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换道对交通流的运行有重要影响,为探究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换道行为,本文将换道决策过程分为车道决策和安全决策两个阶段,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特点,提出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综合考虑驾驶人车道选择特性和换道安全性的分层换道模型。模型的第一层为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车道决策Logit模型,第二层为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安全决策模型。然后,从路段视频中提取车辆实际行驶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检验,利用元胞自动机对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一般换道决策Logit模型和所建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较一般Logit模型,本文所建模型更能优化车辆自主性换道行为,提高路段通行效率和交通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庞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下,驾驶员为了寻求更快的速度,常常采用主动的换道行为。由于汽车使用量逐年增长,换道引起的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研究车辆变道行为,寻求有效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道路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多车道系统中车辆变道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元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单向单车道、单向双车道换道行为,并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变道交通流的相关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人车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路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利用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完成车道级路径规划。已有的车道级路径规划从车道变换风险、不安全因素和实际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未对换道策略合理性进行研究。本文以NGSIM数据为基础,研究换道次数与车道级行程时间关系,提出以路段级行程时间作为换道策略评判标准,并进一步分析车辆时空轨迹图,给出了最优换道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扩建中的交通组织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半封闭半通车的交通组织方案特点,建立了中分带开口车辆换道模型,提出了扩建路段中分带开口位置合理长度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在不同限速、不同中间带宽度状态下的中分带开口位置合理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在深基坑工程中,因支撑竖向间距较大,回筑阶段一般考虑换撑。介绍了利用增量法原理,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换撑、不考虑内衬直接拆撑和内衬结构替代换撑三种方案进行计算,并与基坑监测相对比,表明内衬结构替代换撑合理可行,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机场复合道面结构在新一代大型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规律,文章以A380-800飞机为例,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了复合道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多轮荷载不同组合方式作用下道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通过计算不同布载形式下道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并结合应力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复合道面在多轮荷载作用下产生空间叠加效应;A380-800可采用3轴双轮6轮组作为道面结构设计时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当考虑空间叠加效应时,15 m×15 m的模型尺寸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的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综合考虑社会车辆的运行,实现信号配时的公交优先与人均延误最小化。本文运用延误三角形及其相关理论建立延误模型,推导出人均延误函数,为公交优先单点定时控制提供了优化算法。同时本文利用VisualC仿真模型与改进算法对城市具体交叉口信号最佳周期及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动态路径优化问题,综合考虑相邻交叉口间距和路段交通饱和度两个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和群决策理论的动态路径优化算法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该算法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考虑车队行驶离散特性的干道协调控制模型,并对某一城市交通干道进行了协调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车队的实际行驶情况,且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皇岗车站是毗邻深圳河建造的地下一层车站,整个车站的设计有以下特点:围护结构作为竖向支承体系的一部分,设计中既要考虑侧向水平荷载的作用,还要满足竖向承载力的要求,围护结构的底部均嵌入基岩;车站南段和联检大楼合建,相应区域的车站顶板被设计成含多个大面积孔口的转换层结构,给车站设计带来了挑战;车站北端从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高架桥下横穿,为了使高架桥通行不中断,需要截断其桥墩进行托换。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原油管道内蜡沉积速率进行准确预测,基于灰色GM(1,N)模型理论和建模思路,综合考虑了管壁处剪切应力、管壁处温度梯度、管壁处蜡分子浓度梯度和原油的动力黏度4个影响因素,建立了 GM(1,5)蜡沉积速率模型,并与黄启玉蜡沉积模型进行模型精度对比.结果表明:GM(1,5)蜡沉积速率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955 5%...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西原模型,利用对应原理,建立非对称性荷载条件下的围岩径向粘弹性位移解析表达式,同时参考相关文献关于西原模型的蠕变参数的时间关系,进一步获得了考虑西原模型蠕变参数时间效应的围岩径向位移的粘弹性解。通过算例对比计算表明:考虑西原模型蠕变参数时间效应关系时,其最大径向位移值要大于不考虑蠕变参数时间效应的情况,说明模型分析的围岩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要比不考虑时间效应的情况长。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监测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二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实际的位移变化要比理论计算结果大,二者的误差在18%~26%。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优选理论,用二元对比法确定各因素相对隶属度及权重,建立了软基处理方案优选模型,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模糊优选理论进行软基处理方案选择,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影响,从多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双应力状态变量理论及Bishop提出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对Uzan模型及NCHRP 1-28A推荐的三参数复合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及土-水特性曲线标定,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中引入了控制路基土力学性状的应力状态变量,不仅符合路基土的实际工作状态,还同时考虑了应力状况和含水率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弥补了原有模型未考虑湿度或将其与应力状况分开考虑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以曲墙曲拱的类矩形断面形式设计两车道拼装式盾构隧道衬砌,考虑地层抗力系数、覆土厚度、设计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建立类矩形盾构隧道衬砌的梁-弹簧模型。结合昆明地区典型地质剖面,分别对均质环模型和梁-弹簧模型进行内力计算,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抗力系数的增加,衬砌结构弯矩及剪力逐渐减小,轴力逐渐增大,改善了管片结构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使高铁站功能区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论文以旅客在高铁站房内的平均走行时间最少和高铁站建造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功能区的面积、长宽比例、功能区禁止重叠、流线等约束条件,构建基于多目标混合规划的高铁站功能区布局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方法得出的结论可以为高铁站功能区布局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现象,文章基于行为学理论调研了出租车、私家车、公共汽车、电瓶车、自行车及步行等多种出行模式的特征,并结合车辆行驶理论,提出了包含专属存放区、休闲人行步道、交通人行步道及港湾换乘区等元素在内的城市主干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方案,研究了专属存放区和港湾换乘区布置于机非隔离带、交通人行步道置于公交专用道外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我国机场刚性道面的两种不同的PCN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同等道面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二者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量单轮荷载计算方法较设计飞机法计算结果偏大,主要受道面厚度及地基强度影响;设计飞机计算方法综合考虑道面自身及航空交通量双方面因素,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但因根据评价机型的选取不同,所得结果并不唯一。  相似文献   

19.
谢雨梅  黄建辛  王翔 《综合运输》2022,(4):90-96+143
可变限速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主动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现有研究集中在对多车道路段不区分车道进行限速控制。事实上,不同车道的交通状态有所不同,且换道行为本身也会对交通流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限速控制的效果。本文基于METANET模型,提出一个新的高速公路多车道交通流模型。以总行程时间最小和总周转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车道级可变限速控制模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的方法,基于真实交通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整体可变限速控制,车道级可变限速控制使车辆总行程时间减少了5.9%,总周转量提高了6.8%,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更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下导洞实现桩基托换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了一种在地下导洞群内进行桩基托换的方法,并对导洞施工导致的原桩负摩阻力、承载力和附加沉降进行了讨论,基于弹性理论推导了计算桩附加沉降的公式。利用该方法对广州地铁工程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文中的公式能较准确地描述桩的附加沉降。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桩基托换中,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