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位于我国西部的某公路隧道处于软弱地质围岩中,为了研究该公路隧道最优的开挖方法,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MIDAS/GTS模拟隔壁法、环形留核心土法和台阶法3种不同的开挖方式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进行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开挖方法不仅对隧道围岩卸荷的顺序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开挖方法对应的应力集中程度、应力应变大小及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3种开挖方式的应力和位移云图,详细对比了各开挖方式对应的各特征点X方向和Z方向应力值和位移值,综合考虑该公路隧道的围岩地质条件、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及施工安全,确定该隧道最优的开挖方式为台阶法开挖。  相似文献   

2.
彭智勇  杨秀仁 《中外公路》2019,39(2):206-210
合肥市某交通枢纽广场工程存在大面积基坑开挖,施工区域底部和侧部存在地铁4条盾构隧道下穿和侧穿,其中一条盾构隧道距离东区基坑底部4.5m,距离西区基坑侧部11.3m,且已运营,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隧道结构变形进行控制,拟基坑内开挖保护区采用"双排桩+斜撑"方式支护、"分段+跳挖+底板封闭"方式开挖,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不同开挖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到开挖参数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开挖参数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依托张桑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麻栗垭隧道,根据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工法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以及环形预留核心土法三种不同开挖方式,比较不同开挖方式下的围岩应力、应变规律,确定一种适合麻栗垭隧道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4.
徐东强  燕鹏  李彦奇  王可意 《隧道建设》2017,37(9):1083-1089
为计算公路山岭隧道初期支护的极限相对位移值,采用霍克布朗屈服准则,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选取断面形式、支护方式以及材料参数,采用短台阶的开挖方式,对各级围岩不同埋深下3车道公路山岭隧道拱顶、拱腰和拱脚的极限相对位移值采用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依据突变理论确定。根据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可将洞周变形控制点位明确,细化埋深范围,通过分析上下开台阶开挖对不同点位变形值的影响,且与实际施工相结合,确定出开挖步的变化对洞周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模拟分析合理确定隧道开挖支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隧道围岩开挖支护受力状态,对隧道围岩开挖支护结构的位移、弯矩、应力等进行计算分析,合理确定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方案,优化隧道支护结构设计,降低其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6.
宛坪高速公路大跨度连拱隧道开挖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海君 《中外公路》2007,27(5):109-112
根据宛坪(南阳-西坪)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连拱隧道大跨度、围岩条件差和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该文按照实际隧道设计和进洞施工情况,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中导洞开挖、中隔墙浇筑完成后,再开挖左右正洞"和"中导洞、左右洞侧导坑同时开挖"两种不同的开挖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两种开挖方式下大跨度连拱隧道的施工效果,并建议中导洞与左右侧导坑同时进行开挖以加快隧道的施工进度,在宛坪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CD法对浅埋小净距公路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析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在采用CD法施工时,不同的开挖方式最终位移和应力相差不大。综合考虑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可知,采用先封闭先行隧道,再开挖后行隧道远离先行隧道侧的开挖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高飞  李云鹏 《隧道建设》2009,29(1):19-23
从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出发,对浅埋偏压隧道采用预留核心土开挖方法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不同开挖顺序下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结合分布规律,从而确定偏压作用对隧道围岩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并指出对隧道重点监控与关注部位。所得结论,可作为浅埋偏压隧道类似工程施工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招标挖方计价常见5种方式。对地质条件、隧道长度等对隧道开挖造价的影响进行分析:细目分类较多,隧道开挖总造价较易控制,造价相对较低;开挖细目少对业主控制造价不利。推荐采用将土方、软石、次坚石、坚石开挖及弃方超运分列工程细目单独计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隧道光面爆破开挖的关键技术参数,在凤凰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隧道断面的大小、围岩情况对参数进行了确定和优化。实际施工中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及时调整,对隧道轮廓线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确保了凤凰山特长隧道光面爆破的效果和隧道开挖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隧道洞口多岩性接触带、构造带,存在软硬岩交叉接触,致使开挖后围岩受到扰动出现应力释放及二次重分布,坡面岩土体会沿着坡面发生滑动及沉降,甚至局部失稳。本文提出采用MATLAB软件对某公路多岩性构造带隧道洞口段仰坡及两个典型断面其位移变形进行回归分析,验证隧道开挖过程的三维模拟技术,分析开挖过程中隧道仰坡加固前后的变形及受力情况。通过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了采用设计变更后的喷锚支护加固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仰坡的变形及受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浅埋连拱隧道为背景,采用大型通用岩土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其中导洞全断面开挖法和上下台阶开挖法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计算结果比较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应力、屈服区和支护结构的安全度,确定该隧道中导洞的最佳施工方法,从而为该隧道施工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3.
浅埋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重庆武隆隧道穿越厂房基础引起地表变形的工程背景,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隧道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目的是研究不同软岩隧道开挖方式对地表变形及围岩受力情况的影响。通过支护与不支护两种工况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浅埋隧道实施强支护、短开挖,并加强关键部位的加固,可有效减小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开挖方式是保证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庆元至百山祖公路中喜鹊岙隧道为背景,介绍了V级围岩预留核心土环行开挖法的优点、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结合数值模拟对喜鹊岙隧道的预留核心土环行开挖方式进行了变形和应力分析,表明了采用该法开挖,隧道的变形和应力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刚  胡伟  黄永强 《公路工程》2009,34(4):109-111,135
针对云阳山特长深埋隧道非对称排水设计及两端同时施工现状,通过众多方法比较分析,优选采用灰色理论来预测隧道开挖距离与涌水量间的关系,以确定隧道开挖贯通后围岩总的涌水量,为洞内两排水边沟规格最终确定提供依据,对指导特长深埋隧道施工、动态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明胜 《隧道建设》2009,(Z2):24-28
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对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控制大变形非常关键,也是选择隧道开挖方式、支护型式、支护参数、支护时机的技术依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针对其开挖过程中的预留核心土长度对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的台阶长度和核心土长度,其结果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沙尔-沙尔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隧道的施工设计、支护参数和地质情况,通过对隧道南洞口段进行全断面开挖与分台阶开挖两种施工方式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和支护结构在不同施工方式的应力场、位移场,经对比分析研究认为采用分台阶开挖模式,隧道结构变形较小,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为指导施工和修正支护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围岩变形是隧道开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施工监控的指标,将聚类方法引入到具体的隧道开挖过程中,挖掘出影响变形速率的主导因素,从而为隧道施工过程中变形的控制决策提供参考.利用层次聚类对监测点进行分类,采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对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采用层次聚类法确定影响变形的主因素,并最终得出结论:开挖面距离与隧道埋深是决定变...  相似文献   

19.
依托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南坪站及上部基坑开挖工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隧道埋深以及基坑分层开挖、岛式开挖和盆式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以此分析基坑开挖对下部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上部基坑深度一定时,隧道埋深越大,则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越小;不同的基坑开挖方式对下方隧道的影响存在差别。推荐此类基坑工程采用岛式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超浅埋近距离双孔大跨径的平行隧道,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和开挖顺序会有不同的结果,两洞室开挖时,由于洞室开挖的不同步,地层刚度不再对称,后续开挖洞室的施工对已开挖的洞室有影响,其影响又与围岩级别、隧道间的间距、开挖和支护方式等因素相关,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这些因素对此类隧道在开挖后地表和拱顶下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