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已于1978年11月15日由交通部公路局公布内部试行。关于设计方法,列有新建公路采用的双园荷载弹性层状理论弯沉公式及原有路面改建用的三参数经验公式,基本上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至于更先进的理论尚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文  李清富  胡群芳 《公路》2005,(9):77-81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经验法、力学-经验法和可靠度设计法.由于荷载、环境作用和结构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它们都将影响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水平.为了更好地发展现有路面设计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路面结构可靠度进行了定义和讨论.采用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路面模糊随机可靠度的设计公式,讨论了各个设计变量的变异性,并结合具体设计提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审议稿),以下简称新《规范》,规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地基的整体强度E_(og)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为了建立适合我省气候条件及施工条件下的E_(og)/E_(or)=n经验公式,于1983年修建了水泥混凝土试验路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内目前已建立的经验公式作出了分析和评定,提出了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概述于后,供行家们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模糊随机可靠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经验法、力学一经验法和可靠度设计法。由于荷载、环境作用和结构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它们都将影响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水平。为了更好地发展现有路面设计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路面结构可靠度进行了定义和讨论。采用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路面模糊随机可靠度的设计公式,讨论了各个设计变量的变异性,并结合具体设计提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焦作市气象站1980年~2014年降水资料,在年最大值法选样的基础上,利用P-Ⅲ型分布、指数分布和耿贝尔分布对暴雨强度进行理论频率拟合分析,得到了降水强度-重现期-历时的关系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并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作为公式主要评价指标。结果表明:P-Ⅲ型分布曲线拟合理论频率得到的暴雨强度公式效果最好,新版公式暴雨强度较旧版公式偏小。通过分析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划定了新版暴雨强度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基础(包括土基和基层)的刚度指标,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设计参数。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常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在地基假设上一般采用两种:一是以地基反力系数表征的文克勒地基假设;一是以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表征的弹性半无限体地基假设考虑我国现行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采用回弹模量作为土基和路面材料的强度指标,且在全国范围内已做了大量的实测和研究分析工作,为与该规范一致和充分利用其成果,并考虑我国公路技术人员已习惯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柔性路面结构设计。合理设计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以理论为指导的理论法;另一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法。路面设计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和厚度计算三个基本内容。过去,对路面厚度计算投入的精力较多,对材料组成和结构组合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一、二级公路日见增多,路面结构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几年路面力学的发展,路面三层体系位移、应力和应变电算程序的诞生和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目前已具备了应用理论法指导路面结构设计的条件。理论法国外也称分析法。由于交通组成和流量不断变化,新材料、新结构和多层结构的使用,理论法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已为各国所重视。本文将介绍路面结构设计的三指标,采用的力学图式,临界点和计算公式。根据用《路面三层弹性体系位移、形变和主应力电算程序》,将计算数据分别绘制弯沉、弯拉和剪切系数图。着重分析其系数与厚度和模  相似文献   

8.
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不足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之一.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混凝土理论破坏机理,分析了强度的影响因素,试验得出适合浏阳地区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国外对刚性路面采用经验法与理论法两类设计方法。所谓经验法就是通过试验手段解决载重、路面结构、施工条件三者的关系。而理论法是通过计算手段解决结构上的荷载、应力、形变关系。我国对刚性路面的设计采用理论法。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不同强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不足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之一。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混凝土理论破坏机理,分析了强度的影响因素,试验得出适合浏阳地区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疲劳断裂理论,对交通荷载下半刚性基层底部出现裂缝的沥青路面结构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定性地指出了在裂缝扩展过程中,材料参数、层间结合状态、车载作用方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变化规律,最后采用Paris公式,对路面剩余寿命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12.
毛斌 《国外公路》1997,17(6):17-19
文中叙述了以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路表坡度状况下公路路面降雨流水深度的变化规律,并以三维紊流理论为基础分析推导出计算逆雨水深的经验公式。为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及路面抗滑性能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用 CBR 表征材料和路基土的强度是比较稳定的,试验方法也简单容易。因此,CBR试验法至今仍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很多国家的路面设计方法中土基强度仍以 CBR 值表  相似文献   

14.
车辙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路面使用性能重要指标之一。在路面车辙深度指标预测中,带有噪声的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为此,先采用db3小波滤波器对采样信号进行了降噪预处理,然后采用改进型灰色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路面车辙深度指标进行了预测,并与传统拟合公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度更高,相对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5.
高等级沥青路面表面裂缝扩展规律及寿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减缓沥青路面表面裂缝,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20节点等参元有限元模型,对路面表面裂缝进行数值计算,且采用Paris公式预测了表面裂缝扩展寿命,分析探讨了应力强度因子K2在表面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路面结构参数对表面裂缝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表明:(1)表面裂缝的扩展只考虑偏荷载作用,在裂缝的扩展过程中,随着表面裂缝向下不断的扩展,其K2增大到一个峰值后,再缓慢下降。(2)在路面结构参数正常取值的范围内,对表面裂缝扩展寿命影响较大的是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基层模量,而土基模量、底基层厚度、底基层模量、基层厚度对表面裂缝扩展寿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道路进入维修改造高峰期,利用现有倒装式路面结构理念及研究成果,并结合旧路改造中的路面强度检测参数,对旧路面改造中采用倒装式路面结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各类路面强度参数下路面加铺改造初步方案,初步分析表明:在旧路面改造中采用倒装式路面结构理念,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验收时以现场取芯芯样劈裂强度推算评定弯拉强度依据,通过对隧道路面及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弯拉强度与劈裂强度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劈裂强度与抗弯拉强度之间的回归式,在显著性水平α =0.05时,利用F检验法对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表明实测标准小梁弯拉强度与对应芯样劈裂强度的回归公式是显著的,故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具有使用价值,获得的回归公式可以用于施工验收.  相似文献   

18.
薄层加铺是重要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之一,加铺层与原有路面的粘结状况是决定其路用性能的关键。选择层间抗剪强度作为评价层间粘结状况的指标,借鉴国内外层间状况试验方法,选取斜剪试验作为测定层间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并通过理论及试验分析,给出了试验参数的控制方法。通过室内斜剪试验,测试了31种工况下加铺层层间抗剪强度与滑动面法向压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层间抗剪强度与法向压应力呈线性关系。据此给出了适用于薄层加铺的层间抗剪强度理论、并讨论了温度、湿度变化对层间抗剪强度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首先把路面温度场简化为非周期一维温度场,用分离变量法得到齐次边界条件下与温度场基本方程相容的傅里叶级数;然后用格林公式在边界展开热传导方程,得到傅里叶级数系数的常微分方程组,并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最后用实测数据标定的材料参数预测路面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傅里叶级数第4项仅在-0.1℃~0.1℃范围内波动;初始温度扰动对温度场有短时影响,如果扰动深度增大则影响时间变长;用实测数据标定模型后,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路面温度场,标准差为1.88℃。  相似文献   

20.
今年,在苏联许多地区,特别是在北部及西北部地区,发现了路面损坏的情况。经分析获悉,路面损坏是和采用柔性路面时设计方法的缺点有关。根据道路设计和施工经验,发现计算方法上有下列的缺点: 1、在新建道路时,须遵守路基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而路基边缘的高度,则取决于土壤及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