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密闭性主要通过地下水来控制,通过水幕系统进行补充,水幕系统的作用很重要。结合惠州国储石油洞库介绍了水幕系统的的施工工艺,并对水幕孔的施工、水幕试验、水幕巷道的清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水幕系统最终技术状态良好,其施工技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注浆法能够消除杂填土的不均匀性,是市政道路杂填土路基处理的有效方法。基于某市政道路杂填土路基的注浆加固处理项目,对杂填土路基注浆加固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理论和试验检测分析。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段式注浆方案,注浆总深度为2.0m,注浆孔采用梅花形布置,孔间距0.7m,浆液为水泥浆,水灰比0.7,注浆压力不大于0.6MPa。工程实践表明,该注浆加固技术处理杂填土路基的方法可行,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研究光面爆破机理及其爆破参数的确定和装药结构,并将光面爆破技术运用于大坪尾隧道爆破开挖工程,计算隧道光面爆破参数,给出炮孔布置和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践,探讨光面爆破设计与施工中应采取的技术保证措施,并提出在光面爆破中使用水袋进行炮孔填塞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南京滁河大桥的桥型方案、总体设计以及主桥的结构设计特点。该主桥为左幅(48+85+52)m和右幅(52+85+48)m的左右幅错孔布置的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其工程的设计经验,可供其它类似桥梁工程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西林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无砂大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对无砂大孔混凝土的密度、强度、透水性等三方面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并对无砂大孔混凝土在台背回填中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超小半径弯连续刚构桥实例(24.5 m+25 m+24.5 m,R=30 m),利用桥梁空间实体程序BridgeKF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介绍并验证了设计中采用的构造处理措施,得出预应力钢束的最优化布置以及施工中的最优张拉顺序;工程实践证明,该设计与施工安全合理,对同类桥梁的建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长悬臂钢-砼组合行车道梁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洪山大桥是一座竖琴式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主跨跨径206 m,主梁为脊骨梁布置形式,两侧挑梁采用13 m超长悬臂钢-砼组合梁结构,纵向间距4 m.为了准确把握钢挑梁的受力特性,提出了采用修正的铰接梁法计算钢挑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推导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予以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采用压重320 kN的方法解决负弯矩区域砼板的开裂问题;综合比较各种规范关于砼收缩徐变的规定;分析了砼板的裂缝宽度;为大桥设计和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试验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针对新开发的某微型轿车的白车身振动情况,基于试验对该车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道路振动试验、白车身模态试验,得到白车身的各阶频率和模态特性;针对分析得到的动态特性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结合白车身工作频率分析,提出工程改进意见,为设计人员改进结构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洪山大桥是一座竖琴式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主跨跨径206 m,主梁为脊骨梁布置形式,两侧挑梁采用13 m超长悬臂钢-砼组合梁结构,纵向间距4 m.为了准确把握钢挑梁的受力特性,提出了采用修正的铰接梁法计算钢挑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推导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予以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采用压重320 kN的方法解决负弯矩区域砼板的开裂问题;综合比较各种规范关于砼收缩徐变的规定;分析了砼板的裂缝宽度;为大桥设计和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桂洲水道大桥主桥为独塔空间双索面不对称斜拉桥,跨径布置为(36.07+68.5+138.57)m,采用塔墩梁固结的结构体系。文中介绍了该桥的结构布置、主梁、主塔、拉索及下部结构的设计情况;给出了静力及动力计算的主要结果,对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味江大桥采用3~16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老味江大桥采用1~22 m刚架拱桥。新味江大桥在跨径和孔数方面跳跃较大,2#墩恰好位于味江河流中心,存在被夏季特大暴雨引起的洪水冲刷撞击的高风险。结合味江大桥实际情况,新味江大桥孔跨布置存在设计优化空间。研究为改建桥梁的孔跨布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国内首座六跨中承式飘带形提篮拱桥进行静、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制定合理的静、动态试验研究方案,进行实桥荷载试验,研究桥梁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状态的相符性,为该类桥梁的检测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客车正面碰撞对乘员的损害特征,通过设计客车座椅动态试验模拟整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分析了客车正面碰撞中乘员的损伤机理.研究表明:安全带类型、座椅填充物吸能特性、座椅布置方式及约束隔板尺寸均会对乘员损伤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三点式安全带相较于两点式安全带对全面改善乘员损伤风险效果明显,头部损伤减小了 66.44%,胸部损伤减小了 48.34%,左、右侧下肢损伤分别减小了 45.36%、65.05%;座椅填充物对改善乘员头部损伤风险积极有效,吸能特性优异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头部损伤减小了 55.78%;有高度偏差的座椅布置方式会增加乘员胸部损伤风险,胸部损伤增加了 11.46%;适度增加约束隔板尺寸,能够使乘员头部及靠通道侧乘员胸部和下肢损伤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空气弹簧不同物理参数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影响,基于TPL-ASN空气弹簧模型的仿真软件ASDS建立了与试验工况一致的1/4车模型.利用该模型仿真分析节流孔直径、连接管路直径和长度、附加空气室体积、本体体积对空气弹簧频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TPL-ASN模型较准确地模拟不同物理参数的空气弹簧在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动态特性;节流孔和连接管路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频段,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影响较小;附加空气室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低频段,在高频段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影响较小;空气弹簧本体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高频段,在低频段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更有效率地对减重孔板结构进行计算分析, 提出一种快速分析方法; 研究了减重孔板结构模型与平面板结构模型间的一般刚度等效关系, 建立了减重孔板孔径、孔距与相应平面板等效杨氏模量、等效板厚间的关系表达式, 以等效平面板结构模型代替原孔板结构模型进行变形分析; 将局部节点位移施加到相应目标孔位模型上, 计算了目标孔位区域的应力分布; 结合试验与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对某实际减重孔板结构施加不同载荷, 对刚度等效关系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通过某车体底架带孔板结构实例, 对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 与试验结果相比, 快速分析方法仿真变形最大误差约为3%, 应变的最大误差约为5%;不同载荷下的等效杨氏模量偏差约为2.5%, 等效板厚的偏差约为1.3%;快速分析方法对变形与局部应力的平均计算误差小于6.7%, 计算时间缩短了约50%。可见, 快速分析方法可以替代传统方法对减重孔板结构进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下穿既有铁路的三孔小净距隧洞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三孔隧洞不同施工开挖顺序工况下的地表沉降、初期支护位移、围岩塑性区和初期支护受力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洞并行工况最为不利;先行隧道错开距离影响显著;相同错开距离条件下边洞先行与中洞先行影响效应相当。综合技术、经济和工期要求,选用了边洞先行20m再开挖中洞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17.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泉三高速公路SMLA合同段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选取了3根典型的锚索进行了锚索张拉试验,确定了锚固体与岩土体之间的粘结强度和相应部位工程孔锚固体安全系数;介绍了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钻孔、锚索编制与安装、锚孔注浆与张拉的施工工艺,并对锚索质量检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保障了路堑高边坡防护所用措施的合理有效性。工程应用表明边坡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Y6桥梁的工程概况及其结构进行了介绍,对Y6桥主桥工程中预应力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再对其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进行了技术分析。 Y6桥主桥的工程概况 预应力材料情况 某航道整治一期工程13标(Y6桥)钢拱桥位于某市东南部的新区,与新建公路相连接。Y6桥与该航道法线相交角度为7o,主桥采用斜桥正做,总长度535.52m,全桥跨径布置为:(9x22.84+102.32+10x22.84),桥梁两端连接地方道路,主桥双幅全宽45.15m、两幅桥之间设置0.1m间隙,两端引桥全宽36.5m。  相似文献   

19.
膨胀土高边坡路堑坡脚通常设计为人工挖孔的矩形截面锚固桩防护。针对某工程提出了旋挖钻机成孔矩形截面锚固桩的新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人工挖孔方案进行对比;详细介绍了旋挖钻机成孔矩形截面锚固桩施工技术。结果表明:膨胀土路堑地段锚固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施工,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能极大程度缩短工期并保证施工安全,经济效益良好,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动态网格模型的航线自动生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电子海图信息,进行航线设计,提出了基于动态网格模型的航线自动生成算法。采用一个判断网格模型中方格可航性的快速算法,对方格的可航性进行分类;给出了一个有效地使用8个字节表示邻接方格8个方向的编码方法,使邻接方格的连通性与字节的逻辑操作相对应;提出了网格路径权序列均匀度概念,给出了距离等长路径的优选方法,分析了路径与所对应的实际航路长度的差异;基于二分查找法,求出航线上所有转向点的路径方格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动态网格模型所生成的航线可避开危险的障碍物,是合理、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