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司机可能他具备开车上路的技术,但他可能不具备做一个合格驾驶员的思想品质素质。技能和素质是两个概念,技能就是我会开车,但是素质是包括你有没有安全意识?你有没有职业的荣誉感?你能不能做到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能不能做到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2.
对于远期大客流、建设条件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而言,应从该线路所具功能以及工程设计难度等考虑如何设置配线。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该线起终点站配线设置、中间折返站和停车线车站选定及配线设置、单渡线联络线及安全线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赵坚 《综合运输》2006,(11):66-71
今年7月16日~8月7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欧洲之行,主要考察了德国铁路,重点考察了柏林中央车站和科隆中央车站,乘坐了德铁的ICE高速列车,参观了与德铁有关企业的一些其他设施,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感受很深。从一侧面即证了爱因斯坦关于认识论的一种说法:理论决定了你所能看到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快速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换乘车站换乘通道内客流疏散不及时、行人换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以及车站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列车运输能力、车站运营设施通过能力,建立列车输送与车站运营设施(站台、通道)的能力匹配关系。基于客流需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的动态平衡条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依据列车开行方案、上下行楼扶梯设置、站台设置、以及相关客流数据等调研资料,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远期客流需求下,两路口站站台层换乘设施及站台的合理优化建议,为车站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工地你会想到什么?成堆的砂石,卷着泥土的运输车,还是漫天扬起的粉尘风暴,亦或是拿着铁锹、测量仪灰头土脸的憨小伙儿?如果是这样,那你可就OUT啦!这里虽然每天与砂石为伍,却见不到砂石的肆意抛洒;这里虽然时刻产生粉尘,却看不到粉尘的漫天飞扬;这里甩掉传统商砼站"脏、乱、差"的印象,在构件厂吹响了"花园式厂站"  相似文献   

6.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地下结构的防水效果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特别是当采用叠合式结构的地下车站位于零覆土的河道下方时,结构防水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南路站工程,从防水材料与防水构造两个层面介绍和分析了河底零覆土叠合式结构地下车站的防水技术,可为类似工况条件下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圳地铁岗厦站的周围环境及设计要求,在车站结构设计中采娶先进措施,保证彩田路半幅施工,半幅通车,对横穿车站的11万伏高压电缆实施原地保护,在车站中部设计了两个中庭,车站围护采用矩形人工挖孔桩,并兼作车站主体结构侧墙,采用车站中部逆筑,其它为顺筑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湖州站是湖州地区客运一等站,连接宁杭高速铁路、宣杭铁路、湖杭高速铁路、商合杭高速铁路,承担宣城、南京、合肥、杭州等多个方向的旅客输送任务。宜湖铁路引入湖州站,对现有湖州站车站布置、宣杭铁路输送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在论述宜湖铁路规划、湖州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3个引入湖州站的方案,分别从运输组织、技术标准、对既有线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比选。推荐采用高速场分散布置—小改宣杭场方案,车站规模3台7线(含正线)。可利用车场改造工程实现线上站房施工过渡,对既有宣杭铁路综合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郁士友  朱永胜 《综合运输》1997,(3):29-30,20
<正> 道路客运市场的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向纵深发展。近年来,一直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竞争,高、中、低档各类客运工具竞相发展,“车进站,人归点,公用化”,一个新型的客运市场体制已初现端倪。尤其是一批专业企业自用站对社会开放,为解决客运市场“有市无场”的矛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企业自用站对外开放后应采取何种运行管理体制?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适应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客运市场的要求?笔者认为,实现站运分离是建好公用型汽车站的关键。下面,我们结合扬州市的实际,就公用型车站的发展走向谈一点浅见,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上海轨道交通4线换乘的重要枢纽——世纪大道站,设计时涉及对已建车站的改造和新建车站两个部分,同时还要确保2号线列车的正常过站运行,设计、施工及保护等工程难度很大。重点介绍换乘站的设计及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多样购票"方便乘客出行点开无锡汽车站www.wx8s.com的网址,简洁的首页格式映入眼帘,这似乎与其他车站并无多少区别。但就是这个网站,却创造了访问量突破330万次、点击量名列全国同类网站前列的佳绩。无锡汽车站网址因何吸引人?《运输经理世界》记者日前走访了该站。"目前,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无锡汽车站的‘感知车站’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站厅形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站厅是客流集散的枢纽,站厅的形式应结合车站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道路运输     
《运输经理世界》2012,(1):12-13
山东交运长途汽车票实现联网联售 近日,从山东交运集团获息,随着2012年春运的日益临近,集团下属的各车站进入全面备战阶段。自2011年12月18日起,其下属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总站南区、济南汽车东站、平阴汽车站、章丘汽车站、刁镇汽车站等六大长途汽车站实现车票联网联售,届时,旅客可从上述任意车站买到六大车站的车票,无须多站往返。据悉,六大车站每天共发送5500多个班次,各站联网联售后,旅客可在六大车站中的任意车站买到联网车票。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火安全要求排烟系统能够迅速排除烟气或将烟气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嘉善路站站厅在冷烟试验中排烟效果不佳,通过对嘉善路站和结构布局类似的大木桥路站进行相似性对比测试,找出自然补风不足是导致车站站厅排烟不畅的原因。这为今后解决类似车站防火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新建4号线宣武门站分离式双洞隧道近距离垂直下穿既有2号线车站,是4号线全线建设的控制性工程。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对施工引起的既有车站变形做出合理预测。为此,引入位移反分析方法,依据施工计划建立模拟动态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试验段确定"反分析前两个施工步既有车站的实测位移,确定计算参数,进而预测下一施工步既有车站变形"的动态位移反分析预测方案,对剩余施工步序中既有车站的变形进行预测及分析。采用该方法预测既有车站最大变形的误差为0~2.16 mm,预测最大差异沉降的误差为0.12~2.59 mm,比正分析方法预测准确;同时,该方法的预测准确性受新建隧道施工方法的影响,在前后两个施工步施工方案相似的情况下,预测准确度高,反之则会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16.
11月20日,由交运集团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运营的岛城首条“摆渡公交”正式开通。该线路从青岛汽车长途站发车,途经海泊河、馆陶路长途站,直达火车站汽车长途站。“摆渡公交”的开通,方便了乘客在长途站和火车站两大交通枢纽间中转换乘,实现车站间及公路与铁路之间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7.
盾构法以其安全快速可靠等优点在我国的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区间盾构施工和车站施工在速度和组织上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是盾构过站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盾构法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同时可能带来较大工期风险.结合国内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水平,提出一种新的盾构过站问题的解决方案,即盾构先行贯通全线大部分车站行车隧道,再结合明挖法或浅埋暗挖法在适当的时机拓展建造地铁车站.文章以北京地铁四号线角门北路站作为目标车站,对该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对于提高地铁建设质量、加快地铁建设速度、降低地铁工程造价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单洞双线盾构隧道基础上通过浅埋暗挖等工法扩挖形成地铁车站可以解决车站段与区间段施工工期的矛盾,避免盾构机拖拉过站,减小车站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扰动。文章依托北京地铁机场线西延北新桥站工程,开展了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方案研究,设计了采用PBA工法扩挖形成两连拱车站和三连拱车站两种方案。采用MIDAS对两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推荐采用三连拱扩挖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并对三连拱车站结构合理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轨交地下车站普遍采用双跨或三跨的箱型结构形式,车站内部空间封闭且立柱较多。如何打造站台和站厅的空间通透感、提高乘客舒适度是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上海轨交17号线某地下车站设计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顶、中板打开的隐柱式大中庭地下车站方案,从结构三维静力、抗震及施工工序3方面对该方案的结构关键点进行了论证研究,并通过顶板起拱的设计方案解决了站厅层20 m大跨结构受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紧邻既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载引起既有车站变形的风险。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12标民生路站—昌邑路站区间下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6号线民生路站,介绍了工程紧紧围绕承压水治理、基坑开挖、监测三个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超深基坑承压水控制、超小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以及紧邻既有运营地下车站开挖基坑沉降保护控制措施。该工程做法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