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铝活塞中共晶硅的粒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铝活塞在固溶处理过程中,共晶硅的溶断、粒化机理,以及过渡阶段所发生的粗化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取消变质处理工艺,通过固溶处理控制共晶硅的粒化过程,可使铝活塞的机械性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过共晶铝硅合金易出现的粗大初晶硅和粗针状的共晶硅,用磷铜合金和四元钠盐变质剂进行了变质处理。结果表明,磷钠联合变质后,能使初晶硅和共晶硅同时细化。  相似文献   

3.
熔体温度处理对初生Si相细粒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过共晶Al-17%Si合金的高,低温熔体温度处理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低温熔体的温度优化处理,920℃高温熔体和630℃低温熔体相混合,并迅速搅拌,初晶硅大大细化,在1min内浇注时,可以获得分布均匀且尺寸小地20μm的初晶硅,随着停放时间的延长,初晶硅的尺寸有增大的趋势。最后对初晶硅的细粒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珩磨机床对某过共晶硅铝合金缸体进行缸筒网纹珩磨试验,探究过共晶硅铝合金缸体网纹珩磨工艺方法。结果表明,由粗珩、半精珩、精珩、硅开放4道工序组成的珩磨方案,能够实现过共晶硅铝合金缸体网纹珩磨加工。试验结束后检测网纹珩磨精度,满足过共晶硅铝合金缸体工作面微观特征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齿轮钢中存在粒状贝氏体而影响生产的问题,对钢厂来料进行检验及对粒状贝氏体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粒状贝氏体形成的原因,制定出消除粒状贝氏体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6.
磷—稀土复合变质对过共晶Al—18%Si的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P,PE对过共晶Al-18%Si合金的变质作用比较了单独变质与复合变质效果,结果表明,P-RE复合变质比单独变质效果好,能使共晶和初晶硅同时得到细化,且PRE复合变质剂 长效变质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依维柯汽车的齿轮钢20MnCr5及21NiCrMo5钢进行了四种工艺的预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钢的最佳预处理工艺均为等温退火,同时确定了两种钢各自的等温退火工艺规范,两种钢经正火处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粒状贝氏体组织,文章对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理及它对产品冷热加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消除这种组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产铝活塞合会的综合性能较低,原因是采用的变质处理和加入Mg、Cu等工艺相对落后.如果通过延长铝硅固溶处理时间,控制并晶硅位化过程,合金铝的质量会有显著提高.另外,在活塞的机械加工方面,注意解决加工活鱼头部、裙部、销孔等与设备不协调引起的误差,注意加工清洁度,活塞的质量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变质处理对356铝合金补缩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众所周知,采用锶或钠变质处理对铝硅合金的铸态力学性能有很好的作用,但同时变质也增加显微缩松形成的倾向.力学性能的改善是由于变质剂使共晶硅的晶粒细化和形态改变所致.显微缩松的形成有以下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工程机械柴油机活塞顶面熔化原因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形线测量、椭圆度测量、油道检测、金相分析、合金元素检测以及硬度测试的试验研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活塞顶面的形线和椭圆度均符合工作要求,活塞冷却油道无铸造缺陷,熔顶部分的合金元素无偏析,黑色共晶硅和条状初晶硅分布均匀,活塞熔顶的主要诱因为柴油机的冷却和润滑系统故障,这对于提升该型柴油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