国西部大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庆环线高速公路相接于界石立交,全长约85km。石龙隧道位于巴南区接龙镇与石龙镇之间。左线长3435m,右线长 3445m,为一特长隧道,也是水界路最长一座隧道。隧道总投资16600万元。  相似文献   

6.
李勇 《公路交通技术》1999,(2):42-47,69
尖山子特长隧道位于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上,左线长4025m,右线长4045m,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设计难度大,介绍了该隧道总体设计的情况,并总结了该隧道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金山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仕洋 《隧道建设》2014,34(5):452-459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单线单洞特长隧道,面临隧道勘察选线、施工方法选择、长距离通风、深竖井施工、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以及低氧环境下施工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结合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当金山特长隧道的设计全过程,对特长隧道的勘察设计进行全方位介绍。针对当金山特长隧道"三高(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两低(气温低、气压低)"的地域特点,以及"三长(单面坡长、独头通风距离长、反坡排水距离长)"、"两多(断层破碎带多、不良地质多)"、"两大(埋深大、水量大)"等工程特点,对"钻爆法、TBM法、钻爆法+TBM法"3种施工方案进行系统的经济技术比选,最终确定大型机械配套的钻爆法施工方案。最后对单线铁路特长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1)特长隧道选线时重视物探技术;2)处理好勘察与设计的关系;3)高海拔特长隧道应加大机械化施工;4)特长隧道应充分发挥平行导坑的作用;5)重视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8.
青海拉脊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西久公路西宁至贵德段中部的拉脊山下,全长9185m,按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中包括一座长5455m、宽10.25m、高5.Om的特长隧道。该隧道的另一特点是在海拔3200~4041m的高寒地区,泥石流、冰冻严重,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防寒保温、防水排水、救援逃生及通风照明、安全监控等设施,以最大限度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植被,实现隧道工程和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四川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是兰州至磨憨口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和泸沽至黄联关高速公路衔接路段,总长240km。全线桥隧较多,共有桥梁270座,隧道26座,其中有特大桥梁21座(含特殊结构),特长隧道2座。桥梁最高桥墩198m,隧道多为特长、长大隧道,最长隧道单洞10.1km。为了克服12.35kin、729m高差和避开断层带、季节性冰冻带,本项目将建双螺旋小半径曲线隧道,两个隧道平面为单一圆曲线形,曲线半径600m,全隧道均为上坡。该项目计划工期为2007年开工,工期4年,2011年建成,总投资164亿元,为亚行贷款的川中道路发展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四川雅安至西昌的行车距离将缩短近100km。  相似文献   

10.
包家山特长隧道位于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的咽喉部位,也是最艰巨的工程地段之一。该隧道进口在陕西旬阳县桐木沟,出口在汉滨区茨沟镇路家沟口,穿越秦岭山脉的青山和玉皇山两座山峰,地形崎岖,地势险要,植被茂密,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岩性亦多变。包家山隧道洞高7m、宽11m,全长11.2km,是我国第三长的高速公路隧道。该隧道经施工人员的努力,已于2009年1月22日全线贯通。包家山隧道的贯通意味着西安至安康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11.
肇兴隧道全长4752m,为分离式左右洞隧道,是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目前贵州省高速公路在建的第一长大隧道。承担该隧道开挖建设重任的是以隧道施工见长的中铁五局一公司。该公司先后承建和参建了闻名世界的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兰新铁路乌鞘岭特长隧道和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等10多座隧道。自2008年9月隧道开工以来,参建员工克服隧道地形复杂、地质破碎、开挖断面大、  相似文献   

12.
庞旭卿 《路基工程》2010,(4):242-244
京包铁路集宁至包头段八苏木隧道属于单洞、特长双线、特大断面隧道,且洞身有膨胀性围岩分布。因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施工及防排水系统等针对性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质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2014,(3):268-268
<正>2014年3月4日,由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南广铁路北岭山隧道顺利贯通,至此,南广铁路黎塘西至肇庆段隧道工程全部贯通。据了解,它也是南广铁路线上最后一座贯通的隧道,它的贯通,为今年底南广铁路全线开通运行奠定了基础。北岭山隧道入口位于端州区睦岗街道兰龙社区,出口位于鼎湖区桂城街道水坑一社区,沿北岭山山脉横贯北岭山、鸡笼山和鼎湖山。隧道全长12 438 m,净高9.2 m,净宽12.82 m,设计为单洞双轨隧道,是南广铁路全线最长的一座隧道,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  相似文献   

14.
鹤山市双和公路彩虹岭特长隧道,全长5068m,自然通风条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结合以往多个长隧道的施工及通车后情况,介绍了在不同时期,特长隧道通风方案设计考虑的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乌鞘岭隧道软岩大变形防治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修建中国隧道之冠的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全长20050m,隧道中部通过祁连山断褶带内F4~F7断层“挤压构造带”。文章分析了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原因,指出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隧道大变形防治技术措施,并对乌鞘岭隧道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特长山岭铁路隧道单、双洞型式及其长度特征,对国内外310座特长山岭铁路隧道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我国已建和在建特长山岭铁路隧道单、双洞的长度分布现状,并分析亚洲(除中国外)、欧洲国家特长山岭铁路隧道单、双洞的长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国内长度10kml≤15km的特长山岭铁路隧道中,已建单、双洞隧道数量比为18∶1,在建隧道洞线型式基本选用单洞双线型式;2)国内长度15kml≤20km的特长山岭铁路隧道中,已建单、双洞隧道数量比约为1∶1,在建单、双洞隧道数量比为20∶1;3)国内长度20km的特长山岭铁路隧道中,已建隧道洞线型式基本选用双洞单线型式,在建单、双洞隧道数量比为5∶2;4)截至2020年底,已建和在建特长山岭铁路隧道总数中,单洞隧道数量增长约30%,双洞隧道数量增长约1%;5)亚洲国家(除中国外)长度20km的特长山岭铁路隧道基本选用单洞双线型式,欧洲国家长度20km的特长山岭铁路隧道基本选用双洞单线型式。  相似文献   

17.
位于陕西宝鸡至甘肃天水高速公路上的大坪里特长隧道是目前亚洲第二特长隧道,横穿陇山山脉,全长12.3km,仅次于陕西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上的秦岭终南山长18.02km的亚洲第一特长公路隧道。  相似文献   

18.
夹活岩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上的深埋特长公路隧道,隧道长约5200m。隧道地质、地形条件非常复杂,设计及施工难度大。本文简要介绍该隧道工程地质、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的总体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9.
位于西安~柞水高速公路,横贯秦岭的终南山公路隧道长18.02km,最大埋深1600m的特长公路隧道,其长度居亚洲首位。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重庆渝湘高速彭武路长滩隧道右洞顺利贯通,这是彭武路最先贯通的特长隧道。彭武高速公路长滩隧道右洞,全长3276m,该隧道地质复杂,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尤其是长滩隧道进口端,岩溶沟槽及岩溶缝隙特别发育,岩溶洞穴多,且形态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