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石混合料大型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击实仪,对土石混合料进行了击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粗颗粒含量对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影响较大,其中粗颗粒含量为70%是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变化的分界点;最大粒径对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影响较小。土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随粗颗粒含量增加而减小,当粗颗粒含量大于70%时,土石混合料中细粒土的含水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变化击实次数和增减击实锤重量的方法,研究了改变击实功对半刚性材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实曲线的形状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击实功大,最大干密度提高,最佳含水量降低;通过改变击实锤重改变击实功,不仅最佳含水量降低,最大干密度增加,而且曲线变得平缓,干密度对含水量的敏感度降低。表现为不敏感系数η增大,施工难度降低。根据试验分析结论提出了在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时控制压实质量的参数选择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水泥稳定碎石通过击实试验很难得到规律良好的击实曲线的缺陷,首先通过标准击实法得出水泥-石屑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然后根据结合料的击实原理及原材料的本身特性,提出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室内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理论计算的最佳含水量与振动击实试验结果相比仅差0.1%~0.2%,最大干密度与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接近,并且稍大于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因此按理论计算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在现场实测压实度时就避免了出现超100%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填筑过程中控制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黄土路基压实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影响黄土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含水量、灰剂量和压实功对不同类型路基土体压实干密度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实际施工过程中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后土体的干密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最佳含水量后,压实干密度开始减小。灰剂量越大,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对应的最佳含水量越大。随着压实功的提高,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量减小。实际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干密度小于试验所得,土体的压实度收到压实工艺、含水量、灰剂量、松铺厚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击实仪对土石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不同击实功、击实方法及超粒径处理方法情况下击实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和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随粗颗粒含量不同而不同,其中粗颗粒含量较少时,击实功的变化对土石混合料干密度的影响较大;对于土石混合料,不同击实方法得到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均相差较大,其中大型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值最大;对于土石混合料中超粒径部分,采用等重量替换法处理时中型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与大型击实试验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6.
土石混和料大型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海清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4):200-202,213
采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击实仪对土石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不同击实功、击实方法及超粒径处理方法情况下击实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和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随粗颗粒含量不同而不同,其中粗颗粒含量较少时,击实功的变化对土石混合料干密度的影响较大;对于土石混合料,不同击实方法得到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均相差较大,其中大型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值最大;对于土石混合料中超粒径部分,采用等重量替换法处理时中型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与大型击实试验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基层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求解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高等级公路广泛应用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为例,对其含水量和干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到了能够用于实际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求解方法.首先利用图解法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出采用大于三阶的多项式拟合曲线可以得到合适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其次利用牛顿插值的方法对最大干密度进行了求解;然后对曲线拟合求解和数值求解进行了比较,认为对于试验技术人员而言,随着office的普及利用图解法进行求解更具有实际意义;最后,针对由于求解方法不标准导致的最大干密度偏小这-缺陷,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混合料性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泥风积沙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试验确定了风积沙的颗粒组成、液限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击实试验确定水泥风积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最佳含水量制备试件,并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通过测定试件的体积变化进行收缩性分析,得出水泥风积沙按照一定的含水率和水泥掺量配置,能够满足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钢渣土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钢渣是一种很好的路基填料。为了详细了解钢渣土的填土性质,按照土工试验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方法,对钢渣土进行了击实试验。试验得出了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曲线图,结果表明钢渣土中粗细料含量的不同,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击实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科尔沁沙漠高速公路的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赤通支线塔阿段有代表性的风积砂样,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出风积砂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同时对砂样进行振动实验,在频率和振幅一定的情况下,对不同含水量和不同振动时间砂样进行分析,得出风积砂的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干密度所需振动情况,即该地区砂样具有振实—振松—再振实的特点,且含水量越小越明显。上述研究成果为我们在该沙漠地区建筑公路,用风积砂做路基材料提供了适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确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常规方法是把此类材料按重型击实标准方法求得。当粒料含量在50%以下,所得结果正确,但此方法费工费时,且当粒料含量大干50%时,常规测得结果就有误。本文为解决此矛盾,提出了含粒料半刚性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快速确定法,并例举测定结果,证明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灰土结碎(砾)石和石灰粉煤灰结碎(砾)石类,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只需按式Υ_0=V_1·Υ_1+V_2·ρ计算即可,最佳含水量W_0=W_1·A+W_2(1一A);对水泥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蒙古红砂岩地区的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崩解后的红砂岩进行研究,分析崩解后的红砂岩在不同压实功下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CBR值得变化规律,分析崩解后的红砂岩在不同掺灰量下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CBR值得变化规律。当击实功增加40%时,红砂岩的最大干密度随之增加4.7%,CBR值增大33.3%。当掺加一定量石灰后,红砂岩的最大干密度有所下降,CBR值则明显提高。结合规范要求,得出红砂岩崩解后在本项目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细粒料最大干密度的校正系数、土石混合料的密度干涉系数、最佳含水量系数,在室内大型击实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密度干涉系数、最佳含水量系数与粗颗粒含量之间的双对数关系,从而得出了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用三次样条函数求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路基工程中,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确保路基压实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利用三次样条函数能更好地逼近干密度、含水量试验曲线,求解结果精度更高。以三次B样条函数求解,比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求解,计算量更少,且在保证同样精度的前提下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将经过加工筛分之后的建筑垃圾骨料通过不同的配比情况,人工粉检出砖渣以及砂浆等等,对其用于路基回填土的密实度控制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材料全部为砖块时,最大干密度为1.873 g/cm3,混合料最佳含水量为14.20%,最大压实度为98.2%。在砂浆的含量不变时,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大压实度随着混凝土块含量的增多而增大,最佳含水量则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砖块含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大压实度减小,最佳含水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砖渣含量的增加,在建筑垃圾的填料当中,上层的建筑垃圾填料会由于混凝土中土渣含量的减小而遭到破坏,进而变成下层的建筑垃圾。经过了建筑垃圾有关混合料的试验当中我们知道了承载比的指标为42.8%,公路的强度要求进而达到了。在建筑垃圾混合料经过4昼夜的浸水后,材料膨胀率非常小,材料膨胀率和细颗粒为砂性土特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首先应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该种材料组成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而试验规程规定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试验时应将未加水泥的试样加水浸润2h以上,这对吸水率偏大的集料来说,会造成试验所得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偏大,从而严重影响到按此最佳含水量成型的试件强度.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对于吸水率偏大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疆地区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设计和拌合工艺问题,对比分析了重型击实法和振动击实法对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击实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是重型击实法的1.02~1.03倍,最佳含水量也有所增大;不同水泥剂量下,非振动拌合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要小于振动拌合,且变异系数大于振动拌合方式;振动击实法和振动拌合工艺能够很好地解决芯样不完整、强度不足等水泥稳定砂砾的常见弊病。  相似文献   

18.
黄土压实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黄土路基沉陷变形是黄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的现象,通过激光粒度试验、能谱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图像处理系统、振动压实试验和标准重型击实试验,从内部因素(黄土的物质组成、显微结构)和外部因素(压实方法、压实功)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黄土压实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的干密度与粒度成分的关系较复杂.具体应用时,要考虑黄土的工程地质分区、黄土的时代等多种因素加以确定;压实并不改变黄土的化学成分;随着压实度的提高,黄土由原来天然状态的粒状、架空、接触结构,逐渐改变为粒状、镶嵌、接触-胶结结构;在推荐参数条件下,黄土振动压实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都略小于室内击实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随着压实功能的增加,黄土的最佳含水量减少,最大干容重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继续增加压实功也不会明显降低最佳含水量和增加最大干容重.  相似文献   

19.
结合陕西某技术学院环校公路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介绍了石灰稳定土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和步骤,通过试验确定了石灰稳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了最佳石灰剂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压实功能的增加,土样的最佳含水量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大。文中通过两种试验方法模拟两种压实功能,并定量分析了两种压实功能下土样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