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汽车座椅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乘员安全保护和一定的舒适性。笔者就座椅骨架结构进行着手,针对骨架间隙进行分析和计算,改善了靠背晃动大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改善方案和研究思路。汽车座椅靠背有支撑乘员背部的作用,在舒适性评价中有很高的占比,由于靠背远离固定点,且靠背与固定点之间存在多个调节机构,如高调四连杆、靠背调角器、水平调节滑轨等,导致靠背受到震动易产生晃动,对于不同座椅,产生晃动的震动波形也不同。针对靠背晃动问题综合考虑可行性、工艺性及成本等因素,选取高调四连杆作为研究对象,解决该问题,并提供一种该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汽车座椅高度调节器核心构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座椅安全性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避免座椅结构损坏和功能失效情况的发生.高调器作为汽车座椅的部件之一,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性.文章主要根据某款轿车驾驶员座椅在高度调节过程中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设计一种解决高调失效的有效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重新设计了高调器核心件内部销柱的结构.对重新设计的高调器进行疲劳耐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高调器可有效解决高调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动座椅的结构特征及其驱动机构的性能要求,本文设计并建立了相关的系统数学模型。并根据自动控制理论对电动座椅各调节机构的调节过程建立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三闭环动态模型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对电动座椅进行仿真计算和时域、频域分析,确定电动座椅控制器的佳控制参数匹配,为电动座椅ECU的控制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韦联锋  刘娟娟 《时代汽车》2023,(11):126-128
本文通过对CONFORMat座椅舒适性设备的测试方法进行简单解析,对影响座椅舒适性的客观测试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形成经验推荐范围,为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座椅舒适性能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儿童安全座椅误用率,通过集成控制系统、电动调节机构和手机APP,对一款传统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智能化设计,使其可根据儿童身高智能调节,有效避免误用问题。建立了智能儿童安全座椅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儿童安全座椅对儿童假人保护效果优于改进前的儿童安全座椅,且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人-椅界面的压力分布座椅不同参数对座椅静态舒适性的影响,基于相关标准构建了H点装置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几何模型的主要尺寸、各部分的质量、腰部调节量和躯干运动学姿态;对几何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并定义了接近真实情况的边界条件,对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建立了简化的座椅有限元模型,并将H点装置和座椅有限元模型装配在一起;按照实际接触情况施加边界条件,进行了压力分布仿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以某一座椅实例,验证了利用H点装置有限元仿真进行座椅参数和压力分布测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H点装置仿真压力分布的座椅静态舒适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针对汽车座椅系统结构分析,提出了座椅的一般设计要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在行驶过程中,应有效削弱地面传递的冲击和振动;驾驶过程中要减少盲区等要求。通过分析人体生理结构、人体测量学以及人体工程学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得出了最舒适的乘坐姿势和座椅尺寸参数,这些座椅设计参数直接影响了座椅的舒适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在汽车中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汽车的舒适性也变得尤为重要,而汽车座椅对舒适性影响最大,因此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座椅舒  相似文献   

8.
汽车座椅骨架及功能件是支撑驾乘人员坐姿的重要载体,其外形与布置参数极大地影响着驾乘人员安全性、操作、乘坐舒适性。座椅骨架及功能件布置更是座椅工程设计的重点,是造型设计的基础。文章基于人体工程学及相应法规,分析电动座椅前后调节、高度调节、靠背旋转调节、腰托四向调节、头枕上下调节的设计原理及参考依据,可在造型设计阶段确认座椅坐垫、靠背、头枕位置轨迹的工程硬点,确保造型设计符合安全性、可操作性及舒适性,提升电动座椅整体设计质量,为整车内饰造型设计提供座椅骨架模块的理论支持,提高汽车内饰分组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乘坐舒适性是汽车座椅的重要性能,它包括静态舒适性和动态舒适性。设计座椅的位置,满足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人机关系和坐姿要求是座椅设计的前提。提出了座椅位置及其调节范围设计的有效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CAD系统,可以帮助厂商明确座椅位置设计的要求,并获得一系列信息,为汽车生产商和座椅供应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对话工具。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国内车型设计开发现状,通常全新开发项目会选择一款优秀的技术标杆车型进行逆向开发,可理解为在成熟的现有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需测量标杆车驾驶员座椅H点位置,再根据座椅的调节范围对相关参数进行初步校核,最后确定出标杆车H点.通常拟合出的人体H点不在座椅舒适线上,那么如何在满足SAE标准的前提下,使人体坐姿无限接近座椅舒适线,成为研究方向,就此给出详细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汪立亮 《汽车维修》2003,(10):18-19
一汽奥迪轿车的座椅为电动可调式座椅,其主要功能是为驾驶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位置;为乘员提供不易疲劳、舒适安全的乘坐位置.在使用过程中,电动可调式座椅有时会出现不能调整及移动的故障,本文就该车型电动座椅常见故障的检修作以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快速、便捷,并且融入诸多高新技术的汽车与现代人的关系日益密切,出行、旅游、办公,人们在汽车内度过越来越多的时间。与乘坐舒适性紧密相关的座椅系统也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权威调研机构J.D.Power & Association每年对新车座椅系统进行质量调查,通过对购买当年上市新车的车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应椅系统(包括座椅和安全带)的产品质量和结构设计的满意度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座椅舒适性的开发、设计和验证过程,对汽车座椅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要点进行了探讨.从早期舒适性目标设定到舒适性关键要素的设计,介绍了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和设计参数,提出了相关技术建议,并系统介绍了主、客观及动、静态的评价方法,最后对座椅舒适性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代某些款型轿车的驾驶者座椅和前部乘员座椅通常具有的自动调节功能、记忆功能和加热功能。希望驾驶者、乘员在了解掌握了这些功能后,获得更加舒适愉悦的驾乘体验。  相似文献   

15.
座椅弹性元件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座椅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从而影响座椅的舒适性。因此,弹性元件的结构设计,是座椅舒适性设计的主要环节,本文试以现代汽车座椅上广泛采用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模塑整体成形的弹性元件的结构特点,探讨汽车座椅弹性元件的舒适结构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庆  邵科君  周波 《汽车电器》2022,(7):110-111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不仅仅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更是消费者的第二个"家"。为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行车舒适性,整车电气化成为目前主流的发展趋势,座椅加热功能应运而生,该功能是控制座椅内置加热丝的温度,依照收到MMI、TBOX等相关报文,对驾驶员座椅总成&乘客座椅总成加热作ON/OFF控制。加热模块在整车电检和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电检或功能问题,本文主要对主机厂汽车座椅加热模块的软硬件故障模式进行探究,期望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设计了一种面向共享汽车的智能化调节座椅系统,该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输入用户体型特征信息,系统上传个人信息至云端并进行智能化数据计算,模拟出一个用户舒适的驾驶环境,使用该数据调动相应电机工作调整座椅等位置,用户也可根据自身的驾驶习惯,调整至最舒适、最安全的驾驶环境。驾驶结束时,车辆ECU记录此时座椅、后视镜和方向盘的位置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存入该用户的资料库,下次使用时直接调用数据并调节车辆。该系统的使用将有助于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户的出行更便捷环保。  相似文献   

18.
座椅调角器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向军 《汽车技术》1999,(10):15-16
为满足不同乘员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座椅一般都设计成可调整的结构,座椅调角器即是为满足座椅靠背角度调整而设计的机构。文中对较常用的两种手动调角器的结构原理、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具体结构设计时合理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车型:E60,配置N52发动机、ZF6HP-19变速器。行驶里程:83000km。故障现象:车主反映转向盘和座椅都不能调节,要求予以检查维修。故障诊断:客户反映转向盘和座椅都不能调节,于是对其进行验证,在调节转向盘和座椅时发现确实如客户所陈述的那样。转向盘和座椅不能调节,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电源故障:供电与接地,额外的电压降导致的虚电,如电气连接处的接触电阻。②模块或控制开关故障,比如说转向柱调节开关、座椅开关和座椅模块等。  相似文献   

20.
车辆座椅是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座椅舒适性的研究已成为车辆座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的概念,通过对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法来提高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为汽车座椅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